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五十二病方》中敷法的运用进行了整理研究。敷法具有止血、止痛、止痒、消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伤口愈后留瘢等功能。常用剂型有水剂、粉剂、软膏剂等。具体使用分搽、涂、敷、封、填等5种,它们既是敷药时的具体操作方法,也是用药厚薄程度的区分。运用敷法须注意敷药前要清洗局部、要揭去疮疡表面的干痂等。《五十二病方》关于敷法的记载,反映出我国在汉以前外治法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戴洁琛  张忠德 《中医学报》2019,34(5):1112-1116
外感发热的中医外治法发展可分萌芽、发展、创新、成熟四个阶段。先秦时代的《五十二病方》详细载有敷贴、熏蒸、熨、药浴、涂敷、烟熏等多种方法,开创了中医外治法的先河;《黄帝内经》时期,中医外治已逐渐趋于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尤其是针刺治疗方面。汉唐时期,外治法得到了很大发展,用于外治的药物种类趋于多样,方法方式也开始灵活丰富,为后世中医外治的专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宋金元时期,出现了膏摩、穴位贴敷、蒸熨等疗法,并进入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研究阶段。明清时期,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应运而生,提出取嚏、摸背、膏摩、脐疗、灯火灸、刮痧、刺血、拔罐等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五十二病方》中物理疗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该书共载物理疗法45方,可分为5类,即水疗4方,熨疗9方,熏疗8方,火灸疗18方,灸疗6方,占全书283方的15.9%;用物理疗法所治疾病30种,占全书103种疾病的28.1%。这说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对物理疗法的运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一、梔子古代外治疗法 梔子的外治疗法,很早就见记载。《普济方》治小便不通:用梔子14枚,加盐少许,独头蒜1枚,共捣烂敷脐。《濒湖集简方》疗扭伤肿痛:用梔子和白面和水同捣,调敷患处。《梅师集验方》治火丹毒:用梔子和水调敷。《急救方》治烧伤:用梔子末和鸡蛋清调涂。至清·吴师机著《外治医说》在儿科病外治中也广用梔子。如治惊风“用杏仁、桃仁、糯米、胡椒、梔子各7个捣烂,鸡蛋清和飞面敷足板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科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其中外治法颇具水平。油膏法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治法。在我国最早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中,油膏法就已有完善详尽的论述。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1.膏傅法 就是将油膏散布、涂抹、外敷于患处的治疗方法。此法在《病方》中记载最多。在原文中“傅、封、金也(施)”,均为散布、涂抹或外敷之意。其主治如下: 1.1.烧伤 原文:(月行)““取无(芜)夷中(核),冶,□膏以□热融化,与粉碎了的药物调配制成的油膏,涂于烧伤的小腿患处,治疗烧伤。这种用油膏治疗烧伤  相似文献   

6.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妇女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外治疗法在妇科具有特殊意义,许多妇科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前阴局部,外治法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取得疗效,具有内治等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妇科病的外治疗法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如在《金匮要略·妇人脉证并治篇》中就有:“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的记载,后世医家不断补充,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已载有大量的治疗妇科病的外治法,如熏洗法、贴敷法、热熨法、纳药法、口畜鼻法、梳乳法、针刺法、按摩法、佩带法等等。现据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7.
一、中医外治法的源流外治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内治法同等重要的一种治病方法,它的历史悠久,远古时代人们用草茎、树皮裹伤、烧石温熨、砭石放血,就是用药物、器械外治的起源。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栽有熨、熏、涂、  相似文献   

8.
药物外治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使用方便、疗效迅捷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由于能直接对局部作用,故伤科应用机会尤多。可多年来,因重手法、轻药物,重内治、轻外治的原因,使一些有效的药物外治法濒于失传,而全面、系统整理研究更无人涉足,现综述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应用体会,对伤科药物外治法作一初步整理,以引起同道重视。一、麻药法选择一些具有麻醉、镇痛作用的药物,配制成外用剂型,用作外伤创口之清创及骨折整复的局部麻醉。一般多将药物制成散剂酒调或唾调,如外敷麻药方、麻肌散、中药表麻剂,由于本法作用特殊,故独为一法。二、敷贴法将药物摊敷、粘贴伤处,古称围药、贴(火办)、敷药等。主要有: (一)药膏把药物研成细末,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医家陈修园的《医学从众录》一书在论述外治法方面介绍了10多种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法,如根据病情具体运用外敷与内治法配合,针灸与药治并施,或敷脐和热熨同用,又视不同病证选用药熏、吹鼻、汤洗和药摩等外治法,所载方药简单,使用方便,颇切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五十二病方》是一部具有浓厚江南地方色彩的古方书。该书对南方多见的蛇伤收方较多 ,计 1 4方 ,居该书诸病的第 7位。其中治 (蝮蛇类 )咬伤 1 2方 ,说明该书对此种蛇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书蛇伤方药加以探讨 ,从而寻找蛇伤治疗的源头 ,展示当时蛇伤治疗状况 ,为研究蛇伤治疗史做一些初步的工作。1 治疗手段丰富多彩《五十二病方》治疗蛇伤采用了多种手段 ,有内治 ,有外治 ,有祝由 ,有内外兼治 ,方法灵活 ,颇有章法。1 .1 内治内治是通过内服药物以治蛇伤的一种方法。本法在书中应用占有重要地位 ,计有 5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了马王堆帛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运用的各种外治法:敷、药浴、熏蒸、熨、砭、炙、掺按、摩、擦、坐、握、吊、角等;并分析其治法具有早期的辨证施治观念和强调因人制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五十二病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占医书有十一种。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从十一种占医书中,选择前五种,出版了单行本。在这五种医书中,以《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字数最多,即以它为五种医书的总名。《病方》中五种医书,曾分别在1975年《文物》第6期、第9期刊登过,这次印成单行本时,又作了不少的修订,使释文、注文更趋于完善。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自第1页到130页为五种医书释文及简注;第二部分自  相似文献   

13.
“火炙疗法”是根据《五十二病方·》第十七治方“令病者背火炙之”命名的,它是我国远古人类在自然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一种最原始的物理疗法.在传统的外治疗法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五十二病方》中保存火炙疗法之多,为其他古籍所不能比,为还我国远古原始物理疗法之本来面目,特立此论.  相似文献   

14.
药浴作为内病外治的一种传统疗法,源来已久。早在《五十二病方》就记载用雷丸药浴治婴儿癫痫。《礼记·曲礼》:“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屈原《云中君》述:“浴兰汤兮沐芳华。”东汉时期张仲景将浴法推广于临床,《伤寒杂病论》载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百合病,矾石汤渍脚以治脚气、苦参汤洗浴治疗狐惑病等等。到明清,药浴法发展成熟,并探讨了相关机理,如祁坤《外科大成》,高秉钧《疡科心得集》,陈自明《外科精要》等;吴师机《理瀹骈文》是集大成者,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治在外,无殊治内”等著名论断。现代药浴疗法因其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 ,博涉群书 ,精研医学 ,著成《千金要方》。书中所论治疗方法有汤液、食疗、针刺等多种 ,又有熏、洗、敷、炙、按摩等外治法。本文拟就《千金要方》中有关外治法内容 ,作一初步探讨 ,现分述如下。1 熏蒸法在《千金要方 卷六下 工窍病下》记载 :“治咽喉中痛痒 ,吐之不出 ,咽之不入似得出毒方 :以青布裹麻黄烧 ,以竹筒盛烟熏咽中。”又如治疗目目毛目毛无所见 ,采用“青羊肝一具 ,细切以水一斗内铜器中煮 ,以曲饼覆上 ,上钻两孔如人眼 ,正以目向就熏目 ,不过再熏之即差” ,上两条既有烟熏法 ,又有蒸汽熏法。烟从火生 …  相似文献   

16.
《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用针如此,用药亦然。故前人治疗口疮牙疳,用吴萸,或附子,或川椒,或天南星为末,醋调贴脚心,或生硫磺末,水调涂手足心等方。古方甚多,细辛之敷脐,特其中之一耳。 本草纲目》载:“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载:“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    口舌生疮,不可因其病小而忽之。径敷患处之药,常用者为赴筵散、绿袍散、冰硼散、锡类散等,但疗效不甚明显,而且多有刺激性,不易为患者所接受。细辛敷脐,用药不犯病所,且无不良反应,用于小儿尤为方…  相似文献   

17.
《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在药物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炮制方面“在内容上不及《五十二病方》炮制方法丰富 ,尤其是修治内容较少。但《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药物多要炮制 ,具有普遍性 ,实际要比《五十二病方》进步 ,但较《伤寒杂病论》为原始些” ;制剂方面“与《五十二病方》相比 ,已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在用药方面“《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在药物使用大体上分为内服和外用”[2 3] 。丁铭等专题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骨伤方药作了探析 ,指出武威汉代医简中“治创疗伤的首要任务是挽救生命 ,由此积累了诸如治疗金疮止血…  相似文献   

18.
《名医类案》内科病外治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医类案》中对内科病运用外治疗法的病案达78例,所用外治法有19种,涉及的内科病种达41种,使用外治法的医家计40人。在运用外治疗法时,亦体现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根据具体病证施“正治”、“反治”之法,同时给药途径也是多种多样,说明了古代医家对内病外治疗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 ,配合一定的器械 ,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医在很早即采用外治法 ,如《礼记》说 :“头有疮则沐 ,身有疮则浴”。张仲景也曾有“导引吐纳 ,缄灸膏摩”的说法。外治法是指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法则 ,即“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 ,使之易于吸收 ,而起到治疗作用 ,临床将外治法与内治法结合 ,常可达到提高疗效的效果。中医学的外治可概括为 :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相似文献   

20.
王晓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610-2610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医在很早即采用外治法,如《礼记》说:"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张仲景也曾有"导引吐纳,缄灸膏摩"的说法.外治法是指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法则,即"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使之易于吸收,而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将外治法与内治法结合,常可达到提高疗效的效果.中医学的外治可概括为: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