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栓弹力图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例,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5 h内,并在溶栓前、溶栓后0.5 h、溶栓后1 h、溶栓后2 h 及溶栓后4 h,抽其静脉血测定血栓弹力图。结果 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栓弹力图测定参数(R,K,Angle和MA)均发生了变化。溶栓后0.5 h R值较溶栓前增高,溶栓后1 h达最高; K值在溶栓后0.5 h升为最高; Angle角和MA值在溶栓后0.5 h达最低值; R值溶栓后1 h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值,Angle角和MA值溶栓后0.5 h分别与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研究表明血栓弹力图是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测来判断凝血状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评价2种方法在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状况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TEG检测,并同时与常规凝血试验做同步测定。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指标偏低,且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TEG参数中R值和K值与PT-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与PT-INR呈负相关,与FI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EG检测参数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变化过程,而且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凝血试验指标间的水平存在相关性,与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及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分布及TEG、常规凝血四项和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的结果,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298例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占比最高,为38.3%,其次为51-60岁,占26.8%。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呈线性相关(r=0.186,r=0.152),TEG测出的K值、MA值、α-Angle与Fib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364,r=0.616,r=0.359),TEG测出的K值、MA值、α-Angle与P1t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318,r=0.519,r=0.301);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的Kappa值分别为0.252(P<0.001)和0.336(P<0.001);K值、MA值、α-Angle和Fib的Kappa值分别为0.265(P<0.001)、0.289(P<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凝血综合指数(Cl)]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TEG参数中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a角、MA、DD、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EG参数中R值、K值、a角、MA、DD、FIB值差异有显著性。R值、K值与PT、APTT呈正相关,与DD、FIB呈负相关,a角、MA值、Cl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TEG的动态监测具有检测简便、快速、敏感、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传统凝血试验(the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s)的各参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种检测方法在恶性肿瘤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时检测TEG和传统凝血试验的79名手术前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收,其中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分别有105例和95例;所选患者均接受TEG检测,并对比正常对照组(n=100)。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前,脑梗阻组K值及R值降低明显,而LY30、MA值、CI值、G值提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值及R值方面,治疗前,脑出血组提高明显,而LY30、MA值、CI值、G值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脑梗死组患者K值、R值提高显著;而LY30、α角、CI值及G值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在K至及R值方面,治疗后降低明显,在LY30、α值、CI值及C值方面,治疗后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及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充分反映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状况,为预后评估及药物指导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银华  李飞 《检验医学》2011,26(3):163-16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监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莘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确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体检者90例最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栓弹力图(TEG)、 血常规和常规凝血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TEG水平中的R值和K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规凝血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脑梗死复发情况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预后不良)和观察组(预后良好),每组43例.比较2组常规凝血试验指标水平、TEG参数水平.结果 2组入院时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1例,护理流程优化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脑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治疗后CT灌注成像参数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9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为样本开展回顾性研究,均于随访3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根据结果分组,以mRS≤2分为预后良好组(n=31),>2分为预后不良组(n=59),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半暗带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并以健侧为对照计算各参数相对值rCBF、rCBV、rMTT和rTTP,分析各参数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组AIS患者半暗带CBF、CBV、rCBF和r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5),MTT和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两组rMTT和rTTP比较未见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CBF、CBV、MTT和T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62和0.698,4项参数联合预测的AUC为0.817,敏感度为93.55%,特异性为64.41%;rCBF和rCBV预测AIS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24和0.798,两项参数联合预测的AUC为0.812,敏感度为96.77%,特异性为57.63%。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对AIS患者半暗带血流灌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溶栓治疗后CBF、CBV、MTT和TTP等参数及其与健侧镜像区脑组织相对值可为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对其及时、精准的影像学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及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半暗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c -Fn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其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预测急性脑梗死的血浆c-Fn最佳临界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入院时(24 h内)血浆c-Fn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5),随着病情变化c-Fn含量于伤后3~14 d出现逐渐降低、持续高值或继发性升高;预后不良组血浆c-Fn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5),根据ROC曲线,初步得出血浆c-Fn浓度>5.24μg/ml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界值.结论 外周血血浆c-Fn水平变化情况有助于观察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加用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后 72 h内入院 ,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相应影像学改变的患者 ,按诊断标准分成腔隙性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类 ,将非腔隙性脑梗死又分为轻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8)〕及重型(NIHSS≥ 8)。在入院时及治疗 4周时行 NIHSS和改良 Rankin评分 (MRS)。对照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或脑益嗪、脑复康、都可喜等常规脑保护剂药物 ;纳洛酮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1.6~ 2 .0 mg/ d静脉滴注 ,疗程3~ 4周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凝、降纤、稀释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16 8例患者入选 ,纳洛酮组71例 ,对照组 97例。纳洛酮组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 ,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并不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在轻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较对照治疗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 NIHSS值 ,但 MRS差值与对照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重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能显著地降低 NIHSS及 MRS值。结论 :纳洛酮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减轻残疾 ,对重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新TOAST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成年人100例作对照组,检测脑卒中组血清Lp-PLA2水平,分析LpPLA2水平在新TOAST各亚型组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P0.05)。Logstic回归分析示Lp-PLA2是AT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4.213,95%CI=2.345~9.865,P0.05)。结论 Lp-PLA2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血清水平不同,脑卒中AT亚型血清Lp-PLA2水平最高。Lp-PLA2是AT型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Lp-PLA2水平可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并有助于判断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185 mm 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塞尔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巴塞尔指数分为好、中、差3个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国人卒中量表)标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清MPO水平结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患者血清中MPO水平越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尔指数越好,患者血清MPO水平越低;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之间血清MPO水平不同,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巴塞尔指数级别具有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清M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巴塞尔指数,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MPO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0.6mg/kg)与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h及溶栓7d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发病90d死亡率以及90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