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 )和对照组 (n =46) ,均在妊娠 2 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 NA。治疗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一次HBIg(2 0 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 结论 :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 ,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疗效。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 (46例 )和对照组 (40例 )。预防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 1次HBIG(2 0 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BsAg。 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 4 .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2 .5 % (P <0 .0 5 )。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 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检测HBV两对半免疫学测定。结果(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7.86%,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4.06%,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42.86%;(2)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组88.57%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83.87%孕妇血清HBV DNA≤104拷贝/ml;(3)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65.45%,血清HBV DNA≤104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17.58%。(4)HBsAg阳性孕妇在孕20周后多次肌注HBIG,一定程度上可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结论(1)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2)孕妇血清同时存在HBeAg阳性组血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3)孕妇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呈正相关,尤其当HBV DNA≥105拷贝/ml时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明显增高。(4)提倡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晚期间隔4周多次肌注HBIG,孕期积极干预以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宫内垂直传播与母体、胎儿HBeAg的关系及胎盘CD35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HBsAg阳性的产妇共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脐血HBeAg结果分为HBeAg阳性组(58例)以及HBeAg阴性组(63例),另选择HBsAg阴性孕妇50例为对照组。统计发生宫内垂直传播发生率。分析孕妇HBeAg阳性、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宫内感染率。比较三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的关系。检测胎盘CD35表达。结果 16例发生宫内垂直传播,感染率13.2%。孕妇HBeAg阳性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新生儿HBeAg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者,孕妇HBV DNA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新生儿脐血IL-2、INF-γ水平显著下降,IL-4及IL-6显著升高,与HBeAg阴性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91)。CD35主要表达在绒毛膜毛细血管的红细胞膜,人胎盘滋养层、间质细胞中无CD35表达。结论母体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有显著的相关性;母体HBeAg阳性与宫内垂直传播有关;HBeAg阳性新生儿体内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8.5%(17/92),高于脐带血HBsAg的阳性率5.4% (5/92)(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2% (14/34),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5.2% (3/58)(P<0.01);且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亲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x2=9.439,R=0.46,P<0.0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传播的较敏感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检测102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7%(17/102),高于脐带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10.8%,11/102)P<0.001;102例乙肝孕妇中有29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其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为48.3%(14/29),高于孕妇HBeAg阴性组的阳性率(4.1%,3/7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 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是诊断乙肝宫内感染的良好而敏感的筛选指标;孕妇血清HBV DNA高含量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HBV检测结果分析,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中筛选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者HBV标志物,并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孕产妇血清HBV-DNA。结果 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其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12%和13.78%; HBeAg阳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V感染阳性率53.33%,远高于HBeAg阴性组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随孕产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秩和检验,P<0.001); HBeAg阳性孕产妇的HBV-DNA检测阳性率100.00%,远高于HBeAg阴性孕产妇的阳性率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结论 孕产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对于没有实时定量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院,HBeAg筛查就尤为重要; 对育龄妇女孕前进行HBV的干预和治疗,使HBV-DNA和HBeAg转阴后妊娠,是降低HBV宫内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者血清HBVDNA与HBV-M各模式的关系及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578份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V-M。结果:HBV-M各模式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95.21%)及病毒载量最高,与HBeAg阴性组(阳性率50.8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BeAg阴性组以低载量者居多,但高复制者仍有19.05%;HBsAg阴性组HBVDNA阳性率仍有3.28%,病毒量都为低载量。结论:HBV-M与HBVDNA相互结合,才能正确判断HBV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正常情况下能否通过胎盘屏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189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测定、HBV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取脐动脉血检测HBVDNA、HBsAg、HBeAg。结果155例HBVDNA阴性的脐血HBsAg均为阴性,其中34例HBeAg阳性的孕妇中有22例脐血HBeAg阳性,阳性率为64.7%。孕妇血清与脐血HBeAg含量经统计学分析,相关系数为0.9629,呈正相关。脐血中HBeAg的浓度均低于孕妇血清中HBeAg的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共293例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84例。实验组从20周孕开始定期注射HBIG 400 IU/次,对照组仅做常规产前检查和监护,分娩后测定并比较每组婴儿脐血HBsAg及乙肝病毒DNA值;根据孕产妇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再根据孕妇产前使用HBIG情况分组观察比较使用效果。结果两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V-DNA阳性与阴性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宫内感染与孕妇HBV-DNA是否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66例,研究组186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6例),对照组180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0例)。研究组于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药。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静脉血1 mL,出生后24 h内注射HBIG200 IU,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岁时采婴儿静脉血1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岁时静脉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1)研究组宫内感染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37,P<0.05);(2)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20.4%,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25.28,P<0.01);(3)研究组婴儿HBV感染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3,P<0.01)。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父亲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以及HBV定量与婴儿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父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62例(A组)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母亲HBsAg阳性、父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71例(B组)及父母双亲HBsAg均阴性者50例(C组)作对照,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及HBVDNA水平以及父/母血清HBVDNA拷贝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阳性率较ELISA检测的HBsAg阳性率高,C组无1例感染,而A、B两组总体感染率分别为33.9%及35.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父代、母代HBVDNA含量越高,其子代感染率越高。结论 HBV可能通过父婴途径垂直传播,其感染率与母婴传播相当,且与父代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为产前阻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74例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婴儿脐带血中HBsAg,并根据HBV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比较,HBV-DNA阳性分为两组进行产前阻断。结果在受检的174例标本中,HBV-DNA载量小于或等于5.0×102 copies/mL的产妇60例(HBV-DNA阴性),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6.67%(4/60);HBV-DNA载量:〉5.0×102~1.0×106 copies/mL产妇45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6/45);HBV-DNA载量大于1.0×106 copies/mL的产妇69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78.26%(54/69),HBV-DNA阳性的产妇宫内感染高于HBV-DNA阴性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P〈0.01),HBV-DNA载量:〉5.0×102~1.0×106copies/mL和HBV-DNA载量大于1.0×106copies/mL两组产妇之间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14例HBV-DNA阳性产妇中,阻断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8.22%(6/73),对照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31.73%(13/41),阻断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乙肝孕妇的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呈正相关,通过产前阻断可以降低母婴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的37例健康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体积较健康对照组小,而孕妇HBV感染情况与新生儿体质量、身长以及胎儿生长受限(FGR)情况并无明显关系;新生儿中HBsAg阳性者体质量、身长及胎盘体积均较阴性者低,FGR发生率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FGR发生率较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组胎盘体积较大。结论宫内感染HBV有可能导致胎盘体积缩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降低,而新生儿抗-HBs阳性对胎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孕妇及其婴幼儿垂直感染HBV的生物特征与发展预后。方法对收集到28例HBeAg阳性孕妇及其28例婴幼儿进行乙肝5项血清学检测,采用常规病毒核酸检测(NAT)、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巢式PCR扩增S基因的分子检测手段确认HBV DNA存在与基因分型,并追踪随访婴幼儿感染预后情况。结果 28例HBeAg阳性母亲,75%(21/28例)为大三阳HBV感染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病毒载量范围显著最高(P0.05),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占72%);28例HBe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有28.57%(8/28例)出现HBV感染,其中5例为HBsAg阴性/HBeAg阳性、3例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该8例婴幼儿其母亲均为大三阳HBV感染,故本研究中大三阳母亲其婴幼儿HBV感染率为38.09%(8/21)。追踪随访3例HBsAg阴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婴幼儿,100%(3/3)出现HBeAg/HBV DNA均转阴而自然康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HBV DNA载量106IU/mL乙肝孕妇组的婴幼儿HBV感染率显著高于病毒载量106IU/mL孕妇组(P0.05)。另外获得6例HBsAg阳性孕妇脐静脉血,有50%(3/6例)出现HBeAg/HBV DNA阳性。结论 HBeAg阳性母亲群体垂直传播HBV风险性较HBsAg孕妇高,对于大三阳感染模式的高病毒载量孕妇更是如此;HBeAg可经胎盘传递给新生儿,但HBsAg阴性/HBeAg阳性婴儿在12月龄前HBeAg可转阴,而HBsAg阳性/HBeAg阳性婴幼儿感染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在巴南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在该院分娩的716例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716例新生儿中,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宫内感染率为3.07%;其中545例乙型肝炎小三阳母亲的新生儿中有10例(1.83%)HBsAg阳性,171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母亲的新生儿中有12例(7.02%)HBsAg阳性;423例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母亲所生新生儿5例(1.18%)HBsAg阳性,293例血HBV-DNA阳性乙型肝炎孕妇所生新生儿17例(5.80%)HBsAg阳性;293例血HBV-DNA阳性孕妇,当血HBV-DNA1.0×107 copies/mL、107~108 copies/mL及108 copies/mL时其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0.69%、6.41%和15.49%;当孕妇血HBV-DNA载量105 copies/mL时,其乳汁HBV-DNA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乙型肝炎小三阳或HBV-DNA阴性乙型肝炎孕妇均可以发生宫内感染;乙型肝炎大三阳及HBV-DNA高病毒载量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率高;当孕妇血HBV-DNA107 copies/mL时,其所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增加,建议孕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乳汁HBV-DNA阳性率随血HBV-DNA病毒载量升高而升高,母乳喂养需谨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 532例分娩孕妇及其对应新生儿1 545例(双胎13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复查1月龄时HBsAg,计算HBV宫内感染率,分析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初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 545例新生儿中,HBsAg和HBV-DNA 同时阳性者36例(2.33%).至1个月龄时剔除失访148例后,随访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36例中32例持续HBsAg阳性,而出生时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婴儿中10例HBsAg持续阳性,HBV宫内感染率2.72%(42/1545);与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率2.33%相近.结论: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减弱乙肝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力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亲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减弱HBe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力度.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新疆4所医院1997年至2002年5月产前检查资料完整、HBeAg阳性的52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分别在孕28、32及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 1次;对照组24例,每月只随访和体检,不肌注HBIG.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eAg和HBV-DNA.结果试验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21.4%,对照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79.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RR=0.27,P<0.01);试验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为25.0%,对照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为83.3%,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7.62,RR=0.30,P<0.01).试验组新生儿HBV-DNA阴性21例,阳性7例,但这7例新生儿HBV-DNA的量均低于其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Wilcoxon配对法秩和检验,统计量T=28,P=0.02).结论对乙肝HBeAg阳性孕妇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明显减弱HBV母婴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等的变化。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716,P〈0.01)。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1.493,P〉0.05)。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47~41.29,P〈0.01)。结论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阴性组。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