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邱勤  王泽宏  严冬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22+224-222,224
目的探讨婴儿期喂养方式不同与婴儿贫血的关系,以改进喂养方法,预防贫血。方法将250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4个月内)分为完全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6-9个月筛查血红蛋白。结果6-9个月婴儿人工喂养组贫血检出率为9.7%,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45.9%)和部分母乳喂养组(33.3%),三种喂养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母乳喂养婴儿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012个月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把常规保健012个月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把常规保健012个月婴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北京儿童研究所012个月婴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北京儿童研究所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进行智能测试,分别选取两组6个月、12个月智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发育商DQ均值进行比较;母乳喂养组6个月、12个月DQ分别高出人工喂养值3.08、7.82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再把两组DQ分级比较,母乳喂养组6个月、12个月良好、临界状态水平的比例和人数分别高于、低于人工喂养,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均无1例智力低下。结论母乳对婴儿智能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模式对3~7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门诊体检的210例婴儿(3~7个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母乳喂养)、B组(部分母乳喂养)、C组(人工喂养),每组70例,对三组婴儿做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A组婴儿的MCV、Hb、MCHC、MCH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的MCV、Hb、MCHC、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婴儿的IDA发生率为21.4%,显著高于B组(11.4%)和C组(7.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IDA发生率最低,但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婴儿成长的不同阶段,体内对铁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不能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必然严重的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婴儿在3~7个月时,由于自身发育速度增快,已经无法简单的通过母乳喂养来获取足够支撑自身成长的铁元素,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将严重的影响婴儿的发育。基于上述情况,在婴儿6个月之后,应通过添加相应的辅助食物来为其补充必要的铁元素,从而有效的规避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褥期骨密度降低相关因素,为产褥期保健,维持产妇正常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孕37-40周时检测骨密度正常的孕妇进行登记管理,在这个群体中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产后6-7周随访的产妇560例,对其进行桡骨远端1/3处超声波骨密度检测,将产褥期骨密度情况与孕37-40周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三种不同婴儿喂养方式产妇骨密度,结合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产后不同喂养方式的三组产妇骨密度与产前37-40周时进行比较,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骨质疏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骨密度降低原因与我国北方坐月子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哺乳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应重视产褥期及整个哺乳期钙及维生素D的摄入,指导营养饮食及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个案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0~4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行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实施“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0~4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5%、平均住院时间(33.7±6.55)天,0~4个月母乳喂养率60%,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0~4个月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负担,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与母婴传播的关系,以更好地选择喂养方式。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定量检测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的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婴儿血清中的HBsAg。结果 HBsAg阳性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为36.7%。乳汁HBVDNA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9.4%,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的5.1%(χ2=8.124,P〈0.05);而母乳HBVDNA阴性产妇两种喂养方式下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05)。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应检测乳汁HBVDNA的含量,以决定采取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全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及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几早期母乳喂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20例,根据病房数字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混合喂养,治疗组给予纯母乳喂养。观察喂养后1个月两组体质量与身长增长情况及在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及院内感染等。结果喂养1个月后,治疗组的体质量与身长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喂养期间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乳喂养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从而促进母子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6个月前不同的喂养方式与健康关系,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在2 003年1-6月份,针对我院儿保辖区内305例满6个月的婴儿及家长进行调查,其中母乳喂养儿168例,人工喂养儿137例,分别分组研究.侧量婴儿的身高、体重,了解婴儿患病情况及心理发育程度.其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婴儿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体格生长、抗病能力、心理发育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婴儿6个月前采用母乳喂养利于婴儿健康.必须提倡母乳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包头市区母乳喂养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以后出生的年龄在0~3岁的在包头市东河区妇幼健康机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的市区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对婴幼儿父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询问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状况、体格测量、1岁以内喂养方式。结果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不同月龄段喂养方式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4个月以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4~8月以混合喂养为主;10月以后人工喂养为主要喂养方式6个月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喂养组,6~12月婴儿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都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包头市区6个月内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而喂养方式与体格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哺乳时间对女性乳房外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乳腺检查并妊娠、哺乳的577名女性,根据哺乳时间分为哺乳时间〈2个月组(76例)、哺乳时间2~6个月组(317例)及哺乳时间〉6个月组(184例),测量并比较3组孕前和断乳后半年乳房外形7项指标。结果3组孕前乳房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哺乳时间〈2个月组断乳后半年各项指标与孕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哺乳时间2~6个月组断乳后半年胸乳线、过乳头胸围、乳房下弧长与孕前及哺乳时间〈2个月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哺乳时间〉6个月组断乳后半年胸乳线、过乳头胸围、乳房下弧长和乳房内侧弧长与孕前及哺乳时间〈2个月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依据女性哺乳时间与乳房外形恢复的显著相关性探索哺乳后保持乳房健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6岁内低出生体质量儿智力、生长发育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65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听力、智力、体格发育、认知行为及幼儿园家园训练等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常规随访。2组儿童均追踪随访至6周岁,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体质量、身高发育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营养性疾病(肥胖、营养不良)的差异明显缩小,其发病率接近于正常儿童。足月小样儿与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智力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01)。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为父、母亲文化程度(P<0.01、P<0.05),与经济收入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智能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在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早产儿5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早产儿体重变化、从鼻饲胃管喂养过渡到母乳喂养的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两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时体重(2.43±0.57)kg,对照组出院体重(2.03±0.38) kg,观察组出院时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达到母乳喂养的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10.1±7.2)d、(10.83±4.32)d,对照组为(17.2±9.31)d、(6.03±5.34)d,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促进消化系统的完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达到早期给予母乳喂养,保证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NEC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1年6~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母乳微量喂养,对照组为配方奶微量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周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体重增长速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给予母乳微量喂养可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贺芝兰  余艳艳  胡建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22-123,126
目的 探讨中医土乐伴贝贝操对促进婴儿发育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混合喂养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中医土乐伴贝贝操护理,对照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贝贝操护理,分别于1、3、6个月由专业人员对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体重及身高.结果 两组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6个月的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土乐伴贝贝操对提高婴儿MDI评分和PDI评分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可作为辅助促进婴儿发育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绘制足月新生儿生后母乳、混合、人工三种喂养方式的小时胆红素均值曲线图,观察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值有无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院内分娩,生后住爱婴区,体质量2500g及以上,且妊娠37周及以上的159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生后开始每6小时监测经皮胆红素值,至生后96小时结束,将所得数据绘制对应喂养方式小时胆红素均值曲线图;探讨在母乳、混合、人工三种喂养方式下,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值的改变趋势。结果母乳、混合、人工三种不同喂养方式下,生后24、48、72、96小时监测的经皮小时胆红素所对应的值分男1为[(-x±s)μmol/L)]:(85.34±13.02)、(66.63±13.19)、(46.91±13.30);(134.00±13.00)、(117.01±13.28)、(99.69±15.00);(189.84±13.00)、(170.18±13.44)、(150.51±14.88);(221.63±13.00)、(200.50±14.37)、(185.36±14.56);随着研究对象时龄的增长,所测经皮小时胆红素值相应增加;所对应的母乳、混合、人T三种喂养方式相同时龄胆红素值依次递减,将三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喂养方式的改变可影响经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情况。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出生24h内体质量1000~2000g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肠道外营养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组(HP)于生后24h内输注2.0g/(kg·d)氨基酸起,每天增加0.85g/kg,预期峰值3.7g/(kg·d);低剂量组(LP)于出生24h内输注0.5g/(kg·d)氨基酸起,每天增加0.5g/kg,预期峰值3.7g/(kg·d)。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相似。大剂量组第1天RBP和第3天PA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剂量组早产儿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少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头围增长大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早产儿肠内营养能量达418.4KJ/(kg·d)天数、恢复出生体质量天数和体质量达到2000g天数均少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指标2组没有差异。结论早产儿生后24h内可以耐受输注大剂量2.0g/(kg·d)氨基酸,能改善营养状况,增加喂养的耐受性和促进早产儿生长。  相似文献   

18.
周红  孙丹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96-2897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及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早产患儿7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性别及出生时窒息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NS及按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每天奶量的增加情况、每天体质量的增长情况以及达到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及达到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平均每天奶量的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质量的增长速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及按摩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9.
64例GDM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4例GDM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1h开始喂10%葡萄糖溶液,15—30ml/次,1次/2h;观察组根据新生儿出生后30min、2h、6h、12h及24h血糖值调整喂养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和频次,15~30ml/次。两组在喂葡萄糖溶液的同时进行常规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h、6h、12h、24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h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动态监测GDM新生儿血糖并根据结果喂食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可有效改善GDM新生儿低血糖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保门诊对婴儿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效果。方法在重庆市城区随机抽取0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6个月龄辅食添加率较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每天进食肉类、蔬菜、水果的频率较高(P<0.01);12个月龄时干预组婴儿白天睡眠时间较长(P<0.01),夜间睡眠时间较短(P<0.01),但两组全天睡眠时间无差异。结论儿保门诊可部分改善婴儿饮食生活习惯,而如何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