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生活质量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精神病人因种种的原因而长期住院,其住院生活质量如何已日益受到关注,从方法学的观点看,生活质量评定可以应用于慢性精神病人[1]。本文就由于不同原因而需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住院生活质量加以研究比较。资料与方法对象连续抽取在我院住院持续5年以...  相似文献   

2.
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予以综合干预措施,观察时间为8周,出院后随访一年。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一年末随访时两组对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改善,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两组均有改善,但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院内综合干预措施,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内客、方法。方法 查阅中英文文献,对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内容、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结果 认知行为治疗用于精神分裂症,有其特殊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精神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明显,便于学习、运用,有很大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适应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适应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入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人,其中一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适应心理治疗,另一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前、治疗3月、1年、3年、5年后,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适应心理治疗组病人5年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病人复发率、病人的功能障碍及衰退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适应心理治疗能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将86例长期住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参加病房的一般活动,治疗观察3个月。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实施行为治疗后其BPRS、SANS、NOSIE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明显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与病程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于入组时用自制问卷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吸烟行为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9.71,P<0.01)。患者吸烟行为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2.2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短期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预测研究正式始于 2 0世纪70年代初 ,并以此作为执行强制性住院的标准。但由于过高的假阳性预测而难以接受。八十年代中、后期 ,许多预测引入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预测准确性有所提高[1] 。但总的看来 ,预测准确性仍不很理想[2 ] 。九十年代中期 ,王小平等[3] 尝试把临床预测和统计技术结合起来 ,使预测因子量化 ,制定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预测表。该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发生的攻击行为有一定预测效度。本研究试图探讨该预测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效度。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中南大学湘雅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法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861~4.953,P<0.05或P<0.01)。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t=3.651~5.214,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W A IS、W 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 A IS、W 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563~4.256,P<0.05)。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 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采用 自制的调查表对28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分别收集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关资料,同时测了体质量、身高、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和谐进行调查,并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名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自我和谐量表(SCCA)调查,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同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团体心理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的差异。结果 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7,8.96,4.28;P0.05);2经过6周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3.86;P0.05)。团体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自我和谐性的3个维度,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54,0.34;P0.05)。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常规组,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3.26,4.0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性差,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交往焦虑,提高自我和谐性。  相似文献   

12.
任洋波 《医学信息》2019,(7):183-18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精神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对照组与心理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心理干预,心理组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与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结果 干预后,心理组的BPRS评分为(11.34±1.18)分,低于对照组的(18.26±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IPROS评分为(25.57±1.58)分,低于对照组的(32.39±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心理治疗的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精神病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团体心理治疗。治疗8周后,通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WHOQOL-100量表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ANSS量表评估结果为(37.96±11.72)分,对照组的PANSS量表评估结果为(48.54±12.06)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量表评估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75,11.22;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PANSS量表评估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t=3.5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0.23,0.17;P0.05),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评结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3.57,6.98,6.05,6.13,6.7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评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42,4.35,3.77,5.25;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3.20,P<0.05).其中以联合团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智力测定工具、成人公认认知测评(MCCB)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15,-2.736;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8.286,4.745,5.030,10.01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瑞文智力测验结果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瑞文智力测验结果高于对照组(t=-3.148,-4.812;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测验各项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MCCB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游戏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依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研究组给予10周的团体心理游戏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护士观察量表(NOSIE)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研究组患者在游戏治疗前后对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各评定1次。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SQLS量表总分、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0,4.050;P=0.000);(t=2.895,P=0.005);(t=3.079,P=0.003);2治疗后两组患者NOSIE量表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06,P=0.000);(t=6.724,P=0.000),其8个维度分量表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比较除认同、家庭重现、自我了解、普通性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人际学习(投入)、希望重塑、团体凝聚力、利他性、信息传递、人际学习(产出)6因子最为显著(P0.01)。结论团体心理游戏治疗能够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强患者的自信与自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实现心理、生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及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常模(t=7.18,P<0.001);且高自我效能感患者GSES得分与SANS得分呈正相关(r=0.563,P<0.01),与GAF得分呈负相关(r=-0.628,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且有异常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方法 9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6人,对照组48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情况。然后,干预组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随访。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社会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3.65分、12.43分、6.24分、4.98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5.25分、11.52分、7.48分、6.38分,对照组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干预组。终期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7.00分、13.89分、7.02分、6.09分,均比基线调查时有明显提高(t=3.372,2.214,2.482,2.991;P<0.001);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7.29分、12.56分、7.63分、7.10分,提高幅度均小于干预组(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效果显著,可促使干预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