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慢性胰腺炎(C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CP患者的胰腺超声内镜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30例(胃或食道良性小隆起病变)患者的胰腺超声内镜表现进行对照,筛选出超声内镜诊断CP的敏感指标,并行CP超声内镜分型。结果CP组超声内镜表现:(1)胰头增大24例(24/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假性囊肿6例(6/30),胰石及多发钙化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胰腺实质出现腹背分界不清、点状或线状高回声聚集,管壁回声增强分别为22例(22/30)、23例(23/30)、22例(22/30),特异性为70%、46.7%、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胰腺背侧腺体回声不均、主胰管大小异常、胰腺边缘细波纹状或模糊、胰腺大小异常、实质异常回声块特异性高均为80%以上,敏感性亦均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超声内镜表现具有多样性,包括胰腺大小、实质、胰管、边缘、异常回声块多种声像表现,其中胰腺背侧腺体回声不均,主胰管大小异常,胰腺边缘细波纹状或模糊,胰腺大小异常,实质异常回声块是5个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最佳进食时间.方法:将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以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作为进食时间的判断依据,B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的基础上,依据胰腺CT或B超影像学变化决定进食时间.结果: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以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作为进食时间的判断为依据,可作为临床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进食时间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临床确诊的38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和77.1%(27/35).17例(44.7%,17/38)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病灶内强回声斑块,胰腺癌患者中均无此征,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的比例(50.0%,19/38)明显高于胰腺癌患者(8.6%,3/35,P<0.01);胰腺癌患者中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45.7%,16/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2%,2/38,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多表现为不光滑扩张并贯穿(26.3%,10/38);胰腺癌患者胰管表现为光滑扩张并中断的比例(54.3%,19/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 (7.8%,3/38,P<0.05).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在发病部位、肿块边界轮廓、内部回声、邻近血管的变化及肿块内血流特征等与胰腺癌极为类似,存在较多重叠而难予鉴别,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病灶内强回声斑块、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胰管及胆管改变及伴有淋巴结增大是超声检查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伴胰管扩张的MRCP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确诊为AP的51例患者的临床和MRCP表现,比较胰管扩张AP病例(A组)与胰管正常AP病例(B组)的影像学表现差异。MRCP观察项目包括胰管和胆总管(CBD)直径、胰管形态、有无胰胆管结石及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观察项目包括病程及是否为复发(ARP)。 结果 A组21例AP 有胰管扩张 ,其中17例胰管边缘光滑,4例粗细不均;B组30例AP胰管正常 。A组3例伴假性囊肿,B组未见(P<0.05)。A、B两组CBD直径分别为 。A组11例、B组3例见双管征(P<0.01)。A组12例、B组仅6例ARP(P<0.01)。A组平均治疗天数为(24.43±10.63)天,B组为(15.03±5.45)天(P<0.001)。 结论 胰管扩张与非扩张AP的MRCP表现及临床病程存在一定差异,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影像学诊断和合理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胰腺炎超声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儿童胰腺炎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临床确诊及手术后胰腺炎患儿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81例患儿中,有明确病因的60例(74.1%,60/81).其中确诊的先天性胆道畸形29例(35.8%,29/81).10例(12.3%)超声检查胰腺及其周围未见明确改变,71例(87.7%)超声检查胰腺及其周围可见明确改变.超声声像图改变分为胰腺改变和胰外改变两部分.胰腺改变包括:(1)形态改变,多数表现为胰腺增厚(64/81),偶见变薄(4/81)或不完整(3/81);(2)回声增粗增强,偶见减低(1/81),可均匀或不均匀;(3)胰管可均匀(42/81)或不均匀扩张,偶见囊状扩张,扩张胰管内偶见结石(3/81).胰外改变包括:(1)假性胰腺囊肿(18/81),呈壁厚不均匀,囊液浑浊,有全或不全分隔的囊状回声,多数位于胰头(50%,9/18);(2)周围软组织增厚、回声增强,胰腺周围不规则低回声粘连;(3)小网膜囊及腹盆腔积液(24/81);(4)胃肠道积气积液淤张(14/81);(5)胸腔积液等(3/81).胆道畸形继发的胰腺炎同时可发现胆总管囊状或柱状扩张;胆囊和(或)扩张胆总管内多发胆泥或胆色素结石堆积;均合并胆囊炎症等改变.结论儿童胰腺炎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而且对于占儿童胰腺炎病因约1/3的胆总管扩张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对儿童胰腺炎的定性诊断及病因探寻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慢性胰腺炎的CT诊断分型及其对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T表现特征,试图就其不同CT表现进行分型并探讨分型的意义。方法59例慢性胰腺炎,男43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岁。36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常规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重点观察胰腺及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果27例(46%)表现为全胰腺萎缩型,均伴有不同程度胰实质钙化;13例(22%)表现为单发囊肿型伴囊壁不定型钙化;7例为多发囊肿型(12%)表现为胰腺及其周围多发假性囊肿;7例(12%)表现为单纯胰管扩张型;5例(8%)为肿块型,表现为局限性胰腺软组织样肿块,边缘清楚。结论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可分为萎缩型、单发囊肿型、多发囊肿型、胰管扩张型和肿块型5型,CT诊断的分型对鉴别诊断及其病因的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管蛔虫致胰腺炎的超声图像改变.方法 本组7例胰管蛔虫致急性胰腺炎,采用上腹部横纵扫查及左右腰季助部斜纵扫查,观察胰腺及胰管回声.结果 本组7例胰管蛔虫致急性胰腺炎都有胰腺肿大,胰管扩张直径为0.5~1.0 cm,胰管内有索状强光带,从胰头至胰尾贯穿整个胰腺.结论 蛔虫窜入胰管内,用超声即可获得典型特异回声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中采用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4例;Partington手术6例;Wipple手术1例,并术后证实为胰腺癌;Beger手术1例。结果12例均痊愈,1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7个月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合并梗阻是阻塞性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尽快解除病因、通畅引流是缓解症状,改善胰腺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胰管结石的CT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管结石是一种少见的胰腺疾病,常合并慢性胰腺炎,其CT特征尚未被充分认识,容易与胰腺钙化相混淆,造成误诊。我们分析了近年收治的6例胰管结石病人的CT片,以探讨胰管结石的  相似文献   

10.
胰管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疾病,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超过1%,且与慢性胰腺炎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患者90%伴有胰管结石[1].近年来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胰管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chronic pancreatitis complicated with pancreatolithiasis,CPCP)发生率虽不高但常引起严重后果,如腹痛反复发作、进行性胰腺功能损害,甚至诱发胰腺癌等.目前,国内外对该病治疗尚没有一个规范的治疗方案,胰管结石的手术亦未形成一固定术式.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全胰管切开取石加大口径胰腺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治疗12例胰管结石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磁共振胆胰成像(MRCP)在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AP)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治疗的45例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在所有45例AP患者中,MRCP检查发现有异常者15例,占33%。病因有胆胰管汇合部异常、胰腺肿瘤、胰腺钙化、胰管结石和胰腺分裂等。结论:MRCP对不明原因AP患者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或随访前均同时行MSCT及MRI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生观察胰腺MSCT及MRI影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统计其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的统计学差异;统计MSCT、MRI及二者组合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等多见于胰腺癌;病变内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以上征象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各种MSCT和MRI影像学方法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其诊断准确度均优于任何以上单一影像学技术(P〈0.05);而MS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诊断准确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T和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胆囊切除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后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影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 ̄2005年3月开展的所有ERCP病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胆囊是否被切除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ERCP时胰管总显影率及胰管先显影率。结果共有154例纳入分析,有胆囊切除术组79例,无胆囊切除术组75例,胆囊切除术组胰管的显影率为41.77%,比无胆囊切除术组胰管的显影率48.0%低,但是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7);进一步对胆胰管共显影的69例进行分析,胆囊切除术组胰管先显影率低于无胆囊切除术组(72.73%vs97.22%,P=0.011)。结论胆囊切除后ERCP时胰管不容易显影,可能与胆胰管生理平衡被打破有关,但有利于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在腹腔镜下游离胆总管,胆囊管近壶腹端夹闭,在其夹闭的下端将胆囊管剪一侧孔,检查胆囊管内有无结石,如有结石,将结石挤出,从胆囊管侧孔中插入一直径约2mm的引流管,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无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胆囊管引流管用弹力线双重结扎固定,检查引流管有胆汁流出,引流通畅,结束手术。术后淀粉酶恢复正常,拔除胆囊管引流管,观察1、2d出院。结果该组31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淀粉酶升高,术后1 ̄5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腹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拔除胆囊管引流管,无胆漏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引流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进行胆总管减压引流,防止胰腺炎加重,促进胰腺炎病人的康复。3 ̄5d拔除胆囊管引流管后,胆囊管弹力回缩自动关闭,不会出现胆漏。因无需切开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大大缩短了住院、带管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院2002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首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等。结果全组18例病人均行鼻胆管引流(ENBD),11例胆管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取出,胰腺炎顺利治愈17例,治愈率94.4%:6例取石失败。二次内镜治疗行胆道支架引流术、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ENBD+EST,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避免急诊手术,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该微创技术尤为适合高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检查32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胆囊内结石大小与数量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周围情况。结果:胆囊结石中81.1%(26/32)为多发性结石,其中81%(21/26)为直径〈0.9cm的小结石。结论:多发性且直径小的的胆囊结石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可为临床提供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病因,并为胆囊结石患者选择性地施行胆囊切除术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治的经济效果,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合理诊治。方法4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均进行了抗感染治疗,B组增加了抑制胰液分泌治疗。对两组诊治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两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4564.74元、5039.19元,有效率分别为81.6%、94.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593元、5330元,A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530。B组方案为较佳方案。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在住院期间进行合理的抑制胰腺分泌的治疗,这对降低成本-效果比,真正为患者治疗疾病、节约成本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复发性胰腺炎的预后.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8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单发组和复发组,对两组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单发组693例(83.3%),复发组139例(16.7%),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相对集中在31~5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胆结石病史、胆囊切除术后、高脂血症病史、血清高三酰甘油及高脂饮食病史等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相关;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及胆结石病史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最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及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饮酒、高脂血症病史及高脂饮食也是RAP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入组患者CDFI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CDFI、CT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二者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对水肿型、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的分类诊断价值。结果总结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CDF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发现CDFI检查检出胰管扩张率25.93%高于CT检查的12.35%,CDFI检出胰内小灶液化、胰外片状高密度率均为12.35%,分别低于CT检查的30.86%、2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胰外脓肿、胆总管结石、脂肪层模糊、实质不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DFI检查漏诊16例、CT检查漏诊9例,CDFI、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25%(65/81)、88.89%(7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对水肿型胰腺炎、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9%、86.67%与CT检查87.88%、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DFI可以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胰管扩张的判断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首选检查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Fourteen pancreatic calculi from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pancreatic lithiasis patients were examined mineralogically and histochemicall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alculi were calcium carbonate in 13 of the 14 cases, and calcium phosphate in the remaining 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uli were all so-called intraductal calculi, with acidic glycoprotein apparently enwrapping the component particles. Acidic glycoproteins acted to bridge calcium carbonate particles, as in the cases of gallstone and urinary stone. The calcium phosphate calculus had a histochemical feature of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with degenerated collagen fibrils as the matrix, suggesting the calcification of the fibrotic pancreatic parenchyma after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