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42-5344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3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共90个创面,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9例,共45个创面,对照组患者17例,共45个创面;观察组患者予以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予以1%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疼痛分值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观察组创面细菌清除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值(3.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清除感染菌,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多黏菌素B属于多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相关的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门菌、巴斯德菌、志贺菌,尤其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报道发现静脉使用多黏菌素B诱发皮肤色素沉着过度的病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的肤色变黑,不伴疼痛或瘙痒。目前关于这种色素沉着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组胺参与的机制假说证据较多。本文对多黏菌素B诱发色素沉着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最佳的小面积烧伤创面换药敷料。 方法 观察溃疡贴治疗II度烧伤创面时的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所需护理时间、费用,并与磺胺嘧啶银霜进行比较。 结果 溃疡贴较磺胺嘧啶银霜疼痛小,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减少,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和所需费用。 结论 溃疡贴促进上皮生长快;在去除敷料时无痛;清洗创面时省时省力。临床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烧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烧伤创面外用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预防或控制创面感染,减少因创面感染,导致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的发生.聚维酮碘(PVP-I)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反应轻等特点.作者通过对不同浓度PVP-I乳膏的体外药敏试验和对10%PVP-I乳膏与1%磺胺嘧啶银(SD-Ag)乳膏的临床对照观察,来探讨PVP-I乳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42-1244
目的探讨MEB0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而试验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疼痛明显、创面加深、植皮、功能障碍及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创面感染率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B0治疗手部深度烧伤临床疗效显著,感染率低、无明显疼痛、见效迅速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Ⅱ度烧伤病人96处烧伤创面根据烧伤程度依纳入顺序按单双号均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浅Ⅱ度烧伤创面每组35处,深Ⅱ度烧伤创面每组13处,研究组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换药治疗,对照组用磺胺嘧啶银乳剂换药,观察每组病人创面愈合和细菌培养转阴情况。[结果]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率等项目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用于Ⅱ度烧伤创面换药治疗,疗效优于磺胺嘧啶银乳剂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7.
多黏菌素类药物是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保障,但是神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探讨多黏菌素类药物的分子结构及该类药物的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毒性机制、防治措施,指出已有研究对神经毒性报道的不足之处,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尝试将多黏菌素类药物的每日剂量和神经毒性表现进行联系,以期为临床上多黏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神经毒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烧伤休克复苏后,血清丙种球蛋白降至正常水平以下,1~2个月后才缓慢恢复。在此阶段,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障碍很容易受到二次打击。研究者设想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亚治疗剂量的多黏菌素B(IVIG—B)可减少大面积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率,减轻其严重程度。他们对两家医院19972003年收治的152例烧伤面积≥40%的患者(未合并其他致死性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医院A的102例患者接受了IVIG—B治疗,而医院B的50例患者未接受IVIG—B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小儿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3例患儿随机分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组70例(甲组)和磺胺嘧啶银霜组63例(乙组),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药物抗感染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甲组创面愈合时间较乙组提前(P〈0.05),细菌检出率甲组小于乙组(P〈0.05)。用药后甲组未见加深现象,乙组出现加深现象,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小儿烧伤安全、有效,可促进创面愈合,尤其适用于小儿Ⅱ度创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纳米银敷料加烫疮油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22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10例采用纳米银敷料加烫疮油换药;对照组110例采用1%磺胺嘧啶银(SD-Ag)乳膏外涂加无菌纱布换药,比较2组患者细菌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后的疤痕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菌感染率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后疤痕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纳米银敷料加烫疮油联合用药治疗烧伤创面可提高抗感染效果,减轻疤痕增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观察防疤烧伤膏疗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药对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只小型猪背部各制备9个面积为2.54cm2的深II度烫伤创面,并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创面),即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以创面面积、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级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为(0.10±0.03)cm2,明显小于凡士林组犤(0.81±0.54)cm2t=-3.22,P<0.05犦和空白对照组犤(0.70±0.21)cm2,t=-6.93,P<0.05犦;PCNA检测显示伤后7,11d各组创面组织均为强阳性表达;组织学检查表明伤后7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的创面纤维组织生长多于凡士林组和空白组,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已基本愈合,而凡士林组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防疤烧伤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表现为溶解创面痂皮,促进纤维组织和表皮生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生肌创愈膏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32只大鼠,分为正常创面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生肌创愈膏组,每组 8只。在大鼠背部腰椎偏上处做两个直径1.5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除正常创面组,其他大鼠通过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液+腹腔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制备感染性创面模型。待造模成功后,正常创面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换药,湿润烧伤膏组予以湿润烧伤膏纱布换药,生肌创愈膏组予以生肌创愈膏纱布换药,每天换药2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给药第 3 天、第 7 天大鼠一般情况及创面情况; 分别在给药第3天、第7天随机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通过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含量。结果:给药第3天、第7天时,湿润烧伤膏组和生肌创愈膏组大鼠一般情况和创面生长情况均优于模型组;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生肌创愈膏组创面渗液较少,上皮爬行更明显,愈合情况更好;给药第 3天、第7天,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及生肌创愈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TNF-α、IL-6 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创面组( P<0.05) ; 给药第3天、第 7 天,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及生肌创愈膏组大鼠创面组织TNF-α、IL-6含量明显下降 ( P<0. 05) ;给药第7天时,生肌创愈膏组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 ( P<0.05) 。结论:生肌创愈膏可加快组织修复,促进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 TNF-α、IL-6 表达水平,抑制创面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温泉矿化水浸泡修复烧伤后难愈性残余创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烧伤后难愈性残余创面的处理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过程巾经常遇到的一道难题。目前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常常导致残余创面经久不愈。温泉水浸浴烧伤残余创面是。一种较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机制可能是温泉水的化学物质、温泉热效应及其机械作用的结合所致。其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与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各级医院,特别是广大基层医院,育较好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非手术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128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根据创面使用药物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多黏菌素B组)及对照组(磺胺嘧啶银组),每组64例。分别在开始治疗后1、2、3、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定量、创面愈合率及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1)在开始治疗后3周时试验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定量均值小于对照组(P<0.05),第4周后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在治疗1、2、3周后无统计学差异,4周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创面的表皮生长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适用于全身感染已被控制但局部感染较重、高龄、基础病变多、难以承受多次麻醉手术清创后植皮封闭创面的老年患者,对治疗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熊玉珍 《中国临床护理》2012,4(2):146-146,151
目的探讨中药浸浴疗法治疗小儿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54例烧伤后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两组均予烧伤科常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先采用中药浸浴30min,再行清创、换药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6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4.38,P0.01)。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3.7±3.9)d,对照组为(25.4±2.8)d,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1)。结论中药浸浴疗法用于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可以起到清洁创面、减少分泌物、减轻换药时疼痛、加快植皮皮片成活、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烫伤消疤软膏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影响。方法采用猪深Ⅱ度烧伤模型,创面外用烫伤消疤软膏,通过伤后不同时相点创面取材,检测烧伤创面羟脯氨酸(OHP)含量、创面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变化、创面含水量、创面愈合率及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创面外用烫伤消疤软膏后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烧伤对照组,而创面含水量、创面细胞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或局部浸浴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残余创面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3月存在烧伤残余创面的80例病人,按时间段分为传统换药组和浸浴综合组.传统换药组采用碘伏及呋喃西林清洗伤口,然后予碘伏纱块湿敷包扎,每日1次.浸浴综合组采用1∶5 000高锰酸钾稀释液浸泡清洗烧伤残余创面,再予红外线照射20 min~30 min,外用贝复济、烫疮油,每日或隔日浸浴1次.[结果]两组病人换药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烧伤残余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验证冰石愈伤软膏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04/2002-1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连续住院总面积≤10%Ⅱ度烧伤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用冰石愈伤软膏,按每100cm2涂抹5g药量计算,清创后,将药膏均匀涂抹在单层纱布上,贴在创面上,酌情包扎或半暴露;每3日换药1次;共用药2周(浅Ⅱ度)或4周(深Ⅱ度)。对照组用京万红软膏,用药方法同冰石愈伤软膏。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固定时间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用药前后创面细菌定量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试验组用药前后血铅分析检测试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9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情况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周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2周时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92.0%,R试=0.5250,R对=0.3816,u=2.1468,P<0.05)。②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固定时间愈合率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3.85±4.32),(17.04±5.98)d,t=2.858,P<0.05];实验组7d和15d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26±25.93)%比(28.60±30.91)%,t=3.590,P<0.01;(94.39±11.26)%比(75.48±24.19)%,t=5.282,P<0.01]。③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的抑菌效果:两组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④安全性分析:试验组用药前后血铅和24h尿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例创面用冰石愈伤膏后出现一过性疼痛,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冰石愈伤软膏应用于小面积Ⅱ度烧伤,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说明该制剂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对不同性质伤口的定向理疗因子干预方案对临床常见伤口愈合进程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3例患者的外伤伤口、术后延期愈合伤口、压疮、烫伤伤口共计29处。在贯彻伤口湿性愈合理念换药、应用康复专科技能干预基础上,严格执行定向理疗因子干预方案,选择针对性物理因子干预,观察各类伤口愈合所需时间,并拍照记录每一伤口治疗前后情况。结果 23例29处伤口中,共21例27处伤口理疗干预后愈合,余2例理疗干预好转后转院,伤口治愈率为93.1%。愈合的慢性伤口共13例17处,其理疗前治疗时间为(73.71±11.12)d,理疗治愈时间为(21.23±1.24)d。愈合的急性伤口共8例10处,理疗治愈时间为(12.30±1.51)d。结论 在合理换药基础上,合理运用物理因子干预能有效加速伤口愈合的进程。针对不同性质伤口的定向理疗因子干预方案能有效促进临床常见伤口及部分难愈性伤口的愈合,可为临床常见伤口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d(95%可信区间11.9~13.3d),较对照组(16.8d,95%可信区间16.1~17.5d)明显缩短(P<0.01)。用药6、12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13)%、(9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73±14)%,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