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肛门内括约肌解剖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肛管被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nal sphincter complex)围绕,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由互相重叠的两层肌肉构成。其外层为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 anal sphincter,EAS),它是骨骼肌,为随意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内层为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它是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不随意的平滑肌部分。 相似文献
2.
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直肠环亦称耻骨直肠环,是肛管与直肠连接处括约肌群的总称。由耻骨直肠肌、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等几乎全部肛管直肠的肌肉组成,对排控便起重要作用,其中耻骨直肠肌是维持肛门自制的关键性肌肉。各种原因导致此环不完整,均可引起大便失禁。一、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常见原因1.外伤:由于车祸、高空坠落伤等原因导致的肛门括约肌损伤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此类患者多合并有骨盆骨折、会阴部严重的撕裂伤,常因患者有意识障碍、疼痛剧烈、伤口位于直肠肛管内等原因易于漏诊。2.产伤:多见于经阴道…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是传统的括约肌学说,还是括约肌肌鞘学说及近年的三肌袢学说,括约肌对肛门的自制都极为关键~([-3])。不同程度、类型的损伤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丧失即肛门失禁。一、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原因及分度导致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原因有产伤、肛门局部外伤、骨盆外伤、腹盆腔复合伤及不恰当的肛门手术。其中产伤导致的肛门括约肌损伤最为常见,包括会阴撕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分娩可损伤肛管括约肌系统和盆底神经丛的功能 ,以往这种现象未得以进一步研究。而肛管括约肌系统中随意肌包括耻骨直肠肌及外括约肌各部。本文研究分娩对肛管括约肌不同水平神经分布的影响。方法 :测量 6 7例女性的肛管测压和运动神经元潜伏期。2 9例 ( 30 .8± 4 .4 )在经阴道分娩 4 d后接受了检查。其中 1 1例在分娩后 5个月重新接受检查。 1 9例 ( 33.6± 4 .6岁 )患者在行选择性剖宫产后5~ 9d接受了检查 ,另有 1 9例 ( 2 6 .8± 6 .9岁 )未怀孕的无症状女性作为对照。运动神经元的潜伏期检测方法为在骶神经的磁刺激后 ,分别在距… 相似文献
5.
张利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4):378-379
目的:总结皮瓣移植肛门成形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肛门狭窄患者中18例采用屋形皮瓣移植加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14例采用菱形皮瓣移植加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29例症状缓解,3例自觉排便困难。结论:皮瓣移植肛门成形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门狭窄,保证了手术成功率和治疗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磁共振图像上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正常解剖.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用体线圈获取60个正常志愿者(男性30例,未经产女性30例,年龄19-25岁)的肛管正中矢状面、肛管正中冠状面和4个肛管斜横断面的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u形的耻骨直肠肌存在于耻骨联合下缘、尿道、前列腺/阴道和以及肛直结合部所在的平面.v形的深部括约肌存在于坐骨耻骨支和上部肛管所在的平面.椭圆形的浅部括约肌起自尾骨并包绕中下部肛管.内翻的环形的皮下部括约肌位于肛管的正下方.外括约肌的3个肌束被它们的含脂肌间隔所分离.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含有深部、浅部和皮下部3个分离肌束,耻骨直肠肌没有与深部括约肌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离体结肠平滑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在有/无钙离子的溶液中对乙酰胆硷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以探讨细胞内钙离子对肛门内括约肌的收缩作用。结果:结肠平滑肌的激动剂是乙酰胆碱,而肛门内括约肌的激动剂则是去甲肾上腺素。在无钙溶液中结肠平滑肌的收缩受到明显抑制(P<0.01),而肛门内括约肌的收缩未受明显影响;能使细胞内钙离子库耗竭的药物兰诺丁(ryanodine)对结肠平滑肌的收缩无影响,而肛门内括约肌的收缩则受到显著抑制(P<0.01)。本实验结果提示:结肠平滑肌的收缩主要与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有关;而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在肛门内括约肌的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起自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脓肿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粪便中的细菌经常由内口进入脓腔。感染的管道多迂曲,引流不畅反复流脓,而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组成管壁,形成瘘管,使感染经久不愈。治疗肛瘘的方法很多,笔者采用不断肛门括约肌一期切除高位肛瘘82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施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刘宝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376-377
据我国对直肠癌病人的调查,约有40%的病人为了保留肛门而去3家以上医院求治,误时1月余,不得已才接受手术治疗。还有40%病例,因惧怕剜除肛门,致使症状明显加重才到医院接受手术。其实,由于当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吻合器械的应用,75%以上的病例都能采用保留... 相似文献
12.
产时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损伤可致肛门长期失禁。超声已逐渐应用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和损伤的评价,尤其三维超声的断层成像、容积对比成像和斑点噪声抑制成像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损伤的检出率。本文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功能和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腹壁粪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生活和工作也极为不便。我们采用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耻骨直肠风和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术式为20例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功能优14例,良4例,一般1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肛裂的发病过程中,似乎肛门内括约肌的高张力状态起到了一定作用。那么应用能够使得平滑肌松弛的药物,能否延缓肛裂的病程进展呢?为此,Ballester等研究了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离体人肛门括约肌(IAS)的松弛作用。采用组胺(0.1mmol/l)预处理,使得离体IAS收缩后,在等长收缩条件下,通过观察IAS松弛效应,研究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和苯氮嘌呤酮; 相似文献
15.
因大肠粘膜无淋巴管 ,粘膜内癌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即使病变浸至粘膜下层或肌层 ,淋巴转移的危险性也不是很高[1] 。我科 1988~ 1998年选择性地对 15例低位直肠癌施行经一侧肛门括约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5例中男 6例 ,女 9例。年龄 38~ 74岁。肿瘤距肛缘3~ 6cm ,直径 2~ 3cm。组织学分型 :高分化腺癌 13例 ,管状腺癌 1例 ,息肉恶变 1例。浸润至粘膜层 10例 ,粘膜下层 3例 ,粘膜肌层 2例。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骶麻。取折刀位。根据肿瘤位置 ,自肛缘时钟 10点或 2点做切口 ,切开皮肤、肛门外扩约肌及直肠后壁 ,暴露直肠前壁肿瘤… 相似文献
16.
近年,越来越多的直肠癌病人要求避免永久性腹部肠造口。因此,在不影响根治的基础上,如何合理选择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是外科医师面临的问题。笔者等在Bacon’s术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术式,共治疗低位直肠癌36例,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金属环(避孕环)可长期置入宫腔的原理,在建立新直肠角和内括约肌成形术基础上,在直肠癌切除作原位人工肛门术中应用金属环模拟外括约肌功能40例,手术彻底,患者心理上也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肛门失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治疗肛门失禁的手术方法很多,范围从微创手术到技术性很强的复杂设备植入技术,这些手术的指征重叠且至今无统一规定。造成肛门失禁的原因很多,本文着重就创伤原因中的外伤性肛门失禁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儿肛门内括约肌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以及内括约肌厚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6—12月间收治的35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便秘组,其中合并失禁者17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和肛管内B超检测,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23例经检查排除消化道和内分泌疾病患儿(对照组)进行对照.采用儿童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标准(65分法)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便秘组与对照组相比.直肠感知阈值明显增加[(42.4±19.5)ml比(29.1±15.6)ml,P〈0.05);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的最低充气量明显增高[(55.6±31.6)ml比(30.5±13.8)ml,P〈0.05);肛门内括约肌明显增厚[(3.8±1.7)mm比(2.5±1.0)mm,P〈0.05);但两组肛管静息压[(170.8±62.3)mmHg比(161.3±51.1)mmH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为(9.3±4.3)分:肛门内括约肌厚度与临床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07,P=0.015);与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则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儿肛门内括约肌结构与功能均会发生改变。肛门内括约肌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便秘症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选择标准。探讨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12月721例直肠癌外科治疗经验,肿瘤部位:直乙交界69例,直肠上段141例,直肠中段199例,直肠下段312例。经腹会阴切除手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227例,保留肛门括约肌(sphincterpreservationoperation,SPO)手术481例,其中Dixon手术449例;拖出保肛手术12例;“J”Pouch20例,Hartman手术13。SPO组与APR组比较:性别、年龄、肝脏转移、肿瘤长径、浸润深度、Dukes分期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有无合并低位肠梗阻、癌肿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侵犯周径、淋巴结转移以及根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治性切除66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91·54%,SPO481例,保留肛门率为66·71%,低位直肠癌中SPO为13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3·69%(135/309)。手术死亡率0·42%(3/721),并发症发生率4·2%(30/721)。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41%(39/721),SPO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5·00±6·87)个月;5年生存率为59·26%;AP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2·23±5·63)个月,5年生存率为42·3%。Longrank检验Chi-Sqare为18·14;P<0·001,Overallcomparisons检验Wilcoxon为22·42;P<0·001。结论:直肠癌在确保根治前提下首选SPO,低位直肠癌根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手术者经验选择SPO适应证。低位直肠癌中选择部分病例进行SPO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