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褐藻糖胶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体内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进行体内照射,一次性全身照射前腹腔注射给予褐藻糖胶3d,测定脾指数、脾脏内部结构以及内源性脾结节数(7.5Gy)、骨髓有核细胞计数(6.0Gy)、外周血象(5.5Gy)。结果小鼠体内造血系统实验显示7.5Gy^60Co-γ照射后,各给药照射组的脾指数及内源性脾结节数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中剂量照射组的脾脏大小以及脾脏内部组织结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别;6.0Gy^60Co-γ照射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给药照射组与照射对照组比较,均高于照射对照组(P〈0.05或P〈0.01):5.5Gy^60Co-γ照射后30d,小鼠外周血象测定中各给药照射组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结论褐藻糖胶对^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量比较γ线、S波段高功率微波及γ线与HPM复合照射后小鼠脾脏损伤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 21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微波组(50 mW/cm2)、射线组(5.5 Gy)、复合组(5.5 Gy+50 mW/cm2),分别用γ线(60Co)、S波段高功率微波及HPM与γ线复合照射.于辐照后6 h、1 d、3 d、7 d、14 d、28 d、90 d分批活杀,取脾脏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γ线、S-HPM及复合照射均造成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损伤,并均经历凋亡与坏死、再生修复及基本恢复等阶段,损伤在照后6 h即开始出现,照后1~3 d损伤最重,照后7 d开始恢复,28 d后基本恢复正常.γ线组和HPM及复合组照射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出现凋亡坏死改变,主要的损伤效应表现为脾小体的面积、面密度减小;单个脾小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周密度减小;HPM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典型的凋亡坏死改变程度较轻微,主要以巨噬细胞增多为表现,脾小体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上述变化以复合照射组最重,其次为γ线组,HPM组最轻,对照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γ线和微波照射均可影响淋巴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和坏死,微波与γ线复合照射对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较单纯γ线照射组及微波组为重,其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γ线效应,微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γ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HSA-G-GSF)对3.0Gy 60 Coγ射线照射恒河猴造血系统损伤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给予3.0Gy 60 Coγ射线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HSA-G-CSF,吉粒芬对照3组。吉粒芬对照组动物照射后0~13d每天1次皮下注射吉粒芬5μg/kg。HSA-G-CSF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d皮下注射HSA-G-CSF 150μg/kg。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象、造血祖细胞数、造血组织病理学。结果:HSA-G-CSF可显著提高照射后恒河猴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网织红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数量,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有效保护脾脏和淋巴结组织结构和细胞完整。结论:HSA-G-CSF融合蛋白可明显促进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功能恢复,与吉粒芬相比,对3.0Gy 60 Coγ射线照射恒河猴造血损伤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5.
E803药物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803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一次全身照射前灌胃给药E803和523,测定脾指数、CFU—S(7.5Gy)、外周血象(5.5Gy)、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3.5Gy)。结果 7.5Gy照后第7d测定各给药组的脾指数、CFU—S明显较照射组增多。5.5Gy照射引起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的降低以白细胞发生最早,照后24h给药组的WBC数量均比照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E803各给药组最为明显,药物未能使照射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最低值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但给药对照射后期外周血象的总体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5Gy照后第7d观察给药组的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能力强于照射对照组,并且E803组明显优于523组。结论 E803对^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1照射组,照射前3 d灌服给药,每天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60Co射线全身5.5 Gy辐照1次,照射后第7天小鼠取骨髓细胞和脾脏,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脾集落形成单位进行计数,测定骨髓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集落形成单位数和S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100、200 mg.kg-1照射组小鼠照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脾集落形成单位数和S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P〈0.05),白藜芦醇50 mg.kg-1照射组有增多趋势。结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恢复,防护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CD34^ /FITC-AmnexinV/7AAD三色荧光法、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5Gy和8Gy照射后,和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1周的连续性死亡,既有凋亡又有坏死,但是以凋亡为主;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10Gy和12Gy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在持续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照射后,造血干细胞在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8.
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Gy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合剂对5 Gy γ射线照射诱导的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将6~8周龄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0)、γ射线照射组(n=15)和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n=15)。除正常对照组外,另2组小鼠给予5 Gy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1小时内,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小鼠给予200 μL藿香正气合剂灌胃,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200 μL 饮用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10 d后对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测定血常规各项指标,脱颈处死小鼠并称各脏器重量。采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γ射线照射的2组小鼠的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在照射后第4、6、7、8、9和10天,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小鼠的体重均高于γ射线照射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8~2.529,P=0.027~0.045)。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均高于γ射线照射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8、1.894、2.085、1.992,P= 0.022、 0.023、0.038、0.044)。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与γ射线照射组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重量的差异最大,且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7、2.158,P=0.028、0.029)。3组小鼠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等多项血常规指标之间有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2~3.916,P=0.000~0.005)。 结论 藿香正气合剂能减缓5 Gy γ射线照射诱导的小鼠体重降低和造血系统损伤,且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DHA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4.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以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观察辐射后小鼠血液系统的变化,并筛选出药物的合适剂量;另取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药组、对照组、正常组),以此前确定的最适剂量于照射前灌胃给药,予9.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通过骨髓病理组织学改变进一步观察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双氢青蒿素使辐射后小鼠血小板升高(P〈0.01),可降低死亡率,促进骨髓增生,对白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双氢青蒿素促进辐射小鼠血小板恢复.对小鼠血液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后C5 7小鼠骨髓中CD34 细胞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AnnexinV FITC试剂盒检测骨髓细胞的凋亡 ;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 ,在 5 5Gy照射后 14d内小鼠CD34 细胞的减少表现为持续性 ;②小鼠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 ,以 5 5Gy照射组最为明显 ;③ 5 5Gy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紊乱。 结论 γ射线损伤骨髓中的干祖细胞 ,造成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减少 ,其途径之一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 -CD34 FITC AnnexinV 7AAD三色荧光法 ,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 ,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5Gy和 8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 1周的连续性死亡 ,既有凋亡又有坏死 ,但是以凋亡为主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10Gy和 12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 ,在持续 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照射后 ,造血干细胞在 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研究中子及γ射线照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及γ射线照射350只BALB/c小鼠,于照后6h、12h、1~5d、7d、14d、21d及28d活杀取全肠,经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研究肠黏膜免疫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淋巴细胞死亡方式。结果 中子照后肠免疫组织的基本病变为淋巴细胞变性、凋亡、坏死及数目减少,中子4.0及5.5y照射后未见明显再生,2.5Gy组则见再生修复现象,且呈剂量相关性;中子2.5Gy照后6h~3d,黏膜内及下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逐渐减少,核固缩及大量核碎片形成,3d时淋巴组织中仅残留间质细胞,隐窝细胞见再生。5d时淋巴组织始见增生,至照后21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γ射线照射后基本病变与中子类似,5.5Gy组见再生恢复,而12.0Gy组未见明显再生。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各照射组于照射后6h肠黏膜免疫组织中凋亡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尤以中子4.0Gy和了射线12.0Gy更为明显。结论 2.5~5.5Gy中子及5.5~12.OGyγ射线照射均可致明显肠壁淋巴组织损伤,且在相同剂量下,中子对免疫组织损伤重于γ射线;免疫组织损伤重,且恢复慢;4.0Gy以上中子照射多见淋巴细胞坏死,而5.5~12.0Gyγ射线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草酰基-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信号传导机理。方法小鼠经60 Coγ射线 (6 0Gy)照射后即胃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 ,4mg 只 ,2次 d,连续 1 3d。分别于照射后第 3 ,7,1 4天处死小鼠 ,取尺骨制备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髓组织中因子Ⅷ相关抗原和VEGF受体flk 1的表达水平 ;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黏着斑激酶(磷酸化FAK)的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组小鼠造血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 ,照射后第 1 4天 ,川芎嗪组骨髓组织flk 1染色吸光度值 (A)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其基质细胞磷酸化FAK的表达在第1 4天时已接近正常水平 ,而对照组的表达仍较弱。结论 川芎嗪可以促进骨髓内皮细胞上flk 1的表达和基质细胞中FAK的磷酸化 ,是改善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恢复的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葡多酚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及葡多酚150、300、450 mg·kg-1照射组,照射前15 d灌服给药,每日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60Co-γ射线全身5 Gy辐照1次;于照射后第5日眼部取血后将小鼠颈部脱椎处死,取脾脏和骨髓细胞,对脾集落形成单位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计数,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DN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脾脏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结节数显著增多(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葡多酚300、450 mg·kg-1组小鼠脾脏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显著增多(P<0.05),脾结节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葡多酚对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rhIL 11对急性辐射损伤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了rhIL 11对 5 5Gy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Bcl 2和P5 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照射前应用rhIL 11可使照射后 6h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下降 ,而照射后给药组照射后 12h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②照射后 3d给药组P5 3蛋白表达均较照射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 ;照射后 7d给药组Bcl 2升高仍明显。结论应用rhIL 11可有效抑制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rhIL 1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Bcl 2和P5 3等蛋白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10代用于研究,观察干细胞层体外对正常大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集落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将真皮多能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5Gyγ射线全身照射的大鼠体内,检测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恢复情况,观察4周后动物的存活率。结果 真皮多能干细胞层体外可促进正常大鼠CFU—GM和CFU—E集落的生长;全身输入干细胞促进了5Gyγ射线全身照射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CFU-GM和CFU—E集落数的恢复。实验组动物4周后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一定支持造血的功能,可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大鼠的造血恢复,为造血损伤相关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羟异黄酮对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 (Genistein)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  6 0Gyγ射线全身照射BALB c雄性小鼠 ,分 4组 ,照射前 2 4h给予genistein灌胃 ,观察小鼠照射后 30d存活情况及不同时相点有关造血指标的变化 ,同时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 Genistein处理组小鼠骨髓照后损伤较R组轻 ,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 S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P <0 .0 5 ) ,同时genistein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 30d存活率 (P <0 0 5 ) ,以上结果均与已烯雌酚处理组相似 ,而且genistein对小鼠脾重系数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 <0 0 5 )。结论 Genistein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为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C57小鼠,经8.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于0.5、24h各皮下注射一次不同剂量rhG-CSF(2、1mg/kg和0.5mg/kg),观察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小鼠经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通过不同给药方案及不同剂量rhG-CSF早期干预,观察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大剂量rhG-CSF早期干预明显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延长受照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照射后0.5h单次给予大剂量rhG-CSF(1mg/kg)为最佳给药方案。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可以明显改善6.0Gy照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结论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