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肝细胞癌有80%是由于有肝硬化或肝纤维症。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至少需要10年的病变过程。近来有报告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系。有人报告10岁以下小儿HBsAg阳性发生肝细胞癌而不伴有肝硬化的病例。为此,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过渡到成人型肝癌的病例报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日本国内报告的小儿HBsAg阳性成人型肝癌已有14例,最小4岁,男性13例,女性1例,男性居多数。非肿瘤部位的肝组织切片伴肝硬化的只有4例,其次是慢性肝炎3例,肝纤维化症1例,其余6例未发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患者有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及体内病毒难于排除空体外的免疫异常,其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排除体内的病毒。以往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只采取保肝疗法,主要是调理饮食加静养为主。近年已开始应用于扰素(IFN)、Ara-A等抗病毒药物及OK-432、Cian-~idanol等免疫增强剂进行病因治疗,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1986年起人们发现干扰素-β对乙型肝炎有治疗作用,并且有推广普及的可能,本文主要对千扰素的治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抗病毒制剂的出现,使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性慢性乙型肝炎得到病因性治疗。抗病毒制剂有干扰素(IFN)、阿糖胞苷(Ara-A)、阿糖腺甙(Ara-AMP)和acyclovir等,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常用IFN治疗。一、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HBV持续感染时HBV增殖高或向低增殖期移行则活动性肝损害明显,增殖低时损害轻。但HBV携带者的自然病程表明,约90%病例不表现为临床程度的肝损害,为处于低增殖期(抗-HBe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其余约10%进展为慢性肝炎,这种慢性肝炎每年中仍有10%HBeAg可自行消失。这样,慢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自然缓解,小儿预后很好,青年人及女性预后较好,男性及中老年人预后较差。组织学上,有肝小叶结构破坏时,如HBeAg消失,也可不发展为肝硬化而病  相似文献   

4.
现将近期日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种新疗法的研究情况,综合介绍如下。一、抗病毒剂[1~8、19、20] 抗病毒剂的应用,旨在清除体内的HBV以切断体内的持续感染。然而,至今尚无针对HSV的特异疗法。已知HBe抗体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较HBe抗原阳性者的预后好得多,且HBe抗体阳性的母亲不导致母婴垂直感染,据此可认为促使慢性肝炎患者HBe抗原向HBe抗体转变是治疗的直接目标。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和阿糖腺苷能促使这种血清学转变,并能降低与Dane颗粒有关的DNA聚合酶(DNAP)活  相似文献   

5.
肝脏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关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随着与病毒有关的抗原、抗体测定法的进步,随着其本质大体明瞭,已制成了乙型肝炎疫苗,预计1985年将广泛地进行疫苗接种。由HBs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血浆精制而成的HBs抗原,经加热、甲醛处理,使混入之病毒灭活后,再吸附于氢氧化铝的疫苗,其安全性高,并且抗体产生率达80~90%。  相似文献   

6.
对乙型慢性肝炎的一种新型免疫赋活剂cianida-nol已引起注意。它属于黄酮类药物,在欧洲,临床应用于酒精性肝脏病。现在,经日本厚生省批准的乙型慢性肝炎药物有干扰素β和cianidanol两种,cian-idanol几乎没有干扰素那样发热等副作用,可口服,患者不需住院。cianidanol对HBeAg阳性的慢性肝炎治疗试验,是厚生省特定疾病“难治性肝炎”调查研究班的重点,在全日本74个医疗单位进行了统一的双盲法试验,证实cianidanol组比安慰剂组有明显的改善。前者HBeAb阳性化6.4%,HBeAg阴性化16.1%,  相似文献   

7.
对象和方法1.对象检测对象是8例经组织学方法诊断为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HBeAg)患者,对照组是抗一HBe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抗-HBe)患者8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例、HBsAg 阴性和抗—HBs 均阴性的肝功能正常者30例。2.方法(1)给予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把500U(15μg)rIL-2溶解到250ml 5%的葡萄糖液中,对CH—HBeAg 患者连续7天静脉点滴,约60分钟内点滴完。(2)HBV 相关标记的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 用EIA 法测定,DNA 聚合酶(DNA—P)用Kaplan 法测定。(3)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使用OKT3、OKT4、OKT8、OKIal(正常诊断)、Leu7、IL-2R(Becton Dickinson)抗体,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测定淋巴细胞亚群。(4)HBsAg 特异细胞毒性T 细胞活性测定把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960作培养液使  相似文献   

8.
已知慢性肝炎分为乙型和非甲非乙型,但近几年来,自分离鉴定出C 型肝炎病毒以后,过去所谓非甲非乙型几乎全是C 型慢性肝炎。最近了解到干扰素(IFN)对C 型慢性肝炎有确实效果。应用干扰素治疗后可见血中的病毒核糖核酸消失。但是现在的用法有效率只有40~50%。中药治疗慢性肝炎,已有很有疗效的报告。中药是辨证下药的,是以改善自觉症状为目的,与西医的判断疗效的指标有所不同。但现在已逐步了解到中药在体外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并试图按西药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9.
神经系统疾病多数是即使诊断明确也无治疗方法,迄今尚有为数不少的疾病对其病因及治疗全无所知。近年来,这个领域已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有很多疾病如帕金森氏病不仅了解了其病理生理乃至病因,也发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就神经系统的几种疾病,略述其最新进展和今后的课题。一、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近年来,文献报告应用DNA合成抑制剂阿糖腺甙(腺嘌呤、阿糖胞甙、Ara-A)治疗单纯疱疹病  相似文献   

10.
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近来,正在研制以类核甙为主的抗疱疹病毒药,尤其是阿糖腺苷(Ara-A)和无环鸟苷(ACG)。临床证实:前者用于治疗疱疹病毒(HSV)脑炎,后者可预防免疫功能不全状态下的HSV感染。其作用机理是由于此药最终在细胞内磷酸化,被DNA多聚酶录取后编入DNA,此时,宿主细胞DNA多聚酶录取机体内核甙,几乎对类核甙不出现误识而编入DNA,相反  相似文献   

11.
TTV感染的干扰素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叠感染TTV丙型慢性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性松本尚志 等1.对象与方法 计78例,年龄20~68岁),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例。应用干扰素(IFN)α总量480~792MU(平均556.2MU)。对接受治疗的TTVDNA阳性病例,于IFN治疗前及疗程后6个月检测TTVDNA。定量检查系由血清提取DNA后应用ABIPRISM7700测序系统以TaqMan探针行实时PCR测定。2.结果 有36例(46.2%)TTVDNA阳性。重叠感染TTV病例与无感染病例(42例单纯感染HCV之CH)两组间无年龄、性别结构及ALT水平、HCVRNA量以及基因型等背景因素上的具统计学意义差别。TTV重…  相似文献   

12.
Rizzetto 等于1977年首次在肝细胞核中发现δ抗原作为与HBV 具有关联性的一个标志,已得到广泛承认。在流行病学方面δ抗体阳性率虽然在南意大利HBsAg 阳性人群中高达59%,但其他欧洲各国仅占1~9%,美国0~32.5%,台湾7.5%,在日本也只有1.3%。含有δ抗原的核心由HBsAg 构成的被膜覆盖,形成了直径约35~37nm 的粒子。δ染色体组是分子量为5.5×10~5道尔顿的RNA。δ因子是一种缺损病毒,  相似文献   

13.
1.应用动态与用量用法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是合成的嘌呤体系核酸结构类似物,具有对各种RNA及DNA病毒广谱抗病毒活性,已在50多个国家取得批准其各种剂型制品应用于各种病毒感染。不过,它在丙型慢性肝炎的单独使用临床试验上尽管可以暂时改善血清转氨酶水平,但对血清HCV RNA阴转及肝组织学改变的改善却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患肝细胞癌(HCC)时,癌变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抗原阳性率比一般非癌变部位低,尤其是能够观察到HBcAg的机会非常少。这次作者对血中HBsAg阳性的HCC,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主要存在于癌变部位的HBV相关抗原,并从与HBV—DNA的相关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一、慢性肝炎与小柴胡汤证95%的肝细胞癌来自病毒性肝炎,其中大约80%为丙型肝炎,15%为乙型肝炎。在日本,谈及肝病与中医中药,一般即可想到对慢性肝炎等慢性肝病经常使用小柴胡汤。虽则在乙型和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首选干扰素(I...  相似文献   

16.
诸多因素均可导致慢性肝炎,如: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代谢异常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开始应用以干扰素为主的抗病毒药物,对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病因疗法。然而,对于多数慢性肝炎病人,临床上仍采用安静、饮食疗法、药物治疗以观察经过,再结合适当的生活指导。对于无自觉症状且肝功稳定者,可允许其就业,但要定期体检。而对经常出现自觉症状的肝功异常病人,通常要投用1~2种肝脏治疗药物。甘草皂苷是甘草的一有效成份,是甘草酸和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的抱合体,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是皮肤科的常用药物。甘草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大约已发现有20年、甲型肝炎病毒大约发现有15年,这以后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也没有弄清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实质。近年又发现C型肝炎病毒(HCV)。本文仅就至今为止所观察的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用因他非龙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于扰索对新发现的HCV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加以阐述。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临床经过综合临床研究概括如下: 1.发病原因40%是由输血而来,其他60%是不明途径的感染; 2.输血后患肝炎的发病率为20%,其中至少半数是慢性肝炎; 3.慢性肝炎约经过20年可变成肝硬化、肝癌,但是还不清楚其中多少变为肝硬化,多少变为肝癌。肝癌患者40%有输血史,然而重新测定抗HCV抗  相似文献   

18.
肝病     
对于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除年轻且肝纤维化轻度病例外,均宜首选核酸类似物,其中新上市的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效果强而耐药性出现率低,对初治病例首选应用的可能性高。在乙型急性肝炎,日本原来不存在的基因A型感染显示显著增加态势。对于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采用peg-IFNα-2b+利巴韦林(RBV)联合疗法,对基因1b型高病毒量病例进行48周治疗、2b型高病毒量病例进行24周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取得较高的显效率。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上,对早期病例施以经皮射频消融术;对高度进行性病例宜采取储药盒(reservior)肝动脉注射化疗;肝储备功能低下病例可行肝移植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病毒感染自1962年试用干扰素预防牛痘病毒感染以来,不少研究者将其用于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之防治。对疱疹病毒,由于开发了无环鸟苷(acyclovir)、阿糖腺苷(Ara-A)等有效的抗病毒剂,因此,适于投用干扰素(IFN)的情况不多。但在急性脑炎、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的患者、骨髓移植的患者等由疱疹病毒感染转为重症的高危人群,用其预防和治疗的并不少。目前,需用IFN治疗的病毒感染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及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症。SSPE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和免疫异常使病毒不能从体内排除,两者在体内相互作用而发病并进展而成的疾病。因此,治疗原则应该清除病毒。过去作者只用护肝剂和休息等方法治疗肝炎,近年来应以干扰素(IFN)、阿糖腺甙等抗病毒药物和cianidanol等免疫调节剂进行病因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I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