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阴虚热盛组、湿热困脾组、气阴两虚组及血瘀络脉组各30例,分别记录体重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并检测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血脂。结果:各组间高胰岛素血症所占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湿热困脾型高胰岛素血症所占比例最高;各组血脂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湿热困脾型血脂异常所占比例最高;四组肥胖患者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湿热困脾型肥胖者所占比例最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且湿热困脾型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及血脂水平与中医其他辨证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总抗氧化活性(TAS)的关系。方法:125例为观察组进行中医分型,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B(apoAl、apoB)、脂蛋白(a)Lp(a)和总抗氧化活性(TAS)。结果:观察组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TC、Lp(a)水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困脾证TG、LDL—C高于其他各型(P〈0.05),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TAS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异常,总抗氧化活性明显降低。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血脂变化明显,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抗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探讨各指标与冠心病证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痰瘀互阻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较其它各组高(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血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医的“痰浊”与“血瘀”。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的患者可根据这些指标情况运用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13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用酶比色法测UA,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RP,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各证组UA、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RP、UA水平气阴两虚组与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肾阴虚组与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CRP与UA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UA、CRP水平联合检测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UA、CRP水平与冠心痛中医证候有关联性,二者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及抗炎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中医体质特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体质的特点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冠脉造影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冠脉狭窄≥50%)150例,对照组(冠脉狭窄〈50%)150例,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冠脉造影作为评价标准,对患者一般情况、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差异显著,观察组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尸〈O.01);观察组发病年龄多≥60岁,与对照组比较,50~59岁、≥70岁2个年龄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变程度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辨证分型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辨证分型较集中,以气虚型为基础,多兼证,以痰浊型、血瘀型兼证居多;对照组患者辨证分型较分散,气虚型、痰浊型、血瘀型、阴虚型、阳虚型、气滞型、寒凝型均有分布,兼证少。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虚型、痰浊型、血瘀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分类呈多样化,观察组体质分类集中于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3种类型,累计占86.7%,依次为:血瘀质(38.7%)〉痰湿质(37-3%)〉气虚质(10.7%)〉平和质(2.7%)=阳虚质(2.7%)=阴虚质(2.7%)=湿热质(2.7%)〉气郁质(1.3%)〉特禀质(1_3%);对照组体质分类相对较分散,平和质明显增多,依次为:平和质(26.0%)〉痰湿质(20.0%)〉血瘀质(16.7%)〉阳虚质(8.7%)〉阴虚质(6.7%)〉气虚质(6.0%)〉气郁质(4.0%)=湿热质(4.0%)=特禀质(4.0%)。2组血瘀质、平和质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尸〈0.01)。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痛患者体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炎症角度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实质以及痰瘀证、血瘀证2种证型血清炎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24例患者分为痰瘀证组77例,血瘀证组4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通过检测比较痰瘀证组与血瘀证组的炎症和血脂指标,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和变化的规律。结果: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瘀证组IL-6、sCD40L和CRP的血清水平均高于ACS血瘀证组,2组IL-6和sCD40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组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瘀证组,提示前者的炎症活动可能更为活跃,支持了中医认为ACS痰瘀证比血瘀证更为严重的辨证规律,同时为“同病异证”的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血脂与证型的相关性,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例合格2型糖尿病病例,按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辨证分型,同时配以5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不同证型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最多见;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脂除了低密度脂蛋白(LDL)外,均与对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脉络证患者的各血脂类(TC、TG、HDL、LDL)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型比较,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病(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证型变化有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的趋势;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间存在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  相似文献   

12.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NAFI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痰瘀互结证最少;NAFID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ADPN、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及血清ADPN、ASP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血瘀脉络、脾肾阳虚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为105、84、39、34、12、26,血瘀脉络型患者ADPN最低(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痰湿遏阻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ASP最高(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痰湿阻遏型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黄进  陆雪萍 《陕西中医》2021,(2):225-22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中医认为脾运失职,转输失司,水湿内停,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故治脾应贯穿于NAFLD证治的始终。因此,NAFLD的临床辨治应从健脾疏肝、实脾利湿、温脾和肝、滋阴柔肝、固脾化瘀等角度探析,以期为NAFLD的中医证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危害严重,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链式恶性循环依存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临床治疗本病的经验及中医古籍记载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精亏损、痰瘀凝滞,按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五种证型辨证论治疗效满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即不仅要辨证论治,亦要发挥病证结合的优势,要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发病及病理药理的研究新进展,应用精准化医疗模式,应用现代医学组学研究新发现来防治本病,从而达到中医药防治本病靶点相对明确,疗效可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齐元富认为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临床分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脾虚痰湿型,在健脾理气、化痰祛瘀治疗基础上尤其善用枳壳白术配伍治疗胃癌,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20.
运脾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以中虚脾弱为本,痰、瘀、湿困为标,病机为升降失司,治疗从脾从瘀着手,建立运脾活血之法,选择《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加味为基础方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