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符合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次60min,每周1次,4次一个疗程,完成10次以上生物反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1例患者在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收缩压,初始排便感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排便Cleveland便秘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41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加针刺八髂穴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加针刺八露穴,对照组单纯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情况、肛门测压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排便情况各指标评分及肛门测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周期、排便时间、排便方式、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便质方面评分及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均下降,其中治疗组各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或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加针刺八髂穴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行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44例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中,35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3例无效。2例终止治疗后失访。总有效率为93.2 %。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无创、费用低、无需住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和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三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f临床疗效,选择120例根据罗马Ⅲ标准确诊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即莫沙必利5rag/次,3次/d,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次,2次/d,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2片/次,3次/d,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次,2次/d。两组均以4剧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总疗效及患者腹痛腹胀、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76.7%,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率(P〈0.01)、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改善率(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三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10~30次,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直肠肛管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并作对比分析。结果:30例中有效23例,钡条排出率由治疗前的平均18.53%增至61.7l%(P<0.05),肛门一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阈值下降(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36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1)治疗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伴随症状等有所改善;(2)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反射阈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满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肛门生理学检查评估结果对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疗效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临床资料,治疗为每周2次、每次30 min,共5 w。根据其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前症状评分、球囊排出试验阳性率、肛管直肠压力及容量测定、排粪造影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34例、无效12例,显效率为73.9%。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球囊排出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显效组(均P0.05);两组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静息、提肛、力排相肛直角及肛上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球囊排出试验阳性及肛门直肠敏感性下降的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而言,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盆底肌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疗效.方法:总结30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资料.结果:24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4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有效率为93.33%,2例无效.结论:盆底肌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配合相应护理得当近期疗效满意,它具有相对非侵入性,易忍受,费用低,无需住院等优点,其远期疗效值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对肛管高压区、耻骨直肠肌及直肠下段三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我们对42例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采用此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电刺激模式:20min/次,3次/d,15次/周,均治疗2周。结果显示,随访3个月,患者排便症状改善情况: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36/42)。患者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用力程度、肛门及骶后疼痛在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粪便性状在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5)。患者治疗结束时肛管静息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阈感觉容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量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结果表明,精确肛管高压区、耻骨直肠肌及直肠下段三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地治疗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中药辨证调服、苦参汤熏洗坐浴、耳穴压豆结合西药聚乙二醇4000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将337例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8例采用中药辨证调服、苦参汤熏洗坐浴、耳穴压豆结合西药聚乙二醇4000口服治疗;对照组169例采用西药聚乙二醇4000口服,1:5000PP液便后坐浴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顺畅情况、肛门疼痛、创口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综合疗法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符合罗马Ⅲ标准并经直肠肛管压力测定、表面肌电评估诊断为以盆底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38例OO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显示,38例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肛管肌电图均得到极大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4.21%(32/38)和71.05%(27/38);且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呈直线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OO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儿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间29例便秘患儿经结肠造影和直肠肛门测压诊断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6.7±4.0)岁。所有病例经过结肠造影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检查均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症。29例患儿排便弛缓反射均为上升相(正常为下降相),RAIR正常(注气5~10 m1)21例,RAIR减弱(注气15~30 ml)8例;20例直肠初始感觉和最大耐受量均正常。明确诊断后采用排便诱导训练法,配合饮食调节、乳果糖或福松等缓泻剂软化大便等治疗1-2个月,痊愈4例,好转5例,有效率31.0%;开塞露依赖20例。有4例病史在1年以上、长期依赖开塞露的学龄期患儿做了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平滑肌部分切除术(Lynn术),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每1-2日自行排便1次,疗效满意;其中2例术后复查直肠肛门测压、肛管静息压及括约肌功能长度均较术前下降,排便弛缓反射仍为上升相。结论儿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病史、结合直肠肛门测压和结肠造影;排便诱导训练法等治疗不满意者可选择Lynn术。  相似文献   

13.
环状混合痔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症状,临床上常将开塞露注入直肠以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但因创口在肛门部位,故经肛用药患者痛苦大。近年来,我们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将环状混合痔术后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者与未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低顺应性水灌注式测压系统,以静止测压法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20例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的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及直肠顺应性。结果:患者的直肠、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力以及内括约肌主动收缩压、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内外括约肌净减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肛门直肠屏障压高于对照组,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大耐受量及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便秘发病可能与直肠的低敏感及高耐受感觉有关,这种异常可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中医辨证为血瘀湿滞型的3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生物反馈每日1次,每次30min;中医治疗采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方,按照原方比例打粉,每次服40g,每日3次。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VAS评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总有效率73.3%。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安全、有效,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便秘病人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便秘分为3型:(1)以结肠传输缓慢为主要表现的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难排,此型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2)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劲,排便不尽感,需手法帮助排便等,病人往往大便不干,此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3)混合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4例OO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观察组采取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缩榨压(AS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RMTV)]、肠道菌群参数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73.08%(38/52)。两组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时间、粪便性质)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ARP、ASP、RMTV值及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与对照组[3.85%(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OOC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肛肠动力学,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PRS)是指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异常收缩或不能松弛的行为障碍,它易于诊断却难以治疗。本文旨在研究肉毒毒素 (BTX)对于肌电图 (EMG)生物反馈治疗无效,而拒绝使用肛门扩张器治疗的 PRS患者的疗效。   方法:通过肛直肠测压、排粪造影和肌电图诊断,从 50例慢性阻塞性便秘患者中挑出 4例 PRS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其双侧异常收缩的耻骨直肠肌分别注射 30单位肉毒毒素 A(BTX- A)。   结果: 1例未能随访,其余 3例治疗后每周自主排便由零次增加为 6次, 其中只有 1例服用泻药。 肛直肠压由 (96± 12)mm Hg降为 4周…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择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参冬养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术后患儿排便控制及直肠肛管测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33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2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4年(3个月~8.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Swenson术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经肛门Soave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恢复率改良Swenson术组较经肛门Soave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感觉阈值和最大直肠耐受容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且术后可获得同样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