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络病辨证浅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络脉是微小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在结构上具有浅、深、末、网的四大特点。络脉有气络与血络之分 ,是气血运行的载体。络病辨证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络脉病证为 :络气病证包括络脉气虚证和络脉气滞证 ;络血病证包括络脉血虚证、络脉血瘀证、络脉血热证和络脉血寒证 ;络脉虚证包括络脉气虚证、络脉血虚证、络脉阴虚证和络脉阳虚证 ;络脉毒滞证等  相似文献   

2.
对《备急千金要方》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考察,探讨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脏腑辨证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各纲领之间的关系。《备急千金要方》脏腑辨证中,阴阳与表里二纲的指导意义均弱化,而以虚实为辨证的基本纲领体现了以虚实寒热为核心的脏腑辨证特色,对现今脏腑辨证的规范性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以络病理论为基础对肺系疾病进行辨证分型的意义,总结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肺络病变的辨证分型予以概括和定义,并初步形成肺络病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系统介绍了络脉研究概况,提出了病络的概念.认为病络作为一种病理状态与过程,标志着疾病的演变;作为病位病机与病势,是认识疾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的一个理论工具.从病机看病络可理解为各种病理因素以络脉为幕布的病变的影射;病络作为一种病理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动态病位变化,具体体现为各种病理因素的空间特性的演化;病络作为络脉的一种非正常状态,标识着络脉的种种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初步研讨了病络与络病内涵的异同,前者属于中医学的病机范畴,后者则限定为泛指发生于以络脉为主要病位、以络脉的功能和或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强调深入分析病络机制,对寻求共性的证候病机、确定治法遣药组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络脉络病与病络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古往今来络脉络病早为医家知晓 ,通达络道乃是医家常用之法。然而络病学说做为中医学基础临床的重要研究领域 ,或者说是中医学一级学科的重大研究方向则始于上个世纪 90年代。首先有学者梳理文献 ,进而有用虫类药物组方搜剔风瘀之邪 ,通络止痛 ,开发新药治疗心脑病证 ,获得推广应用 ;重要的是在基础理论上提出气络、病络之新说 ,在临床基础研究上有毒损脑络 ,疫毒浸淫肺络的研讨 ,及至临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内科中脑病、心病、肾病、肝病、肺病 ,以络病学说为指导辨证治疗 ,提高了诊疗水平 ,同时丰富了络病的证治内容。仅就北京中…  相似文献   

6.
景岳治学 ,以喜施温补而享誉医林。但迄今为止 ,先哲后贤对景岳先生倡言“八纲辨证”方面的建构则尚未言及。而《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对“阴阳”、“六变”(表里、虚实、寒热 )所作的论述 ,是把《内经》和张仲景的辨证理论 ,作了颇为深刻的分析、归纳和阐析 ,从而对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对相关内容作一探讨 ,试陈于后。1 .诊病先审阴阳纲景岳说 :“凡诊病施治 ,必须先审阴阳 ,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 ,治焉有差 ,医道虽繁 ,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 ,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 ,脉有阴阳 ,药有阴阳。以证而言 ,…  相似文献   

7.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百病生于气”探讨络病病机与治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元庆 《疑难病杂志》2006,5(6):434-435
《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生于气”的论点,成为后世医家的重要理论基础。将络病理论置于“百病生于气”的观点之内加以研究,符合中医理论,也符合临床实际。1络病的基础是气病1.1气为万物之本气得流畅,万物调和,生机勃发而无病。反之,气病则万物皆失和而为病。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说:“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温热经纬》曰:“气贵流通,而邪气扰之,则周行滞窒。”即气畅则和,气滞则病。人以气为本。人身所有惟气与血,二者相比,气为一身之主导,所以《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相似文献   

9.
络病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络病治疗常用八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络脉是对经脉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是相对经而言,有“网”的意思,即网络全身,无处不到。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营卫交会的场所,由于络体细小曲屈,络脉易瘀易滞,故络病的发生多以络脉阻滞不通为主,所以络病的治疗当以通络为其要。通络法有多种,现就临床常见的通络法及常用通络药归纳为:虫蚁通络法、散寒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祛湿逐痰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祛风散邪通络法、解毒通络法、柔肝熄风解痉通络法等八法。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络病八大证候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6,5(2):118-120
络病辨证论治是针对络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所表现出的证候特点而进行的辨证治疗,络病八种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八种证候特征,反映了络病某一病程阶段的综合病理改变,包括引起该证候的致病因素、络脉病变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以及该类型络病病理改变继发性致病作用而引起的临床表现[1]。针对某一证候的治法及用药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而制定的,包括了祛除病因、直接通络、修复络病继发性致病作用引起的病理损害等。络病辨证治疗旨在通过调整该阶段的病理损害改善临床症状,打破络病连续发展的恶性病理链。同时由于络病病理类型的…  相似文献   

12.
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帕金森病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星 《疑难病杂志》2010,9(8):563-565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统一接受美多巴治疗,而治疗组在美多巴治疗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药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2组使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第Ⅲ、Ⅳ部分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UPDRSⅢ、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UPDRSⅢ、Ⅳ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其疗效与治疗时程有关,应该坚持规范足程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舌下络脉在粗细、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的特点,探讨舌下络脉征象与冠心病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12例,采用结合比色卡的数码相机拍摄方法获取患者舌下络脉照片,根据舌象相关证候诊断学内容及量化标准,统计患者舌下络脉的粗细、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情况.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冠心病不同证型患者舌下络脉情况的差异分析.结果 寒凝心脉证、痰阻心脉证舌下络脉多以短、细、轻中度迂曲、颜色淡紫为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心血瘀阻证则多表现为舌下络脉中长、粗、中重度迂曲、青紫紫黑为主;心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气虚证、心阴亏虚证患者的舌下络脉多见短、中细、轻度迂曲、颜色淡紫的特点.除冠心病虚证与虚实夹杂证患者舌下络脉在长短方面无明显差异外,冠心病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患者舌下络脉在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差异(P <0.05,P<0.01);各实证证型中,具备单一实证要素的“寒凝”“痰浊”证患者同“血瘀”证患者相比,舌下络脉长短、迂曲程度及颜色有极显著差异(P<0.01),舌下络脉粗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两项实证要素的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与单纯的寒凝心脉证、痰阻心脉证相比,舌下络脉的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 <0.05,P<0.01).结论 舌下络脉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区分冠心病患者证型的虚实、虚实夹杂、寒热情况及实证要素的类型、严重程度等,对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辅助判断作用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慢性胃痛的临证辨治经验。方法 对近年来辨治的160例慢性胃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肝郁脾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20例,其余40例或以胃阴亏虚或湿热内阻或瘀血停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或多或少的都兼有肝郁脾虚的症状。另外,通过辨证分析认为胃痛及其伴随症状均是胃失和降的表现及延续,治则拟疏肝健脾、通降和胃,采用基本方治疗,获较好疗效。结论 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是慢性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应始终以疏肝健脾、通降和胃为要旨。  相似文献   

16.
17.
食欲辨证是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故以“能食、不能食”和“欲食、不欲食”作为线索,通过总结、归纳《伤寒论》中描述食欲状况的条文,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痛辨治归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慢性胃痛的临证辨治经验。方法 对近年来辨治的160例慢性胃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肝郁脾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20例,其余40例或以胃阴亏虚或湿热内阻或瘀血停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或多或少的都兼有肝郁脾虚的症状,另外,通过辨证分析认为胃痛及其伴随症状均是胃失和降的表现及延续,治则拟疏肝健脾,通降和胃,采用基本方治疗,获较好疗效。结论 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是慢性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应始终以疏肝健脾,通降和胃为要旨。  相似文献   

19.
何炳元教授运用发病部位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诊治某些外科疾病,常收到良好的效果:发于人体上部的疾病,多属风温、风热,治宜散风清热;发于人体中部的疾病,多属气郁、火郁,治宜疏肝清热;发于人体下部的疾病,多属湿火、湿热,治宜利湿清热。  相似文献   

20.
1. The three typical cases reported above were syncopic patients of different types. Case 1 belonged to yin-depletion syndrome, case 2 pertained to yang-depletion syndrome, and case 3 Jue syndrome due to disturbance between qi and the blood induced by deficiency of qi and accumulation of phlegm. All of the three cases were satisfactorily cur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ough they did not respond to western medicines. 2. The rational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yncope includes: 1) Regulating yin and yang: For yin-depletion syndrome, reinforcing method is mainly adopted for nourishing water to promote reproduction of the body fluids and replenishing yin to restore yang; in case of yang-depletion syndrome, moxibustion and needle-warming methods are mainly used for recuperating the depleted yang to rescue the patient from collapse and for invigorating yang to restore yin. 2) Resuscitating the patient by regulating qi and the blood and dredging the channels to activate the circulation. After a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the patient should be radically treated with appropriate herbal medicines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3. An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syncopal patient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ust be based on a conscientious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gns and symptoms. The treatment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reinforce for the deficiency, reduce for the excess, cool the heat and warm the c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