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情况及功能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10人)与5380m(20人)高原第7天和年年的青年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内皮素-1(ET-1)和心钠素(ANP)含量测定,并与平原作对照。结果: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血浆CEC计ET-1、ANP含量明显高于平原(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高原时间健康人脂质代谢状况;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和半年的某部官兵血清胆固醇(Ch),甘汪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进行检测,并与海拔1400m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初入高原Ch、TG明显高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3.
健康青年进驻高原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α) 和白细胞介素- 6( I L- 6)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 700 m 和5 380 m 高原第7 d 和半年的健康青年,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T N F- α和 I L- 6 ,并与平原( 海拔1 400 m) 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低氧环境 T N F- α和 I L- 6 水平明显高于平原( P< 0 .05 或 P< 0 .01) ,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 P< 0 .01) ,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P< 0 .05 或< 0 .01) 。结论: T N F- α和 I L- 6 参与了机体急、慢性低氧的应激过程,诱导体内免疫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原低氧血清肌红蛋白及乳酸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清肌红蛋白(Mb)和乳酸(BLA)水平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及6个月的40名官兵进行血清Mb、BLA检测,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在高原,Mb和BLA均明显高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1),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或P〈0.01)。结论:Mb和BLA是反映高原缺氧适应能力有意义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海拔2260m老年13例(A组),海拔3500~4200m老年12例(B组),年龄60~74岁。ECG、UCG、心三位片和肺功能无右室肥大和器质性心脏病及慢阻肺。脉冲多普勤测定三尖瓣口E_v、A_v、E_I、A_I、A_v/E_I、EDT、AT。结果发现B组的A_v/E_v增大(P<0.001);EDT及AT缩短(分别P<0.001);AT与EDT呈高度正相关(r=0.935、P<0.01);AT与A_v/E_v呈高度负相关(r=-0.916、P<0.01);且EDT与A_v/E_v亦呈高度负相关(r=-0.907、P<0.01);表明尚无高原心脏病的海拔3500m以上高原老年人,右室舒张功能减低,右室后负荷已有一定程度增加,两者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化法缺氧对培养的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自分泌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F)的影响。无氧培养24h末,PAEC分泌ANP减少43.5%(P〈0.001),ATⅡ和EDLF呈明显负相关(r为-0.88和-0.786,P〈0.01),细胞内ANP阳性颗粒也显著减少(P〈0.001);PASM分泌ANP无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进驻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d及半年的40名某部官兵,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其血清ICAM-1表达的含量。结果 进驻5380m高原环境7d后,血清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进驻3700m7d后的值(P〈0.01),进驻半年后的值均明显低于7d后的值(P〈0.05,P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度第7天及半年的84名青年,进行血清AST、CK、LDH.a-HBDH检测,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表明,进驻高原AST、CK、LDH及a—HBDH均显著高于平原(P<005或P<001)。进驻海拔达3700m,第七天较居住半年时LDH显著增高(P<005),AST、CK、a—HBDH虽然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驻5380m第7天较居住半年时的A…  相似文献   

9.
高原低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进驻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的健康青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 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及半年的40名某部官兵,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血清VEGF的含量,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 进驻高原低氧环境,被试者VEGF含量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或P〈0.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非常显著,随居住高原时间的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平原(海拔5m)直接运送到海拔226lm和3460m高原现场。在24小时急性习服期,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脑垂体及各项区内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LI,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高原2261m和3460m急性习服期,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皮层、海马内β-EP含量增加非常显著(均为P<0.01)。据此认为,哺乳动物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后在应激状态下,中枢内β-EP的合成与分泌受到明显影响。提示,脑内β-EP参与高原应激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原低氧与C型利钠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浆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和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d及6个月的40名边防某部官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浆CNP、ANP含量,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的第7天及5380m6个月较平原CNP、ANP均增高显著(P<0.05或P<0.01),3700m居住6个月时较平原ANP增高显著(P<0.01),C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或P<0.01),初入高原时明显高于在高原居住6个月者(P<0.01)。结论:CNP和ANP对急、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洛布桑等藏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者换气效率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所选藏、中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青年男性换气效率指数等指标的影响 ,探索抗高原缺氧的新方法 ;方法 :实验组分别服用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 ,对照组则服用医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 ,在进入高原前后各连续服药 3天 ,2粒 次 ,3次 日 ,分别于受试者服药前和进入高原后的第 5天 ,各测定一次受试者的屏气指数和换气效率指数 ,在进入高原后的第 5天测定受试者的高原适应指数 ;结果 :平原人进入高原后 ,屏气指数降低 ,P <0 .0 1 ;进入高原后 ,洛布桑组和诺迪康组的换气效率指数显著增加 ,但只有洛布桑组的换气效率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在各组中地奥心血康组的高原适应指数最高 ,其余各组差别无显著性 ;结论 :平原人进入高原后 ,屏气指数降低 ,洛布桑能够提高机体的高原换气效率指数 ,而地奥心血康则可能改善受试者的高原适应指数 ,表明两药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 ,促进人体的高原习服代偿过程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拔5 380m富氧对士兵PWC170和台阶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室内氧浓度提高到27.30%±0.23%,用自制CO2清除器吸收受试者呼出的CO2气体,检测室内CO2为0.15%±0.07%;10名受试者在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出富氧室后在常氧下做二级定量负荷踏阶运动实验,心电图描记心率,然后与富氧前作对照;结果富氧后较富氧前PWC170和台阶指数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海拔5 380m富氧12h可显著提高士兵的体力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急进高原新兵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与血清CRP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CHP)、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火箭电泳法检测22例新兵急进高原(海拔3658m)1d、3d时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强度和血清CRP水平,以及心肌酶活性水平,并与在平原时比较。结果:淋巴细胞HSP70和血清CRP、LD、HBD在急进高原1d与3d时显著高于平原时水平,P<0.01;3d时HSP70、LD、HBD、AST比1d时显著降低,P<0.01;CRP降低不明确,但仍明显高于平原水平,P<0.05。结论:急进高原时低氧、低压等因素使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刺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和CRP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高原汽车兵体内Hb和SOD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急性重复缺氧对机体内血红蛋白(H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方法:在同一人群中选择某部担负喀喇昆仑山运输任务的驾驶员24 人,在高原完成全年运输任务的前、中、后进行Hb、血清总(T- SOD)、铜锌(CuZn- SOD)、红细胞(RBC- SOD)和尿液(U- SOD)含量的检测。结果:运输中较运输前Hb 增加非常显著(P< 0.01),RB- SOD、CuZn- SOD和T- SOD、U- SOD的活性降低差异显著和非常显著(P< 0.05和P< 0.01)。运输结束后较运输中Hb 降低均差异显著(P< 0.01),T-SOD、U- SOD和RBC- SOD的活性逐渐降低有非显著和显著差异(P< 0.01 或P<0.05)。运输结束后较运输前的RBC- SOD、T- SOD、CuZn- SOD、U- SOD活性降低相差非常显著(P< 0.01),而Hb 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急性重复缺氧是影响体内Hb 和SOD含量的变化及造成自由基对机体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藏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者心功能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用部分藏成药和中成药作为实验用药,观察对快速进入高原青年男性早期心功能指数的影响,探索抗高原缺氧的新措施;方法:实验组分别服用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则服用医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在进入高原前后各连续服药3天,2粒/次,3次/日,分别于受试者服药前和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各测定一次受试者的心功能指数;结果:平原人进入高原后的早期,心功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其它组相比,洛布桑组、诺迪康组和地奥心血康组受试者的心功能指数虽然也降低,但是,心功能指数值在进入高原前后的自身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洛布桑组的高原心功能指数虽有降低,但是,仍然处于与平原同一个评价等级上;结论: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心功能指数降低。而在所实验的5种药物中,洛布桑、诺迪康和地奥心血康可能有一定的减轻心功能指数降低的效果,其中以洛布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某部队健康青年进驻不同海拔高度尿超氧化物歧化酶 (U -SOD)和血清乳酸 (BLA)的变化 ;方法 :选择从平原进驻海拔 3 70 0m ,5 0 70m和 5 380m第 10天的某部青年 ,分别进行U -SOD和BLA的含量检测 ,并以平原海拔 14 0 0m健康青年作对照 ;结果 :发现海拔 3 70 0m、5 0 70m、5 380m较 14 0 0m的U -SOD活性和BLA的含量降低与增加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海拔 5 0 70m、5 380m较 3 70 0m的U -SOD活性和BLA降低与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而海拔 5 380m较 5 0 70mSOD的活性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BLA逐步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海拔越高 ,机体缺氧愈加严重是引起U -SOD活性下降和BLA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原肺水肿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和心钠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原肺水肿的发生与血浆一氧化氮( N O) 、一氧化氮合成酶( N O S) 和心钠素( A N P) 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 700m 对11 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在治疗前和治愈后分别检测其血浆 N O、 N O S和 A N P含量,并与初入海拔3 700 m 的10 名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肺水肿组 N O 治愈后较治疗前增高非常显著( P< 0 .01) , A N P 降低非常显著( P< 0 .01) , N O S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治愈后 N O 和 A N P显著低于健康青年组( P< 0 .05) ,治疗前较健康青年 N O、 N O S降低非常显著( P< 0 .01) , A N P 增高显著( P< 0 .05) 。治疗前血浆 N O 含量与 N O S 活性呈高度正相关(r= 0 .8646 , P< 0 .01) 。结论:血浆 N O、 N O S和 A N P均参与了高原肺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 A N P含量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