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间关系。分别建立了以抗人IgG为包被抗体、酶标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为包被抗体、酶标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对照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I水平降低;且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2.74±0.73比1.38±0.78,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595.5±194.8比440.3±175.0μg/L,p<0.001)均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别同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正相关;同载脂蛋白A负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亦分别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正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亦呈正相关(r=0.313,p<0.005)。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组)13例,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组)42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同时对受检者血脂和炎症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它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并发症组与单纯组间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相似。并发症和单纯组血浆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87.81±90.89和102.01±57.73mg/L)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别为2.58±1.69和1.87±0.74A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5±27.00mg/L和1.21±0.38AU,P<0.01),且并发症组高于单纯组(P<0.01或0.05)。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与C反应蛋白正相关(r=0.301,P=0.026),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沉趋于相关(r=0.263,P=0.05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 LDL)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Ox - LDL 分别为(420 .7±112 .1)μg/L、(634 .1 ±167 .3)μg/L和(716 .3 ±259.5)μg/L,后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Ox - LDL与ALT 及胆红素呈正相关( P< 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 P< 0 .05) 。结果提示Ox - LDL 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至肝损害的因素之一。Ox- LDL测定对肝硬化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4例怀疑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13例,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和对照组(21例,所有冠脉分支狭窄均<50%)。冠心病组按照冠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1支病变26例,2支病变26例,3支病变53例,4支病变8例);按照发病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血浆OxLDL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脂等数据也一并收集。结果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除了高血压病史有显著升高外(46%vs19%,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别。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5±0.32)μkat/m lvs(0.68±0.30)μkat/m l,P<0.01)。14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其血浆OxLD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0±0.32)μkat/m l、(1.12±0.27)μkat/m l、(1.17±0.32)μkat/m l和(1.33±0.37)μkat/m lvs(0.68±0.30)μkat/m l,P<0.01);但不同支数病变患者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OxLD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0.30)μkat/m l,(1.23±0.33)μkat/m l和(1.15±0.32)μkat/m lvs(0.68±0.30)μkat/m l,P<0.01);但是各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以血浆OxLDL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冠脉病变支数是血浆OxLD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浆OxLDL水平是冠心病严重程度独立预报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佛波酯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作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模型。通过胆固醇酶联法测定细胞内胆圊醇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低密度脂蛋白组、阴性组及IgG免疫复合物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内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亦能够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和33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旨在研究OXLDL测定在缺血性脑卒中(ICVD)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显示ICVD各组血浆OXLDL浓度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组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P<0.01)。提示血浆OXLDL浓度升高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有关,血浆OXLDL浓度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常规性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 )自身抗体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1 1 9例年龄≥ 60岁 (老年组 )和 81例年龄 <60岁 (非老年组 )高血压患者循环血中 ox LDL自身抗体 ,并同步测定 ox LDL、血脂水平。结果 老年组高血压患者血清自身抗体 Ig G(2 3.1 5± 2 .91 ) U/ L显著高于非老年组 (1 0 .2 1± 1 .1 1 ) U/ L,P<0 .0 5;血浆 ox LDL (44.96± 4.39) mg/ L与非老年组 (39.32± 4.49) mg/ L无显著性差别 (P>0 .0 5) ;且自身抗体 Ig M在两组间 (4.56± 0 .67) U/ L、(7.71± 4.43) U/ L无显著性差别 ,P>0 .0 5;Ig G型自身抗体与 ox L DL 及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无相关性。结论  ox LDL自身抗体 Ig G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但与 ox LDL及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的研究表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过程,影响氧化修饰的因素以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酯的蓄积和一氧化氮释放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从新鲜人血浆分离天然低密度脂蛋白,与抗低密度脂蛋白抗血清IgG组分制备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孵育后采用酶荧光法检测细胞胆固醇酯含量,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释放至培养基中的一氧化氮量。结果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大量堆积,其效应显著强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P〈0.01)。经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处理的巨噬细胞呈典型泡沫细胞状,与猩红强染色,而天然低密度脂蛋白、抗低密度脂蛋白IgG处理的巨噬细胞内未见胆固醇酯的蓄积。此外,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不仅通过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也通过损伤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功能参与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β2-糖蛋白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β2-糖蛋白Ⅰ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2β-糖蛋白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它在体内存在与否和高氧化应激状态、炎症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伴有心血管病变的有慢性炎性反应的疾病患者血清β2-糖蛋白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水平明显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还可检测到复合物自身抗体的存在。体外实验显示,β2-糖蛋白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与其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通过Fcγ受体途径被巨噬细胞摄取,这可能是导致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大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的异常特征 ,超速离心分离 37例冠心病患者及 2 6例对照组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采用 2 %~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法分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及电泳图形。发现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 ( 2 5 .71± 0 .6 6nm)较对照组 ( 2 6 .41± 0 .95nm)显著变小 (P <0 .0 1) ,两组间A型、B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布不同 (P <0 .0 5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分别同血浆甘油三酯 (r=- 0 .2 9,P <0 .0 5 )和载脂蛋白B(r=- 0 .2 5 ,P <0 .0 5 )呈负相关 ,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r=0 .2 8,P <0 .0 5 )呈正相关。B型低密度脂蛋白中游离胆固醇 蛋白质比值 ( 1.0 2± 0 .45 )较A型 ( 1.5 9± 1.2 1)显著下降 (P <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同游离胆固醇 蛋白质比值呈正相关 (r=0 .31,P <0 .0 5 )。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以小颗粒的B型为主 ;且血浆甘油三酯对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体内经过髓过氧化物酶氧化形成不同位点修饰的HDL(ox-HDL),ox-HDL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影响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促进平滑肌增生等方式降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HDL不同位点的氧化修饰及相关功能改变或将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对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大小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00例冠心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15外显子D442G错义突变,并分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及图形。共检测出6例杂合子和1例纯合子突变,冠心病患者该基因突变率为3.5%。突变患者(7例)低粒走私及图形。共检测出6例杂合子和1例纯合子突变,冠心病患者该基因突变率为3.5%。突变患者(7例)低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素和大豆甙元)在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采用Cu^2 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方法,通过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生成和琼脂糖电泳迁移率的变化来观察大豆异黄酮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采用Northern blot杂交技术,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myc原癌基因mRNA表达的作用以及金雀异黄素对此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金雀异黄素能够浓度依赖性减少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生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对电泳迁移率(P<0.05);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myc mRNA在1-2h内表达增高,表达量为对照水平的3倍,4h回到对照水平以下;金雀异黄素(100μmol/L)能有效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c-myc mRNA表达增高。以上结果提示,金雀异黄素不仅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而且能够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myc mRNA表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微孔滤膜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活性,而且当其被氧化后,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明显增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无趋化活性,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有明显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并从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的途径探讨损伤作用的机制。用1 2 5I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及配基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存在的特异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2 ,4 二硝基笨肼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 ,台盼兰染色、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发现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上存在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 ,Scatchard分析Kd为 38.4± 18.8mg L、Bmax为 181.5± 5 5 .5ng 10 6 cells。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 2 4h ,随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剂量的增加 ,不仅显著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的量 ,而且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下降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受体阻滞剂聚肌苷酸和爱兰苔胶可以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上述损伤作用。结果提示 ,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的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 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高糖高脂和糖尿病三组。分别于胰岛素抵抗期、糖尿病形成后第 10周末和第 2 0周末处死大鼠 ,应用微机图像分析系统对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行测量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应用DCA2 0 0 0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发现 ,糖尿病形成后第 10周末糖尿病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6 .5 7± 0 .4 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 .2 0± 0 .4 3)和高糖高脂组 (4 .92± 1.2 0 ) (P <0 .0 5 ) ,后两组无明显差异 ,且糖尿病组内膜—中膜厚度 (370 .8± 34.2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 84 .8± 33.8)和高糖高脂组 (337.2± 37.6 ) ,高糖高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相关分析发现内膜—中膜厚度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r=0 .85 ,P <0 .0 5 ) ,糖化血红蛋白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r=0 .87,P <0 .0 5 ) ,内膜—中膜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不明显 (P >0 .0 5 )。此结果提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 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能促进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8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并对其颈内动脉进行连续取材,光镜观察斑块形态,选取稳定及不稳定斑块各20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二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差异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帽厚度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共121个颈内动脉取材块中,不稳定斑块占21.5%(26121);稳定斑块为78.5%(95121)。纤维帽厚度在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2±0.1mm和0.5±0.2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中均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但不稳定斑块阳性面积明显多于稳定斑块,分别为19.4±3.3和14.3±2.5(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由稳定和不稳定斑块组成,不稳定纤维帽较薄而且斑块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阳性区域明显多于稳定斑块,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以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mg/L、100mg/L、200mg/L及氧化型低密度旨蛋白(100mg/L)+普伐他汀(10^-4--6mol/L),孵育12h、24h和36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