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中医药教育设置《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设置<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生命科学基础>这一课程,尽管在西医基础课程中开设了<生物化学>,其内容也只是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不能满足高等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和现代医学的需要.为了实现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现代高级中医人才,使中医高等教育适应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我们提出在高等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须设置<生命科学基础>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前中医高等院校中<内经>本科教学的现状,从明确课程定位、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重视启迪思维方面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课程,因其文简、理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尝试着采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原文来诠释<内经>理论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深奥的<内经>理论原文,通过另外一个角度的诠释,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贴近临床,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自晋皇甫谧类编<内经>以来,分类研究<内经>的有10多家.故对<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内经知要>等古医籍,从内容归类、编撰体例、结构安排、校勘注释等方面分析研究,对比、归纳其分类特点,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成就与不足,说明其对学习<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群经见智录>为近代名医恽铁樵为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著.书中通过剖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认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内经>之阴阳,通<易经>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学术为主;维护中医,倡导中西医学沟通.恽铁樵这种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提高中医学,使之与社会、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脉以胃气为本,早在<内经>中就有明确论述,在之后的历代医家中对此也有阐述,其理论基础,也丰富了中医诊断的内容,而现代研究也对其有了新的认识,为脉象的研究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材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教材历6次修订,在某些内容的认识上有所深化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只有名词或内容顺序的变动,而未提出理论上的新既念、新原理、新定律.当然,这与中医学自身的学术特殊性有关.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来,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所以,<中基>教材的编写,也不可能产生什么新概念、新理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对教材的编写修订,只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力求准确、合理、实用、创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那么,究竟如何改革更新教材呢?我们认为,<中基>教材改革亟待解决以下4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药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与方剂学的桥梁课程,对今后方剂学以及后续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本校开设的<中药学>课程而言,不仅在医学专业本科开设,而且在非医学专业本科(如中医英语、医院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专业)也同样开设.由于非医学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学时数少(36学时),使学生的中医基础薄弱,加之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足,兴趣不高,因此很难保证教学效果.随着各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开设,<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耿建国 《北京中医药》2006,25(7):440-441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对临床各科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其所载方药在临床上有着卓越的疗效.千百年来<伤寒论>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时至今日,<伤寒论>仍然是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骨干课程.学习<伤寒论>,学好<伤寒论>,运用<伤寒论>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仅是培养中医本科生、研究生成为中医高级人才和临床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医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中完善成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提高成教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授课对象是已经过2年中西医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转入专业学习的本科3年级学生(骨伤专业).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辨证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和掌握骨伤专业各临床课程打基础,因而本课程实质上是骨伤科临床课程的"总论"部分,其授课质量的高低,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近年来,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授课大胆进行一些改革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内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在内容上应明确课程定位,突出教学特色,重视<内经>哲学文化基础以及思维方法,同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经》对耳鸣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内有响声的一种感觉.中医对耳鸣的认识源远流长,而<内经>对耳鸣的认识则是后世耳鸣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渊源,对其记载散见于约10篇中,兹将其有关内容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之首,数千年来为广大中医学子所奉行.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今世学子研习之往往力有未逮.因此提出群经互参法研究<内经>,以冀对<内经>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明了、深入.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不仅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和掌握我们未知的东西.以中医为例,我们要学习中医,首先就要学习<内经>,通过对<内经>表述的理论的理解,即对语言的理解来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16.
经典中医医籍<内经>记载的"浸淫",张仲景<金匮要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孙思邈<千金方>描述的"浸淫疮",都是早期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奇经八脉的循行最早见载于<内经>,但内容零散、无明确起止和无阴阳部位区别,<难经>在其基础上规范和概括了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不但促进了奇经循行理论的完善,而且对深刻认识奇经八脉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郭老是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导师,悬壶40 余载,医人无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吉林省师承教育平台的经验继承学习,获益匪浅,现体会如下. 1 中医治法方面 郭师尝著<论中医治疗法则>谓之:"祖国医学浩如烟海,中医治法历史悠久,其范畴甚广",郭老详述其可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教学效果调查及其意义探讨.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新开设课程神经病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7%的人赞同开设这门课程;6%的学生认为神经病学学习的难点、疑点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神经定位诊断";68%学生认为神经病学各论中不需要加入中医辨证论治内容;87%的学生认为神经病学教学不会冲击中医理论课的学习;86%的学生认为学习神经病学对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结论:高等中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授课的信息量,采用多样教学方式来拓展和充实课程内容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未来的走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发扬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