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TRAF4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TRAF4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将UC患者35例(UC组)和普通肠炎患者15例(对照组)经结肠镜活检,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黏膜腺上皮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的TRAF4表达情况.并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UC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核的TRAF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核的TRAF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中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浆的TRAF4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TRAF4在UC中细胞核的表达存在异常,尤其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高效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我院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M组)、他克莫司胶囊(T组)、环孢素软胶囊(C组)口服治疗UC患者各100例,并对患者的耐受性、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肠黏膜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3组患者中因药物不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等而遐出研究49例,其中M组9例(9.0%),T组30例(30.0%),C组10例(10.0%)。3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都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均很快恢复。3组患者治疗后D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组、T组和C组内镜下肠黏膜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4%(55/91)、51.4%(36/70)和45.6%(41/90)。结果表明,高效免疫抑制剂治疗UC疗效肯定,而且安全性高,为UC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活性与尿白蛋白(AU)含量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试剂盒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5例缓解期UC患者,32例活动期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CRP活性、Au含量。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患者组血CRP活性、AU含量显著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P〈0.01),且二者与UC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镜表现分级呈中度正相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血CRP活性、AU含量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全球发病率约为0.5~24.5(/10万),其中西方国家较常见,发病率约为5~12(/10万)。我国UC发病率未见确切报道,但有报道称其发病增加趋势。有证据显示,UC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和精神活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疾病(IBD)主要指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的肠道持续性炎症疾病。大量的研究显示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紊乱是IBD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来,IB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IB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治疗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检查。目前认为,IBD的病因是环境(肠内菌群)、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实验室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实验室检查方面阐明其在诊断UC中的临床意义并作综述。结果对于UC的诊断,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诊断UC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其在评价UC活动性方面有所受限。UC患者的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阳性率比克罗恩病(cD)患者要高,其可以作为该两种疾病的鉴别指标,但该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人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及抗胰腺腺泡抗体(PAB)主要用于UC及CD的鉴别诊断,因为其在诊断UC方面均无明显优势。粪钙卫蛋白(FCP)在评价UC复发及活动性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虽然乳铁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及S100A12的诊断效果不如FCP明显,但若联合检测以共同对UC进行诊断与评估,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对于UC的诊断,在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中,FCP在评价UC复发及活动性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滥用尼古丁是发生尿路上皮癌(UC)和支气管癌(BC)的共同因素,然而同时发生此2种肿瘤实体者很少。1990~2012年,德国8家中心协作总共收治UC6029例,同时发生UC和BC者145例,同时发生定义为3个月内诊断出2种肿瘤实体,使用T-检验分组比较。结果:同时发生UC和BC的发生率为2.4%(145/6029),这与全联邦范围发生率2.5%(3509/142210)相近,男性占89%,首次诊断平均年龄(66.5±9.3)岁,首发UC者占53.1%,首发BC者占27.6%,同时发生UC和BC者占17.2%。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疾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传统药物治疗仍以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类为主。随着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重大进展推动了IBD治疗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使IBD的治疗有了更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及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C患者36例,对照组33例,均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中PAR-2及COX-2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肠黏膜PAR-2和COX-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UC组PAR-2及COX-2表达高于中度、轻度及对照组(P〈0.05);病理I~IV级病变肠黏膜中PAR-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O.05),Ⅲ~IV级高于I~Ⅱ级(P〈0.05)。病理Ⅲ~IV级COX-2表达明显高于I~Ⅱ级及对照组(P〈O.05,P〈0.01)。UC患者正规治疗,进入缓解期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O.01)。在肠黏膜组织中PAR-2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O.501,P〈0.01);均与U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O.05)。结论:UC的发生发展与PAR-2及COX-2过度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112例UC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Hcy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76例UC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FA和VitB12水平。结果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为(11.27±7.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4.81)μmol/L(P〈0.01);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与UC病情分度、病变范围及病程均无关(P〉0.05)。UC患者中血浆FA和VitB12水平分别为(7.64±1.95)nmol/L和(108.64±32.2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14±1.23)nmol/L和(112.64±33.33)pmol/L,均P〈0.01]。高Hcy组患者血浆FA和VitB12水平显著低于低Hcy组(P〈0.05)。UC患者中血浆FA水平与UC病程呈负相关(P〈0.01);而VitB12水平则与病程无相关性(P〉0.221)。结论UC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就诊本院的UC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患者44例纳入健康参考组,依照疾病分期不同,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每组44例。比较3组FIB、DD及PLT水平,并分析不同分期与疾病进程的关系。结果:健康参考组、缓解期组、活动期组FIB、DD及P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中度、重度UC活动期患者FIB、DD及P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UC患者FIB、DD及PLT水平与临床分期、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与CD都可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出血性腹泻、腹痛、发热、贫血等,治疗上虽以内科药物为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须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目前UC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UC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断为IC 17例(IC组)和UC 24例(U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组发病年龄(66.1±15.9)岁,显著高于UC组发病年龄(42.8±11.4)岁,P〈0.05;IC组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13例(76.5%),UC组1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主要临床症状:血便16例(94.1%),腹痛12例(70.6%),腹泻6例(35.3%);UC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20例(83.3%),腹泻19例(79.2%),血便16例(66.7%)。内镜检查两组在溃疡、脓苔、息肉样增生和分界清楚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及内镜表现对IC和UC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疾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年龄多为10—40岁。近年来关于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二者病例总数已超过2万,其中以UC为多,是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IBD的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有文献报道,UC的初诊误诊率约为50%,而CD的误诊率更高达70%,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导人T细胞克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方法将HSV-TK基因导人T细胞克隆回输至27只UC大鼠,观察刺激指数(SI)、CD4^+、CD8^+及白细胞介素(IL)-13和IL-4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结肠病变的情况。结果UC大鼠结肠壁病变于tk^+细胞克隆回输治疗2-3d出现炎性反应吸收改变,7-10d后结肠炎性反应基本消失;回输前SI值为7.39±1.24,回输后为2.67±0.87(P〈0.05),CD4^+、CD8^+水平、IL-13和IL-4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克隆疫苗诱导和tk基因导入后杀伤效应的双重作用导致结肠自身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最终形成,HSV-TK自杀基因导入T细胞克隆回输方案是UC基因治疗研究和靶点设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瘀血状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是否存在瘀血,以及瘀血与疾病的活动性关系,本试验从血小板活化的角度,检测了UC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的各项指标。结果U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均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低于正常人;同时Uc患者的PLT、GMP-140、TXB2与疾病的活动性分别呈正相关,MPV与疾病的活动性呈负相关。结果表明,UC发病过程中存在瘀血,并且瘀血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本试验进一步认识了UC的发病机制,不但为判断UC是否存在瘀血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依据,而且也为衡量中医药治疗UC的疗效提供了可靠标准,更加拓宽了中医药治疗UC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本研究以采用中药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的UC患者(治疗组)、采用西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的UC患者(对照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空白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IL-8的含量,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水平,并将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6%,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0/28),P〈0.05;(2)TNF-α、IL-8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UC患者治疗后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8水平均显著降低,尤以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果表明,中药溃愈散保留灌肠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递质的释放,来有效阻断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种。其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多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现就有关UC的治疗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