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诱导成骨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种植体埋植于狗背部肌肉内,分别于植入后1、2、4和8月处死动物,取出种植体,将其固定,脱钙,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作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一月的种植体孔隙内充满了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二、四和八月的种植体孔隙内有较多量的新骨组织形成,种植体固有完整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膜。本研究从组织形态学说明了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具有诱导骨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红骨髓诱导成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入家兔腹部肌肉内 ,于术后第 4周及第 1 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在复合材料中央区可形成有明显哈佛氏系统的板层骨。表明两种材料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 ,而且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不改变红骨髓的诱导成骨特性  相似文献   

3.
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自行研制出的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粉,经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并结合电镜观察,。表明该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及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在骨创面可诱导新骨形成。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相容性,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代骨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肌内埋植实验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浸提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无影响.细胞于材料表面的生长速度、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别.肌内植入实验发现,材料周围纤维组织包膜的最大厚度为22.5μm,未发现炎性细胞反应.结论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材料测试结果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骨诱导性与治疗功能的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用于人体骨组织的缺失的修复,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结果通过制备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结合纳米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不同材料通过合适的方法组合成羟摹磷灰石人工骨,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性能。结论从临床角度,综合了国内外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及抗肿瘤作用,但由于其所复合药物量较大,植入体内骨缺损处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是否影响骨的正常诱导、传导及生长? 目的:建立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成骨模型,进一步分析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内成骨效应及规律。 方法:分别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及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兔股骨两干骺端骨缺损模型,定期观察股骨X射线影像,并取材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降解和被新骨替代的速度、骨与材料界面的结合情况,材料内部新骨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与周围骨形成组织及骨桥连接较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快,植入4周后X射线片影像及组织切片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边缘开始逐渐不清,并逐步与动物骨形成骨愈合。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早期8周内局部以抑制组织细胞生长为主,6~12周逐渐有组织结构向材料孔隙内生长且逐渐出现成骨细胞、骨基质及骨细胞,新生骨逐渐生长替代融合,26周左右与周围骨形成骨愈合。说明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早期虽对骨愈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最终仍可自行与周围骨缺损达到骨愈合。  相似文献   

7.
多孔磷酸钙陶瓷在动态SBF中类骨磷灰石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在模拟体液(SBF)以静止、等于或大于骨骼肌组织内体液正常生理流率(2ml/100ml.min)的流动条件下,研究多孔磷酸钙陶瓷上类骨磷灰石的形成,结果表明,SBF在生理流率(2ml/100ml.min)情况下,材料仅在多孔磷酸钙陶瓷孔隙内部形成类骨磷灰石,静态(0ml/100ml.min)情况下,多孔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有类骨磷灰石形成;高于生理流率(10ml/100ml/min)时,表面和断面均无类骨磷灰石形成,但如果增加SBF中的Ca^2 ,HPO4^2-的浓度,则在孔隙内部有类骨磷灰石形成,生理流条件下的结果与多数肌肉内植入磷酸钙陶瓷试验的结果一致。仅在多孔材料内部成骨,这个结果表明,比起通常使用的静态浸泡试验,SBF以生理流率流动的动态体外试验能够更好地模拟类骨 磷灰石生长的体内环境,动态SBF对了解类骨磷灰石形成,进而了解磷酸钙陶瓷在体内诱导成骨机理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纳米银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机械强度,将两者混合既可促进骨形成又具有抗菌性能。 目的:观察纳米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填塞在即刻种植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拔除9只新西兰大白兔上下颌4个切牙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6)与对照组(n=3),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填塞纳米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物,对照组在拔牙窝内填塞纳米羟基磷灰石,两组均即刻植入钛螺纹钉。植入后4,8,12周取完整上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扭矩实验测试、X射线骨密度分析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新生骨灰度值、最大扭矩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植入12周内,实验组成骨速度及新生骨组织成熟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始终无炎细胞浸润;对照组植入4周时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植入8周时仍可见少量炎细胞。表明纳米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有更好的抗菌作用、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能够加快骨结合,促进成骨,较单纯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效果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骨诱导性与治疗功能的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用于人体骨组织的缺失的修复,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结果通过制备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结合纳米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不同材料通过合适的方法组合成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性能.结论从临床角度,综合了国内外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HA/TCP双相陶瓷肌内长期植入诱导成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肌内长期植入研究了Ca-P生物材料骨诱导性及诱生新骨的生长状况。HA/TCP多孔陶瓷植入狗背部肌内15月后,植入体为一层很薄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包裹。3种形态的组织,即间充质组织,骨和骨髓在植入体内部孔中有规律地分布:植入体内部所有的孔中都有骨组织存在;但中部内孔中的骨为较成熟的板状骨,有明显的骨陷窝,已形成髓腔和骨髓,边缘外孔中的骨组织为未成熟的编织骨,与间充质组织相连,无髓腔和骨髓形成,这表明HA/TCP具有骨诱导性,在非骨环境中确实能够诱导成骨,而且,各种组织有规律地分布在植入材料孔中,表明植入体内部骨组织形态的发生和发展遵循特定的时空顺序。  相似文献   

11.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复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复合作用的研究侯文明综述司徒扑王韦审校(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整形外科,广州510282)(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上海200433)近年来,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HA)被作为一种人工骨材料广泛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动物肌肉中磷酸钙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钙陶瓷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其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对骨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被认为是骨诱导发生的先决条件。我们将相同大小的孔壁有微孔的多孔材料和致密磷酸钙陶瓷材料植入猪,狗、兔和鼠的背肌或腿肌内,研究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的形成,以了解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与骨诱导的联系。结果表明:磷酸钙陶瓷材料植入动物的肌肉内14d后,狗,兔和鼠体内的多孔材料孔隙内表面(包括陶瓷表面较深孔隙)有一层类骨磷灰石层形成;植入猪体内的多孔材料内外表面都形成了一层类骨磷灰石,致密材料在几种动物体内都未观察到类骨磷灰石层形成,类骨磷灰石层形成的快慢次序与动物组织学观察到的在不同动物的肌内骨诱导性高低的次序不一致。证实了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的确是骨诱导的先决条件。但还有其它因素影响骨诱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复合磷酸钙陶瓷人工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用做人工骨修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综述了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LA)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研究认为,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通过转化为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进而修复骨缺损,然而并没有明确结论证实。 目的:将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区和非骨区,根据是否成骨,验证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是否转化为成骨细胞。 方法:取12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 mm、高10 mm的箱状缺损,拔除术区牙齿,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一侧术区,空白侧留作对照;另外在犬背部皮下肌肉区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及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术后6周及12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在骨缺损区成骨,在肌肉区未形成新骨;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在肌肉区形成新骨。提示成骨诱导并不能将脂肪基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孔隙率的锶磷灰石(含5%锶的羟磷灰石,Sr-HA)陶瓷复合成骨细胞后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实验试样分复合成骨细胞的不同孔隙率组和未复合成骨细胞的不同孔隙率组。先抽取健康兔的骨髓组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别与孔径约为450~700μm、孔隙率分别为50%、60%、70%的Sr-HA及孔隙率为70%的纯羟磷灰石陶瓷体复合,自体回植到兔左侧背脊肌内;未复合成骨细胞的不同孔隙率组试样则种植在兔右侧背脊肌内作为阴性对照。植入后4、12、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结果复合成骨细胞的各组陶瓷在植入兔背脊肌内4周后均有类骨质形成,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骨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和HA陶瓷的成骨性能明显优于50%、60%孔隙率的Sr-HA陶瓷。未复合细胞的陶瓷材料在组织学检查中未见有类骨质形成。结论Sr-HA多孔陶瓷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Sr-HA陶瓷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改性玻璃陶瓷在模拟体液中类骨磷灰石层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等离子体活化改性玻璃陶瓷(BGC),并用模拟体液(SBF)中类骨磷灰石的形成、体外成骨细胞培养、SEM、XPS、XRD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活化改性前相比较,等离子体活化改性后的BGC更有利于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并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等离子体中丰富的高能、高活性的粒子轰击BGC,使其被刻蚀和粗化,增加了表面的溶解性和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易使局域的钙、磷离子浓度达到过饱和,更利于类骨磷灰石的成核和生长。表明等离子体改性提高了BGC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骨材料的构建与合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纳米羟基磷灰石是自然骨的天然组分,具备良好的骨传导性、诱导性及生物相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骨材料的构建中;但单纯的羟基磷灰石作为人工骨材料时由于其强度低、韧性差、体内降解速率缓慢等特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对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其他材料进行多相复合以尽可能的模拟正常骨组织结构或赋予其一定的特殊性能是当前人工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具备特殊性能的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骨材料因其与天然骨结构和成分相近,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并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说明。通过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改性后,其复合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修复骨缺损,也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治疗肿瘤。对近年来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干缺损的实验形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