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3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溶性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尿毒症组CD_4~+数量增加明显多于正常对阴组、CD_8~+数量减少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及肾功能正常组,CD_4/CD_8比值增多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肾功能正常组;尿毒症组及氮质血症组血SIL-2R浓度增高分别与肾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各组血SlL-2R与BUN、SCr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11):826-832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诺环素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以及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8~+比例以及CD_4~+/CD_8~+、外周血CD_4~+、CD_8~+ T淋巴细胞PD-1及PD-L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比例以及CD_4~+/CD_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_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比例以及CD_4~+/CD_8~+均明显降低,CD_8~+比例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或0.001)。结论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CD_4~+比例,有效提升CD_8~+比例,并抑制PD-1和PD-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D_3~+、CD_4~+细胞及CD_4~+/CD_8~+值、补体C3、C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CD_8~+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CD_4~+细胞、CD_4~+/CD_8~+值及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D_8~+细胞明显下降(P0.01);治疗2个疗程后,肝功能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均进一步改善(P0.01),趋向于正常。同时,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给予抗病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恢复,有益于病毒清除和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32例乳腺癌患者和7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率,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CD_3~+T淋巴细胞、CD_4~+Th淋巴细胞、CD_4~+/CD_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Ts)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检测了56例丙肝患者外周血中CD_3~+、CD_4~+、CD_8~+数和特异性抗体(IgG抗—HCV,IgM抗—HCV),以20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其结果:急性丙肝(HCV—AH)、慢性丙肝(HCV-CAH)、HCV致肝硬化(HCV-LC)组的CD_3~+、CD_4~+,/CD_8~+显著降低,CD_8~+显著升高,HCV—AH,HCV—CAH组CD_4~+显著低于对照组,HCV—LC的CD_4~+略低于对照组;IgG抗—HCV和/或IgM抗HCV在一个或数个ALT峄后的丙肝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同时HCV—AH组中IgM抗HCV的检出率高于HCV—CAH.HCV—LC组,而IgG抗—HCV EIA法的OD值则后二者高于HCV—AH,且持续阳性的时间长,提示HCV感染后不论表现为自限过程还是慢性过程,机体均存在细胞免疫紊乱。IgM抗—HCV的检测能早期诊断HCV感染,高滴度的IgG抗—HCV与丙肝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4例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HCC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D_3~+细胞、CD_4~+细胞降低,CD_4~+/CD_8~+细胞比值降低,CD_8~+细胞百分率增高。手术切除肿瘤后10d,CD_4~+细胞与CD_4~+/CD_8~+细胞比值开始回升,术后30d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由此说明,手术切除肿瘤负荷能有效地提高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内淋巴细胞计数(LY)水平与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CURB-65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低风险组(评分1~2分,100例),高风险组(评分3~5分,100例),同时纳入100名健康对照者。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内LY水平与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AP患者LY水平及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LY水平及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水平与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内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可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孙慧  李彩萍 《疑难病杂志》2012,(12):947-9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6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患者空腹CD_3~+和CD_4~+百分率、CD_4~+/CD_8~+比值显著降低,CD_8~+百分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腹时比较,2型糖尿病组患者口服葡萄糖2 h后,CD和CD百分率、CD_4~+/CD_8~+比值显著降低,CD_8~+百分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A_(lc)<6.5%组比较,HbA16.5%~7.5%组无明显变化(P>0.05),HbA>7.5%组变化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及亚群变化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规律,探讨前列腺癌与细胞免疫变化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取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及CD_8~+)及NK细胞(CD_(16+5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CD_3~+、CD_4~+、CD_8~+水平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发多个骨转移灶患者CD_3~+水平较无骨转移灶患者组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而CD_4~+、CD_8~+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抑制,监测其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特点与细胞免疫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8例病毒性肺炎小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安明:14例支气管肺炎CD_4~+降低,CD_8~+升高,CD_4~+/CD_8~+降低;15例毛细支气管炎CD_8~+降低、CD_4~+/CD_8~+升高;20例迁延性肺炎CD_2~+、CD_4~+降低,其中11例反复喘息者CD_8~+极低,9例无喘息者CD_8~+升高,CD_4~+/CD_8~+倒置。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小儿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微粒体自身抗体检测。抗微粒体自身抗体主要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小叶型肝炎(CLH)中检出,其中以CAH检出率最高(18.9%)。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急性肝炎患者中未能查出这种自身抗体。3例肝内HDAg阳性病例,2例出现抗微粒体抗体阳性。提示:抗微粒体抗体存在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脏病变及HDV二重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甘草酸二铵是治疗肝炎的新药。本文采用甘草酸二铵对2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治疗,疗程1个月,总有效率为93%与对照组(71%)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和强力宁治疗组(95%)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同时,对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甘草酸二铵组IgM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吞噬率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明显增高、CD8细胞明显降低,CD4/CD8的比值增高(P<0.05)。提示甘草酸二铵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125)I释放法同时观察了3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及2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作用前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对其活性改变及调节机制进行探讨。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中存在某种抑制因子,该抑制因子能抑制白细胞介素2活性或阻断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DetectionofReplicativeFormofHCVRNAinPeripheralBloodLeukocytes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HEYong-wen(贺永文);FerencikS;LUODuan-de(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测定急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比,共检测87例,其中甲肝患者30例、乙肝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32例。甲、乙肝两者在发病期CD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4则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的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疾病的恢复期各值均接近正常(P〉0.05)。因此在急性肿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虚实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抗原特异性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病毒学指标由ABBOTT I2000检测;HBVDNA由ABI荧光定量PCR仪完成。结果 (:1)虚实两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的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实证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较虚证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两组CD3+、CD4+以及CD4+/CD8+值均较正常对照有所下降,其中虚证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下降较正常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两组之间CD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虚实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虚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实两组患者病毒复制程度不同,实证组中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2.2%,虚证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仅为40%,较前者明显减少,虚证组患者病毒复制处于低复制水平,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实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99例病毒性肝炎不同分型的肝血流图的型别及波型改变,提示在肝炎急性期,其差异不甚明显;慢性活动型(CAH)及慢性迁延型(CPH)小,肝血流图的型别及波型改变显著不同于正常人及急性期病人。故肝血流图的改变对判断肝炎的型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与乙肝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技术检测92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IL-2R.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8细胞数显著上升(P<0.05或P<0.01),以致CD+4/CD+8比值下降;mIL-2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HA激活后与正常接近,但均较PHA激活前显著增高(P<0.01).20例慢活肝恢复期mIL-2R已趋于正常.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病毒性肝炎病人血中性粒细胞(PMN)体外释放过氧化氢(H_2O_2)量的测定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重型肝炎(SH)病人PMNH_2O_2释放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病人PMNH_2O_2释放量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有联系,重组白细胞介素-2可明显提高正常人和病人的PMNH_2O_2水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