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在微生物检验全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基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实现微生物检验样本的接收、培养、分纯、药敏等各个环节检验信息的累加、更新、储存、提取和传递。结果 改变了微生物检验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了每份标本全流程各节点的操作内容、操作时间和操作者,提高了检验质量,降低了差错率,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无纸化。结论 基于LIS的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可实现微生物检验全流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智能化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的移动终端和个人计算机(PC)终端在微生物检验全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管理设计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基于经典微生物检验模式建立MLIS的PC终端和移动终端2种模式,实现微生物检验样本专业组签收、入库分配单元、接种培养、快速检测、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审核发布和质量控制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的申请、签收、监测和报告审核发布等各个环节检验信息的记录储存、传输和监控。结果在经典微生物检验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了PC终端和移动终端2种模式下各操作环节的优化及检验流程的规范化,实现了检验全流程的规范化和无纸化。结论 MLIS的PC终端和移动终端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效率,保证检验质量和操作的规范化,并实现了检验全流程的规范化和无纸化,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检验全流程移动端的设计,实现微生物检验全流程无纸化的应用。 方法 在个人计算机(PC)终端的基础上采用 C#语言开发平板电脑移动端 APP,PC 端与移动端实时数据交互,配合蓝牙条码扫描 枪和打印机的使用,实现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无纸化。 结果 建立 MLIS 的 PC 终端和移动终端 2 种模式,实现微生物检验样 本从签收、分类、编号、实验流程全程智能化、信息化,并实现实验过程记录、微生物检验报告等功能模块的无纸化。 手工方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信息系统在签收、分类、样本编号、培养基编号、药敏补费过程中消耗的总时长分别为 1 813 s、1 809 s、 36 s、4 s,在实验流程单、报告单发放、危急值/ 多重耐药菌/ 传染病报告过程中消耗的总时长分别为 10 835 s、7 232 s、33 s、3 s。 结论 基于平板电脑移动端可有效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效率,缩短检验周转时间,节约纸张,实现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 无纸化和规范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流程与信息系统再造,构建一种智能化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在传统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软件,打造智能化微生物实验室。结果通过预置条形码建立样本和患者信息的关联,实现了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全流程无纸化和过程监控的智能化操作。从样本核收到样本与培养基信息匹配(接种前)耗时缩短了66.3%,阳性血培养报告时间缩短80.5%,输入信息差错率仅为0.5‰,报告审核差错率仅为0.1‰。构建智能化操作流程后3年,报告审核差错率为0。结论研发的智能化MLIS可使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清晰且规范,实现智能化信息控制,可明显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编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采用二维条形码技术以及微生物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统计查询模块,实现操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结果微生物标本检验实现全流程无纸化、信息可控性和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满足临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及时诊治、抗菌药物管理、耐药菌感染管理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结论二维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改变微生物检验原有的手工操作流程,减少差错率,有效提高检验质量,实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设并完善北京协和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方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编写相应程序并不断升级,开发适合微生物工作流程的LIMS。结果 LIMS拥有任务管理、鉴定管理、质控管理、统计管理和系统设置五大模块。显微镜、摄影成像系统、药敏测量仪、血培养仪、自动化鉴定及药敏系统等硬件设备均可与LIMS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微生物每份标本的接收、接种、培养、药敏试验、报告、质控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全程各个环节检验信息的记录、传递和无纸化办公,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解放更多劳动力。记录各个环节点的操作者、操作内容和操作时间,可实现工作监督,降低工作差错率,有效保证工作质量。结论拥有一套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并不断完善的微生物LIMS,可使微生物复杂的手工操作流程清晰化,并可实现微生物实验室全程监控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信息系统,配备显微镜、摄像系统等硬件设施,设置血培养血量的评估环节,在审核界面可以随时调取临床相关信息,实现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信息传递及质量控制。结果改变了微生物检验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了每份标本全流程各节点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操作者,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基于LIS,实现了对微生物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验室信息系统,配备显微镜、摄像系 统等硬件设施,设置血培养血量的评估环节,在审核界面可以随时调取临床相关信息,实现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分析中、 分析后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信息传递及质量控制。结果 改变了微生物检验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了每份标本全流程各 节点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操作者,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 基于LIS,实现了对微生物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 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门诊电子医嘱模块、指引单模块、样本管理模块软件的技术研发,对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应用.结果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检验项目的 电子开单和检验流程的无纸化,指引单还实现了个性化的患者准备告知的功能,并对样本采集、运送与接收整个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结论 研发的门诊电子医嘱和运用全信息条码的样本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检验流程,改变后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工作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及重要操作节点的智能化控制,统一判断规则,杜绝操作流程中的人为差错。方法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分析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节点,重置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编写信息化控制程序。结果将流程中的室内质量控制(IQC)内容概括为更换试剂批号/货号后的新试剂质控及批内质控。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的控制节点被细分为涂片及接种环节、鉴定药敏环节、报告复核环节、样本的校核预警及血培养危急值处理环节。通过对流程中这些环节中关键技术要素的管控,完善对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结论智能化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规范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增强了流程可控性,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种多因子组合型空气净化器对实验产生的细菌、真菌气溶胶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在气溶胶密闭测试柜内人工发生细菌、真菌气溶胶,采用安德森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和检测方法,评价该组合型空气净化器对空气中细菌、真菌净化效果。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3种微生物气溶胶发生量为(220~228)μl/min;此3种微生物气溶胶粒子数量中值直径分别为1.79μm、1.94μm和1.60μm。本试验多因子组合型空气净化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气溶胶的净化效率(除菌率)分别为99.23%、99.69%和99.70%。结论本实验室人工产生的细菌、真菌气溶胶符合试验要求,所检测的多因子组合型空气净化器对3种试验菌气溶胶净化效果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分析该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比较该院2008~2010年临床标本微生物分类检验阳性率。结果除血培养标本外,此间其他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09~2010年都低于2008~2009年。结论要认真分析不同年度的临床微生物标本分类检验阳性率,寻找原因,从而为临床微生物检测及各个科室提供有价值信息,提高检验和诊断水平,也为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上建立微生物检验主要标本类型的体系,减少微生物标本送检类型与申请类型的不一致,实现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目标。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月31日的3 304份微生物送检标本,在LIS系统中设置主要标本类型微生物项目申请程序后,统计6月20-24日1 532份微生物送检标本,比较设置前后的标本类型错误率,后于7月9-13日,8月10-15日分别再次收集微生物送检标本1 635份和1 340份;持续观察错误率的变化,比较设置前后错误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比较设置前后LIS系统特点。结果设置前微生物送检标本标本类型错误率为的4.6%(152/3 304)。设置后,微生物送检标本类型错误率为1.3%(20/1532),与设置前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4,P0.05),持续观察阶段微生物送检标本类型错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1.04%(17/1635)和0.9%(13/1340),与设置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新设置的LIS系统,降低了微生物标本类型的错误率,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方法参照微生物标本检验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测,严格控制检测质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2015年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及尿液标本的阳性率高于2014年,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时间段痰液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标本阳性率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运送与接收不规范及检验医师技术水平问题等。结论不同时间段的临床标本,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不同。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提高临床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17.
BL3实验室防气溶胶扩散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建BL3实验室中的生物安个操作柜或洁净室内喷洒微生物或荧光素钠气溶胶,并分别在操作柜外与洁净室外采集空气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仅检出极少量的荧光素钠或个别试验菌菌落和噬菌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头孢地尼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头孢地尼胶囊(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清样品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用DAS2.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种制剂的t1/2分别为(3.0±0.7)h和(2.9±0.5)h,tmax为(2.60±0.20)h和(2.58±0.19)h,cmax为(1.37±0.05)mg/L和(1.37±0.04)mg/L,AUC0-t为(5.01±0.48)mg/(h.L)和(5.16±0.53)mg.h/L,AUC0-∞为(5.44±0.62)mg.h/L和(5.58±0.60)mg.h/L,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6.1)%。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从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2],是引起住院患者死亡及远期预后不良的一大重要原因。全球每年脓毒症发病率为189/10万人,病死率为26.7%,而在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高达41.9%^ [1]。脓毒症病情变化迅速,早期诊断及尽早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2]。病原菌检测可以为脓毒症的诊断及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而目前传统培养学方法检出率低,且较为耗时,可能错过早期抗感染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对脊柱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和mNGS技术检测脊柱组织标本。结果:mNGS总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常规培养法(62.5%vs 35.0%),mNGS平均耗时36~48 h,明显短于常规培养法的平均天数21.8 d。脊柱感染主要检出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mNGS能够快速检测脊柱感染病原体,为临床早期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