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Likoff等首先报告了一组女性患者,有典型劳累性心绞痛症状且运动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1973年Kemp将冠脉造影正常时出现的劳累性心绞痛称为“X综合征”。1988年Cannon和Epstein经过研究建议将此综合征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就此病近几年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复习了变异型心绞痛的历史、临床特征、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及治疗。强调指出变异型心绞痛为一特殊类型心绞痛,其特征为反复发作,通常在休息时,伴有ST抬高及室性心律失常,疼痛发作时作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痉挛。硝苯吡啶为治疗本病之首选药。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是临床中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往往以劳力型心绞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但冠脉造影正常,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明。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为"胸痹""心痛"范畴,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但本病发病病机与传统意义上的胸痹不尽相同。本文就MVA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4例,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多贝斯对冠脉造影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特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1月冠脉造影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6例(心电图均有缺血改变,冠脉造影正常,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应用多贝斯500mg,2次/d,口服2年,观察心绞痛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Q波、非Q波心肌梗塞共40例,经皮冠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不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冠脉造影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疗效,随访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冠脉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病变血管术后均达到TIMI 3级血流,平均随访16.4±10.2月(2-30月),不稳定心绞痛组3例心绞痛复发,2例行冠脉搭桥术,1例因拒绝接受进一步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术于随访18个月时发生猝死,余全部正常工作、生活.结论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敏C反应蛋白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5例冠心病患者,不 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两组均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成像软斑块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能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易损斑块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9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并将42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做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0.
1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分型及临床表现1-1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疾病、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贫血等造成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以胸部不适为特征的症状。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超过病变冠脉供血能力引起,或由于冠脉供血减少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即在冠脉固定狭窄基础上,有冠脉张力改变或冠脉痉挛同时存在所致的心绞痛。1-2 心绞痛分型及临床表现WHO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2型。Ⅰ型为劳力性心绞痛 指心肌需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脉供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后C反应蛋白定量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C反应蛋白 (CRP)是心绞痛急性期的反应产物 ,心绞痛患者CRP明显增高时 ,冠脉事件发生率亦明显增加。为观察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后CRP定量变化及其与冠脉事件的相关性 ,本文对 60例各类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进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CRP定量变化与冠脉事件发生情况的对照观察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60例临床确诊的心绞痛患者 ,均来自本院住院、门诊病人。其中男 3 6例 ,女 2 4例 ,年龄在 3 1~ 71岁之间。心绞痛类型 :劳累性心绞痛2 5例 ,自发性心绞痛 1 6…  相似文献   

12.
X—综合征     
潘戈英 《农垦医学》2000,22(5):356-357
自50年代开展冠脉造影术后,发现部分患者有典型心绞痛而冠脉造影正常,无法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和合并痉挛来解释,1967年likoff医师将此种病征命名为“X-综合征”。迄今为止,此种心绞痛尚未被WHO纳入缺血性心脏病范畴。随着基础、临床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冠状小血管功能紊乱引起,又称之为“微血管性心绞痛”、“微循环性心绞痛”、“冠状微循环紊乱”等,命名未统一,由于确切机理不明,仍以“X-综合征”普遍使用。针对此病的研究现状做如下复习。1 诊断标准1.1 有劳力型心绞痛发作;1.2 CAG正常;1.3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脉介入作用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显著优于对照组为57.8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86,P0.01)。结论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冠脉宁治疗5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初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每日口服冠脉宁3次,每次5片,共2个疗程28天。结果显示:冠脉宁片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病人能改善临床证候,其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心电图有效率达52%,临床综合疗效86%,无毒副作用,还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结论:冠脉宁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人们已公认心外膜冠脉痉挛在冠心病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见于变异性心绞痛,亦可见于其它类型心绞痛,如劳累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多发生于休息时,白天活动时却极少发生,且有时并无症状。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发作时无心电图改变者约占10%。然而,冠脉痉挛的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而冠脉痉挛的激发试验作为一种有效而安全鉴别手段和筛选抗变异型心绞痛药物的方法,现将应用较多的三大激发试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现主要介绍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由于本症在冠心病中处于独特的位置,所以对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对UAP和AMI的认识,根据冠脉造影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脉病变类型及特征,有利于对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亦称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肌氧供的自发减少是产生不稳定心绞痛的基础,而冠脉痉挛和自发性的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栓形成的关键,目前已经公认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是由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我院1996年4月~1999年4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符合WHO分型诊断标准。两组中有16例为初发劳力心绞痛,44例为恶化劳力心绞痛和梗死后心绞痛,其中有24例除患有不稳定心绞痛外还…  相似文献   

19.
冠脉造影正常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临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8例冠脉造影正常或几乎正常者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提出除冠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血栓形成是引起心绞痛和/或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外,尚有一重要的功能因素——冠脉痉挛亦可引起一系列急性心肌缺血的动态改变。硝酸甘油及钙拮抗剂可以缓解及预防冠脉痉挛。  相似文献   

20.
何秉贤 《中国医刊》2000,35(11):42-43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 ,面对一冠心病人 ,对其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 ,这对选择其治疗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也是对病人与家属沟通的理论根据。随着历史的变迁 ,科学技术的进步 ,冠心病的预后也在不断的变化。1 心绞痛的自然历史根据早年的研究 ,心绞痛的年病死率出入较大 ,这可能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总的为 2 5%~ 9%。心绞痛的预后判断应参考某些ECG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大小和心功情况。冠脉造影所见与预后密切相关 ,三支主要冠脉 (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 )狭窄与年病死率的关系是 :一支为 2 % ;二支为 7% ,三支为1 1 %。冠脉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