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32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远期复发、术后疼痛、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肛周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形成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并且最大限度保护其肛门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306例,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挂线术(304例,对照组)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将8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失禁、脓肿复发、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果表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较切开引流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治愈率高,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将12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68例一次性手术治愈66例,2例行二次手术后治愈,一次性治愈率97%;对照组60例一次性手术治愈55例,经二次手术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率91.7%。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平均疗程28.6d,对照组平均疗程39.5d(P〈0.01)。治疗组术后出血3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无肛门功能障碍,对照组有肛门功能障碍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出血少、疗程短,无肛门功能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位肛周脓肿的更佳治疗方法,将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切开挂线同时脓腔内留置梅花头导尿管引流术治疗50例为观察组,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50例为对照组。对术后疼痛、换药时疼痛、体温改善、疗程、遗留肛门锁眼畸形、肛门松弛、后遗肛瘘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的同时,脓腔内留置梅花头导尿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提高一次性根治效果,该法既缩短了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又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捧要为探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采用虚实结合挂线配合对口切除旷置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0例(治疗组),并与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的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愈合时间和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肛管压力改变以及术后肛门功能改变(肛门不完全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6.5d,对照组为3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虚实结合挂线配合对口切除旷置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缩短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及舡周皮肤完整性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后马蹄形肛瘘治疗效果及对肛门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60例高位后马蹄形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组(治疗组,30例),切开挂线引流组(对照组,30例),对两治疗组治愈时间、治愈率、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术后肛门功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治愈率、尿潴留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治愈时间、疼痛和肛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可以很好保护高位后马蹄形肛瘘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置管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置管对口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明显肛门疼痛发生率、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相当。但观察组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在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满意,安全、微创,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切开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3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虚挂术;对照组14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实挂术。两组术后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3%和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及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评价,并发症(漏气、锁眼畸形)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挂线术和实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虚挂线术较实挂线术能更好的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少肛门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切开挂线引流术与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一组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A组),一组行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A组手术治愈率(96.0%)明显高于B组(72.0%),P〈O.05;A组创面愈合时间[(42.5土4.9)d]明显长于B组[(30.2±5.6)d],P〈O.05;A组2例患者肛门皮肤缺损,2例肛门控气功能下降,3例肛门溢液,B组无上述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A组无复发,B组复发7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肯定,但创面愈合时间长,且术后易出现肛缘皮肤缺损、肛门控气功能下降及肛门溢液等情况;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减少了对肛门括约肌、肛周皮肤的破坏,可更确切地保护肛门功能,且创面愈合快,但治愈率及复发率方面不及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可能与术中皮瓣缝合技巧、术后护理、换药技术及患者配合程度要求相对较高有关。在技术逐渐改进的情况下,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Salmon's law在一次性治愈肛周脓肿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62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若出现后遗肛瘘患者则于术后3个月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跟踪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后遗肛瘘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5.62±4.58)d,对照组患者为(24.35±5.12)d,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遗留肛瘘例数为1例,对照组为17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所有后遗肛瘘患者均经一次手术而愈。结论应用Salmon's law指导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治疗,患者治愈率高,后遗肛瘘少,住院时间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开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复杂性肛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开挂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5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疗效、肛门功能、创面瘢痕、肛管直肠测压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一次手术治愈49例,显效1例,治愈率98%,随访期内无复发。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4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治愈率88%,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12%。试验组在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移位、变形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本术式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术后愈合时间短,瘢痕小,手术损伤小等优点。试验组在肛门功能保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手术方法,将高位复杂性肛瘘43例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挂旷切除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开放引流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75%(P〈0.01),治疗组疗程短,后遗症少。结果表明,挂旷切除缝合法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婴幼儿肛周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将63例肛周脓肿婴幼儿分成3组,分别采取脓肿局部切开引流、脓肿扩大切开引流和脓肿切开挂线治疗,对治疗后的肛瘘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脓肿扩大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的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局部切开组(P〈0.05)。3组创口愈合时间、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肛管静息压,局部切开组、切开挂线组明显低于扩大切开组(P〈0.05)。结果表明,一次性行扩大切开引流术或切开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1年12月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58例(治疗组),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38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Wexner评分分别为(1.80±0.77)和(1.00±0.64),与对照组的(2.50±0.62)和(1.60±0.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更有效,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治疗高位肛瘘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采用改良探针挂线结合过氧化氢灌洗治疗高位肛瘘46例,并与传统挂线手术治疗的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挂线组与改良组术后均获近期治愈,改良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3±0.3)d,对照组为(28.4±0.5)d(P〈0.05);对照组肛瘘复发2例,改良组无复发(P〈0.05)。结果表明,改良探针挂线结合过氧化氢灌洗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优于传统挂线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方面,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