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枫皮及其同属植物假地枫皮、大八角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均有一定毒性,其中假地枫皮毒性最大,按毒性大小顺序为:假地枫皮>地枫皮>大八角。在相同剂量下,三个样品镇痛效果相似;地枫皮、大八角抗炎效果比假地枫皮稍好。假地枫皮和大八角虽有一定药理作用,但其毒性或化学成分与地枫皮相差较大,不可供作地枫皮药用。  相似文献   

2.
地枫皮类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枫皮及其同属植物假地枫皮,大八角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均有一定毒性,其中假地枫皮毒性最大,按毒性大小顺序为,假地枫皮〉地枫皮〉大八角,在相同剂量下,三个样品镇痛效果相似,地枫皮,大八角抗炎效果比假地枫皮稍好,假地枫皮和大八角强有一定药理作用,但其毒性或化学成分与地枫皮相差较大,不可供作地枫皮药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和比较几个常用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地枫皮及伪品假地枫皮的鉴定作用。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地枫皮及假地枫皮样品,进行总DNA提取,选取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叶绿体rbcL,mat K基因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纯化产物测序,利用Condon Code Aligner V3. 7. 1校对拼接。结果:地枫皮及假地枫皮rbcL序列进行多次PCR扩增及测序结果均不理想,初步推测地枫皮及假地枫皮rbcL序列太长,进化较慢,不适合作为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种间鉴别;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的matK基因序列测序成功率分别为0和76. 8%,可能是不同类群的植物matK序列的引物标准不一;对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的ITS2序列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最为理想,测序的成功率分别为89. 3%及91. 2%,对测序结果序列进行分析,地枫皮的ITS2序列总长度均为268个碱基,存在2个变异位点;假地枫皮的ITS2序列总长度均为430个碱基,存在4个或3个变异位点。实验结果说明地枫皮及假地枫皮ITS2序列较短,有明显的变异性,便于扩增,表明ITS2序列用于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的分子鉴定优于rbcL和matK序列。结论:ITS2序列作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定地枫皮及其伪品假地枫皮。  相似文献   

4.
地枫皮及其混伪品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茂祥  饶伟源 《中药材》1997,20(12):601-604
对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及其混伪品假地枫I.jiadifengpi和大八角I.majus的树皮进行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5.
两种八角属木兰科植物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于狭叶茴香属于我国的濒危野生物种之一,寻找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非常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狭叶茴香和假地枫皮这两种八角属植物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模型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抗炎活性。小鼠热板致痛模型和小鼠醋酸致痛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镇痛活性。结果:这两种注射液均表现出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结果中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假地枫皮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狭叶茴香的相当。实验结果显示,假地枫皮有可能成为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国内外地枫皮植物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地枫皮的形态特征、基源调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与开发地枫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短柱八角和假地枫皮果皮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GC-MS法对短柱八角和假地枫皮果皮的挥发油进行分析,检出75个成分,鉴定其中66个化合物。柠檬烯和芳樟醇在两种挥发油中的含量均较高,且短柱八角果皮挥发油中尚含较多的1,8-桉叶素和萜品烯醇-4。  相似文献   

8.
地枫皮与伪品地枫皮的UV光谱鉴定黑龙江省佳木斯药检所梅学伟,刘艳新,门婧(154007)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药材公司武裕文地枫皮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皮(IlliciumdifengpiK.I.B.etK.I.M.的干燥树皮,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笔者...  相似文献   

9.
用GC-MS法对短柱八角和假地枫皮果皮的挥发油进行分析,检出75个成分,鉴定其中66个化合物。柠檬烯和芳樟醇在两种挥发油中的含量均较高,且短柱八角果皮挥发油中尚含较多的1,8-桉叶素和萜品烯醇-4。  相似文献   

10.
假地枫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角属植物新种假地枫皮Iliciumjadifengpi的树皮中首次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晶体。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4-epi-isopimaricacid,8,11,13,15-abietatetran-19-oicacid,15-hydroxydehydroabieticacid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优化地枫皮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稳定性高、重现性好,适合地枫皮遗传差异分析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地枫皮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PCR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梯度检测.结果 大部分因素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有显著影响,其中Taq酶影响最大;地枫皮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 μL)为:Mg2+ 1.60 mmol/L、dNTP 0.22 mmol/L、引物0.90 μmol/L、Taq酶0.50 U、模板DNA 70.00 ng;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分别为51.8℃和40次;从62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结论 建立的地枫皮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16份地枫皮样品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地枫皮遗传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十一、地枫皮及其伪品广西产的地枫皮经笔者等调查了解,其来源系木兰科植物枫榔树(瑶语)树皮,中国药典1977年版曾收载。伪品系同属植物大花八角和大八角的干燥树皮。(一)地枫皮(1)来源:木兰科植物地枫皮Illiciumdifengpi K.I.B.et K.I.M.sp.nov.的干燥树皮。(2)性状鉴别:本品呈小筒状,径粗1~3cm,长短不一,一般为5~15cm,厚约1~3mm,表面灰棕色,具明显纵横交织皱纹。皮孔不显,常附有地衣斑块。栓  相似文献   

13.
GC法测定地枫皮中芳樟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捷 《中草药》2010,41(7):1192-1194
目的研究G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地枫皮药材中芳樟醇的量。方法色谱柱:聚乙二醇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1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30℃。结果芳樟醇在0.02~0.2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2.2%。结论本法简单易行,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可作为地枫皮药材中芳樟醇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地枫皮叶、茎(去皮)及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地枫皮果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地枫皮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地枫皮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地枫皮 Cortex Illicii为常用中药 ,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的干燥树皮。具有祛风除湿 ,行气止痛作用 ,临床用于风湿痹痛 ,腰肌劳损等。近年来发现有多种植物的树皮伪充地枫皮入药 ,应注意鉴别。1 正品1.1 性状药材呈卷筒状或槽状 ,长 5~ 15 cm ,直径 1~ 4 cm,厚0 .2~ 0 .3c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 ,有的可见灰白色地衣斑 ,粗皮易剥离或脱落 ,脱落处棕红色。内表面棕色或棕红色 ,具明显的细纵皱纹。质松脆 ,易折断 ,断面颗粒状。气微香、味微涩。1.2 显微鉴别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其内壁较厚 ,含红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1)
目的:研究地枫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地枫皮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一维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枫皮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allyl-4,5-methylenedioxyphenol-1-O-α-L-rhamn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1)、1-o-[4-hydroxybenzoyl-(6)-β-D-glucopyranoside]-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3-propanol(2)、michehedyoside F(3)、eugenyl β-rutinoside(4)、2,6-dimethoxy-4-(prop-2-enyl)phenyl 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5)、trans-isoeugenyl β-rutinoside(6)、cis-isoeugenyl β-rutinoside(7)、原儿茶酸(8)、原花青素B_2(9)、儿茶素(10)、芦丁(11)、槲皮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腰骶痛颗粒依据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应用实践进行加减药味而成,由淫羊藿、千年健、地枫皮、怀牛膝等中药组成。具有温阳祛湿,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腰骶部疼痛,经多年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对腰骶痛颗粒的抗炎及活血化瘀作用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实验材料1.1动  相似文献   

20.
对四组名称容易混淆的中药,如:山豆根与北豆根、地骨皮与地枫皮、忍冬花与款冬花、补骨脂与骨碎补,通过来源、性状、显微、功效等方面加以鉴别分析,使这些中药材能够更加准确、安全、有效地使用,确保临床疗效,保证临床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