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俞考通、卢重礼、朴元德撰乡药集成方85卷为15世纪初朝鲜东医古典名著之一。本书为继承和发扬民族医药学遗产,抢救几乎濒于湮没的高丽朝医学著作,同时全面、认真地吸取了宋元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这在朝鲜医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本书经考证,所引诸书222种中有医书180种,非医书42种。其中高丽朝医书8种,朝鲜朝医书2种。所引朝鲜医书基本属于高丽朝医药学经验。高丽朝医书多冠以乡药为书名。乡药之名由来  相似文献   

2.
(一)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约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其少小孤贫,半儒半医,精研医学,撰著宏富,清末坊刻陈氏医书有《陈修园医书十六种》、《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以及四十八种、六十种、七十种、七十二种等多种刊本,但为世人所公认是陈氏撰著者仅《南雅堂医书全集》,或称《南雅堂医书十六种》,其余部分均系  相似文献   

3.
《宝鉴·历代医方》列86种,今考实际引医书180种,非医书60种,其中佚书40种,重点引用元明医书。《东医宝鉴》出色地概括了16世纪以前医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五十二病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占医书有十一种。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从十一种占医书中,选择前五种,出版了单行本。在这五种医书中,以《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字数最多,即以它为五种医书的总名。《病方》中五种医书,曾分别在1975年《文物》第6期、第9期刊登过,这次印成单行本时,又作了不少的修订,使释文、注文更趋于完善。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自第1页到130页为五种医书释文及简注;第二部分自  相似文献   

5.
清代温病类医书著述丰富,使得题写序跋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序跋是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书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医药内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往往可以通过序跋来窥斑知豹。随着清代温病医书的医学价值被不断挖掘,其序文也应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清代温病医书序跋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主要记载了作者生平师承、学术源流以及学科发展脉络和刊刻流传情况。了解清代温病医书序跋内容,对于解读温病医书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清代温病类医书序跋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温病医书序跋中反映出的清代温病理论的发展轨迹,为清代温病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设的以编校、刊行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医籍校正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使之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校正医书局原计划校正医籍8部,最后编校成书11部.校正医书局编校每部医籍所需时间不同,多者10余年,少者不足1年.校正医书官不在校正医书局的办公场所校书,而在自己家里校书.校正医书局的成员包括提举校正医书局和校正医书官,既有儒臣,也有医官,儒臣在医书校正中占有主导地位.校正医书局从诏选校正医书官、制定编校计划、确定编校原则、布置编校任务等,均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出土秦汉医书及当时医学状态、早期医书的形成、出土医书所反映的文献整理内容进行讨论,认为春秋战国至西汉,巫医并存是医学的常态,医书内容古朴而简略,医巫混杂,以方药为主,理论简略且单薄;医书形成与古时"采诗"制度和文献整理有关;出土秦汉医书反映的文献整理内容有编纂目录、收集编述、分类归属、规则行文等。  相似文献   

8.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简称<联目>)收录了我国1949年前出版的12124种中医现存图书书目及其各种版本,其中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有303种,收藏在广州市内的有200种,占清代广东出版医书总数的66.01%.通过对广州几个重要的图书馆的资料实物调查,发现有些清代粤版医籍的书目、版本或在广州的藏地等情况<联目>记载有遗漏,并补正<联目>漏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而藏于广州市的8种著作;补充16种<联目>未载书目之清代粤版中医书(包括抄本);补充17种书目载录在<联目>内,但该书的清代广东版本在<联目>中没有显示的医书;10种医书,其书目、版本<联目>皆有记载,但<联目>漏登其在广州的藏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医书著述史上,儒医将医论、医方编为歌诀体医书,既便于记诵,又多有新见,是医学与诗词融通的体现。清初陕西咸阳医家刘企向先儒后医,擅长儿科诊治,晚年勤于著述,其歌诀体医书《痘科药性诗余》(1720)、《痘科一得歌诀》(1721)、《痘科一得药方解》(1727)具有重要的中医药治学方法启示:一是通过分析刘企向歌诀体医书的内容特色和学术观点,可归纳总结其临证经验、用药规律和医学思想;二是探究刘企向歌诀体医书的体裁及用韵,对于中医药科普读物的编写及推广流传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三是从传统文献学、诗词音韵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刘企向歌诀体医书进行全面研究,可为古代医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流传至今的古代医书,坊刻本的数量最大。书坊为传播与保存中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考察书坊刻书总体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从书坊参与编校医书、屡次翻刻同种医书、接受委托刊刻医书以及注重品牌与营销策略四个维度,阐释书坊编刻医书的特性,且揭示了坊刻医书在海外的传播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展望马王堆医书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的方向和技术路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综述马王堆医书的研究历程,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马王堆医书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中3个研究方向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结果/结论可从文本语料库构建、古医书修复、知识抽取3个方向,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古籍相结合的可能性,充分发挥马王堆医书中蕴含的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闽北书商编刊医书的类型、特点、目的和价值。[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检索相关论文、书籍、档案、文件、目录等资料,直接阅读涉及的中医古籍;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搜集的闽北书商编刊医书的资料进行鉴别和整理,提炼归纳出所要讨论的类型、特点、目的和价值相关内容。[结果]以相关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为主体,参考各类文献资料,本文认为闽北书商编刊的医书大致可以分为编纂自著、类编成书和纂书合刊3种类型,医者型和商业型书商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结合古籍阅读和当地走访发现,这些医书具有尊经尚典、编排新颖、图文并茂的编刊特点,而书商的目的有二:通过编刊和贩卖医书得利、留下自己的传世医书。闽北书商编刊的医书对推动当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现代中医药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结论]闽北书商通过编刊医书盈利,在此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书商各有侧重,最终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编刊特点。同时,闽北书商编刊的大量医书客观上推动了当时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对外传播,对于现代中医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享有"图书之府"美誉的建阳是宋元明三朝刻书中心之一,在我国图书出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建阳刊刻医书数量多,流通广,内容丰富,版式新颖,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医古籍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建本医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收集与建本医书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以建本医书刻印及其影响为研究对象,从建本影响及贡献、建本医书刻印研究、建本医书影响研究三方面作简要综述,阐述一己之见,以求各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古医书研究》一书,系全国名中医学家、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李今庸先生的作。该书对24种古医书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对成书的年代和地点考证,有义考、句考、字考,还有对学习方法的研究等。兹对该书表达几点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5.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秦汉简帛医书中,马王堆《五十二病方》、老官山《六十病方》、北大西汉医简、里耶医简4种方药文献的部分医方内容相同,关联密切。相似简帛方药文献的形成年代相隔不远,出土地域相近,内容相互关联,反映了秦汉时期医书方药的渊源与流传状况。  相似文献   

17.
帛书《杂疗方》是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十五本医书之一。该书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注释,其出土原件照片、释文,注释、与其余十四本医书合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由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帛书整理小组对汉墓医书的整理、注释,对发掘这一部分古代医学遗产,显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笔者在研究马王堆医书的过程中,或以为某些注释  相似文献   

18.
谈再造丸     
再造丸以治疗中风诸证而驰名。该方最早见于清·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名“回天再造丸”。至今有再造丸处方二十六张,方名六个,主治病证众说纷纭。为了便子临床应用,特对再造丸作一论述。真、伪再造丸清·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中《急救奇痧方》有回天再造丸。此方录于清咸丰十  相似文献   

19.
<正> 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马继兴等著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该书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重要科研课题“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考证研究”之成果汇总。全书近百万字,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将马王堆医书出土的概况、整理研究工  相似文献   

20.
明代传日医书众多,以《医书大全》、《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玉机微义》、《医学正传》、《医学入门》、《万病回春》等综合性医书,传播最快,影响最大。它们促进了16世纪以降日本开始对中国医籍的大量翻刻;为日本当时医师培养提供了便捷教本;丰富了道三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为日本医学中兴增添了砖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