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医药对放化疗减毒增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迎旭 《癌症进展》2005,3(6):541-543
恶性肿瘤放化疗常出现程度不一的毒副作用,以致影响了它们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了癌症患者在放化疗中的近期毒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及生活质量,远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生存时间.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科学性越来越强.中医药对放化疗减毒增效作用已形成完整有效的证治体系,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瘤是今后防治肿瘤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巨和粒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6例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 ,治疗组 15例 ,应用巨和粒 5 0 μg/(kg d)皮下注射 ,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 80× 10 9/L ;对照组11例 ,不治疗 ,观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 给药第 6天 ,第 10天 ,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血小板计数恢复到 80× 10 9/L以上所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0 2 )。结论 巨和粒可有效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3.
动态临测巨和粒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髓抑制是肿瘤放化疗的最大障碍,特别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重度下降,可引起严重感染和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化疗所致的严重粒细胞减少症随着G CSF、和GM GSF等造血刺激因子的应用而得以明显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则是不同程度的急性或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且其恢复较中性粒细胞更晚、更困难,白介素11的出现,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新的方法。巨和粒系重组人白介素11,适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先天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可用于预防化疗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我科将收治的50例使用化疗后血小…  相似文献   

4.
王理伟 《肿瘤》2021,(12):828-831
肿瘤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常见,可导致较严重的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疾病负担.血小板减少症会增加出血风险,影响肿瘤治疗强度,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领域已形成管理共识和指南,本共识的内容则由已形成共识的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拓展至各类抗肿瘤治疗手段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尤其是弥补了放疗所致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肿瘤放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RI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后血小板减少且<75×109/L的204例(单纯放疗101例, 同步放化疗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接受rhTPO 15 000 U, 皮下注射, 每日1次, 至少连用4 d, 或者符合血小板计数≥100×109/L, 或血小板升高绝对值≥50×109/L的停药标准。对患者血小板下降特点、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血小板<75×109/L的放疗次数分别为19(13, 22)次、13(10, 17)次, 说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发生血小板下降的时间更早(Z= -5.27, P<0.001), 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分别为68(45, 74)×109/L、62(44, 74)×109/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 P=0.252)。接受rhTPO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分别为7(3, 13)d、7(5, 11)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  相似文献   

6.
升白欣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升白欣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升白欣50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5~7日。结果:用药前白细胞减少症者28例,用药后25例有效,有效率89.29%。用药前血小板减少症者21例,用药后12例有效,有效率57.14%。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副反应主要是发热和注射局部疼痛。结论:升白欣适用于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均低下者,特别升血小板作用较明显,且该药用量少、价格低,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injury, TCLI)的病因更加复杂,但常见于肝损伤和肿瘤治疗。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已逐渐形成规范,肝损伤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随着相关药物的获批上市,管理日益明晰。但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仍是空白,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的叠加进一步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减少症是肿瘤治疗的常见血液学不良反应之一,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1].目前对肿瘤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多基于小样本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并且大多着眼于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相似文献   

9.
肺癌病人出现血小板减少多考虑为化疗所致毒副作用;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者同时发生在一例患者身上相对少见,本文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诊治的肺癌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减少程度、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对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及患者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重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规范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评估、预防、治疗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等多方面制订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提出了分层管理概念,并建立了预防与治疗的临床路径,旨在为规范化管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吴涛  张爱琴  陈莎莎 《中国肿瘤》2014,23(12):1014-1018
脑肿瘤(brain tumor)又称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s),是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手术、化疗、放疗对颅内肿瘤治疗效果明显,但同时毒副作用大、预后差也是影响脑肿瘤患者恢复和继续治疗的重要因素。中医药联合手术、化疗、放疗治疗脑肿瘤较单纯手术、化疗、放疗治疗脑肿瘤有着毒副反应轻,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全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HDC)可提高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延长生存期。APRSCT还可联合放疗和手术治疗SCLC。年龄、化疗方案及疾病程度等因素可影响APBSCT疗效。APBSCT治疗SCLC既有直接的抗癌作用,也有其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慧娟  车宇  刘佳 《现代肿瘤医学》2015,(18):2587-2590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与同数量单纯放、化疗组对比,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分别为47.8%、87.0%,较对照组的43.5%、84.8%有提高。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升高,与应用尼妥珠单抗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同步放化疗结合中医扶正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RT组51例)、放化组(CRT组30例)和适形放疗加化疗结合中医扶正组(三联组46例)。单放组采用常规三野等中心放射治疗;放化组自常规放疗开始后第1、5周加用化疗;三联组采用适形放疗,自放疗开始后第1、5周加用化疗,同时放疗期间每日服用扶正升血煎剂。随访至2005年6月,单放组、放化组及三联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5.5%、90%和54.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4.1%、96.7%和21.7%;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8%、26.7%和4%;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9.2%、66.7%和84.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0.8%、33.3%和15.2%;1年生存率分别为43.1%、50%和71.7%;2年生存率分别为33.3%、40%和56.5%;3年生存率分别为13.7%、27%和39.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适形放疗加化疗结合中医扶正治疗食管癌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及短期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及放化结合治疗,而且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物理消融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但化疗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以及临床上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为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最优的疗效,目前临床上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化疗合并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合并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5例经病理证实肺癌患先联合化疗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结束3-4周再加强1疗程化疗。同时配合消炎、利尿、抗凝等综合治疗。结果:CR9例,PR11例,总有效率80.0%。中位缓解时间11.5个月。结论:综合治疗肺癌所致SVCS,能提高患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节拍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常规剂量卡培他滨化疗作为常规化疗组,持续低剂量卡培他滨化疗作为节拍化疗组,不应用化疗作为对照组。测定肿瘤血管微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仅检测不同化疗方案中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NK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观察化疗结束后小鼠的肿瘤大小和血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节拍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比较,MVD、VEGF降低,TSP-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拍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比较,MDSCs比例降低,NK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拍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在治疗结束后肿瘤体积没有区别(P>0.05),但节拍化疗组小鼠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结论 持续低剂量卡培他滨化疗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调整免疫细胞的比例来抑制肿瘤形成,同时降低化疗引起的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内科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Li SY  Sun XC  Liu L 《癌症》2006,25(4):509-515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放疗、化疗、手术三者的结合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趋势,合理而有效的综合治疗,已取得较单一方法更为满意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对新辅助化疗的认识、和对辅助性化疗的再认识是食管癌内科治疗领域近年来发展的亮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重要文献和临床试验,对食管癌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进展作一介绍和述评,尤其是在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级别脑胶质瘤恶性度高,手术加术后常规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仍未见明显改善。研究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对放疗敏感度差,这就需要探索不同放疗分割模式的获益可能,为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放射治疗分割方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现状及其疗效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辅助化疗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几年来关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关文献显示,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手段目前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治疗效果并无明显提高,尤其中晚期或复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新的化疗药物的研究对宫颈癌治疗有一定疗效,宫颈癌的化学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