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丹巴县藏族人群旋毛虫感染血清学状况及人群对旋毛虫病防治的知晓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调查人群均采用现场感染因素问卷调查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旋毛虫抗体。结果受检506人,旋毛虫抗体阳性111人,阳性率为21.94%。阳性者中以21~50岁的青壮年为高(17.12%~36.04%),男女均易受染。98.20%的阳性者有明确的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史,阳性者中93.69%为半农半牧人群,4.51%为干部,1.80%为学生。问卷调查506人,有生食或半生食猪肉、野猪肉、熊肉、牛肉、羊肉、其他动物肉(野兔、獐子、麂子、狼)者分别为91.70%、16.80%、8.89%、22.13%、4.20%、49.21%。100%的受检者家中砧板生熟不分,37.55%的人群用盛过生肉的碗或器皿直接或未洗干净就盛熟食。84.58%的人群不知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导致旋毛虫病。结论丹巴县藏族人群旋毛虫感染血清学阳性率为国内目前旋毛虫流行区少见,且以青壮年为高,绝大部分患者为半农半牧职业人群,人群普遍保持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饮食习惯是导致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因食生或半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其肉制品所致,据估计全球约有1100万人感染旋毛虫。自1828年Peacock发现此病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将其控制或消灭,但在近20年内世界许多地区相继出现了此病的局部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人体旋毛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动物肉类而感染。80年代我省襄樊地区曾发生数起旋毛虫病的暴发流行’‘’,经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其流行有所缓解。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个体屠宰场市场管理混乱,旋毛虫病感染呈上升趋势。为了搞清旋毛虫病在我省的分布范围及感染情况,传播环节,流行特征,从中探讨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旋毛虫病血清学诊断技术和有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我省分为5个片区随意抽取21个县(市)进行ELISA检测旋毛虫病和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材料和方法1.1流行病…  相似文献   

4.
881例旋毛虫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所致 ,我州白族居民有吃生猪肉的饮食习惯 ,及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 ,在我州人体旋毛虫病有逐渐扩大 ,发病人数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现将 1990~ 1996年来我站预防门诊就诊的 881例旋毛虫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散发或集体感染来我站预防门诊就诊确诊为旋毛虫病及疑似本病的患者 881例 ,其中女性 114例 ,男性 76 7例 ,年龄 1岁~ 74岁。1 2 方法 对 881例患者进行年龄、职业、食肉史及食肉方式、时间季节总结列表…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是由于摄食旋毛虫的动物肉而感染。1994年2月22日拉萨市城关区加措居委会报告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理切片检查,证实是一起因食病猪肉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流行。1994年元月12日拉萨市加措居委...  相似文献   

6.
<正> 人体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人由于生吃或半生吃含旋毛虫幼虫的肉类而招致感染。近年来,此病在我国的流行呈增多的趋势。传统的诊断方法多依据食用剩肉检出幼虫或病人肌肉活检发现幼虫,但漏诊较多。近年来有人试用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免疫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诊断旋毛虫病,但因抗原制备较繁且需一定条件,基层医疗单位不易推广,而传统的环蚴试验需随时准备新鲜幼虫、推广使用也有一定的困难。本文用干燥  相似文献   

7.
一起人体旋毛虫病群体感染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西藏林芝地区10人集体食生或半生的猪肉后感染旋毛虫情况调查及患者临床特征。 10人中有9例患旋毛虫病, 其中2例因误诊、 误治死亡。3例嗜酸粒细胞升高, 3例血清旋毛虫抗体IgG阳性, 3例腓肠肌活检检出旋毛虫肌幼虫。7例经阿苯达唑驱虫治疗, 痊愈出院。 另1例无任何症状, 观察并口服阿苯达唑以作预防。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多种动物(包括肉食动物、草食动物甚至某些禽鸟类)均可被感染,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或肉制品而感染。在中国,该病主要流行于西南、东北和中原地区,危害人数多、社会影响大。该病暴发所导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旋毛虫病流行状况、诊断、治疗和防控措施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旋毛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部分地区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近十余年问人群感染旋毛虫原因及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四川省7个市、县、区人群进行旋毛虫感染因素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人群感染旋毛虫与以下因素有关:经常或偶尔生食或半生食猪肉、狗肉和其他野生动物肉类;切生、熟食的菜板未分;用于盛装生肉的碗、盆不洗或未洗干净就盛熟食等因素。人群旋毛虫血清阳性率为5.35%,较十年前的0.60%上升8.9倍。城区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人群阳性率(x^2=60.70,P〈0.05);不同性别人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4,P〉0.05);不同地形人群阳性率仅丘陵地区高于川西南山区(x^2=7.921,P〈0.05)。结论本次旋毛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四川省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地形的城乡人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染。感染方式与不良饮食及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人大多因生食了含有旋毛虫包囊的动物肉而被感染 ,近年来其发病明显上升。为了解本区人群旋毛虫感染情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合作对怀柔区居民进行了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为北京市怀柔区本地出生的常住人口和迁入该区居住 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 ,本地户口外出超过 3个月者不在调查范围。1.2 抽样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平原和山区各 1个镇 ,每个镇各随机抽取 5 0 0人作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研究取得重大成就,防治战线上的医药工作者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约600个县(市、区)曾有该病的发生或流行.各地人群感染率差异较大,多呈片状、点状和线状分布,以广东、广西、台湾、四川、江西地区居民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鲜族居民聚集地的感染较为严重,以成年人感染为主.这些地区居民存在生食或半生食鱼、虾的习惯,感染率相对稳定,处于较高水平,有的还在升高.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感染率较低.1960年代后国内其他省市区该病大面积流行,是由3年(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所致,多以青少年、儿童感染为主,这些地区居民生食或半生食鱼虾的现象只是一过性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已不复存在.该病的防治重点在前述的南北两大地区.该虫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60年来均有重大发现,为该病的流行病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脑旋毛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 (trichinosis)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性疾病。人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猪肉而被感染 ,其临床表现多样 ,轻者可无症状 ,重者可累及心、肺、肾脏及神经系统而致死亡。当幼虫侵袭脑部时 ,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并发非化脓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侵入脑组织引起全身强烈的中毒过敏反应和脑组织的局部炎性反应及坏死等一系列症状。  脑旋毛虫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造成神经系统炎性浸润和损害的机理主要是由于幼虫移行、脑血管栓塞、虫体抗原的毒性作用及嗜伊红细胞的…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检疫技术及肉类的安全加工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及猪肉制品所致。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ehindlosis,ICT)在1995-1997年间报道1万多例病人,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1998年报道了1万头生猪感染,现已将其列入再度肆虐的疾病(re-emergingdis-ease)。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多呈散发性流行,也可引起暴发性流行.随着对HEV动物宿主研究的开展,已在多种动物中检测到抗HEV抗体或病毒RNA,同时也发现多起因生食或半生食肉制品发生人员感染的病例,已经证实HE是一种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毒病[1-2].在散发病例中,HE占急性肝炎总数的10%~20%.HEV主要侵害青壮年,常表现为暴发型肝炎,孕妇感染后病死率可达到20%.  相似文献   

15.
广西横县发现旋毛虫病(附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感染主要因进食含有旋毛虫包囊的生猪肉或半生猪肉引起。1982年广西横县首次暴发本病。现将我院收治的3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旋毛形线虫 (简称旋毛虫 )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兽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猪是人体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来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肉食量的增加 ,云南省大理白族群众有食生皮的饮食习俗 ,致使旋毛虫病在云南省大理地区不分季节 ,呈散在或暴发流行。现将 2 0 0 2年 10月云南省大理地区山西村因办婚事吃生皮后发生的一起急性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出现发热、恶心、腹泻、头痛及全身酸痛 ,腓肠肌疼痛 ,颜面浮肿 ,咳嗽 ,全身乏力等症状的 12 7例患者。EL ISA检测旋毛虫特异性抗体 ,采集被检者 3ml静脉血 ,静置待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云南省旋毛虫病流行的危险冈素,为云南省制定科学、合理的旋毛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点,使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点居民的饮食习惯、个人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检测旋毛虫抗体;通过肌肉包囊检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部分动物的旋毛虫感染情况。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测10县10109名居民的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8.43%,6个潜在影响因子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长、喜食生猪肉和经常使用不洁砧板为主要危险因素。检查4555只动物,未发现肌肉包囊,血清旋毛虫抗体均呈阴性。结论 控制云南省旋毛虫病流行的措施,应以加强出栏生猪的检疫为主,特别要认真规范农村、社区自屠自食生猪的检疫工作,同时,引导各类人群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旋毛虫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因食生或半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肉制品所致。自发现本病150多年来,人们一直努力试图将其控制或消灭,但在近20年内世界许多地区又出现了本病的发生,现已被列入再度肆虐的疾病(re-em erging disease)。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 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 m 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1995 ̄1997年报道1万余例,国际兽医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 IE)1998年报道1万头生猪感染[1,2]。…  相似文献   

19.
肺吸虫病属人兽共患蠕虫病,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病殖吸虫等寄生人体所致,人因在流行区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蜊蛄,饮用生水而感染,临床特点:有长期咳嗽,咳铁锈色痰或癫痫,头痛,瘫痪等,或有持续的嗜酸性细胞增多而已排除其他寄生虫或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等,确诊以痰、粪或各种体液内找到虫卵或皮下结节等活检找到虫卵,童虫或成虫为可靠依据,免疫学试验相当有特异性,且敏感度都很高,均有助于诊断[1].因该病临床表现不一,故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张兵等报道误诊率高达64.2%[2],现将我院于2006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11例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肉类及肉制品中旋毛虫检疫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Owen,1835)Railliet,1895],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内。由本虫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trichin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猪肉制品所致。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在1995-1997年间报道1万多例病人,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1998年报道了1万头生猪感染,现已将其列入再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