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02例Ⅲ、Ⅳ期混合痔行PPH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凡士林纱布卷填塞肛门;观察组术后用自制指型冰袋,在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立即将其填塞于肛门伤口,外露冰袋以大棉垫及保鲜袋包裹。结果观察组无1例冻伤;两组术后伤口疼痛评分、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PH术后早期用特制指型冰袋填塞肛门,可预防术后伤口疼痛、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栓剂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的作用。方法:100例PPH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自制中药栓剂塞肛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90%,治疗组在预防感染、缓解疼痛、减少便血、消除肛门水肿、促进术口愈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中药栓剂应用于PPH术后对于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肛泰软膏联合肛泰栓用于肛门病术后换药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常见肛门病术后患者采用肛泰软膏加肛泰栓换药,并设置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问、术后水肿发生率及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肛缘创口水肿发生率及消退时间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肛泰软膏联合肛泰栓用于肛门病术后换药对促进创面愈合和降低水肿发生以及促进水肿消退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肛泰栓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肛泰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肛泰栓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2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采用PPH联合肛泰栓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肛门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102例Ⅲ、Ⅳ期混合痔行PPH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凡士林纱布卷填塞肛门;观察组术后用自制指型冰袋,在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立即将其填塞于肛门伤口,外露冰袋以大棉垫及保鲜袋包裹.结果 观察组无1例冻伤;两组术后伤口疼痛评分、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PH术后早期用特制指型冰袋填塞肛门,可预防术后伤口疼痛、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郭震  陈辉 《腹部外科》2013,(5):353-354
目的 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行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pla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在蕲春县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住院行PPH治疗80例Ⅲ~Ⅳ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4~25 min,平均17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3 d.吻合口出血4例,通过缝扎止血,凡士林肛管压迫止血.肛门部疼痛10例,口服止痛药镇疼.尿潴留18例,留置尿管,次日拔除.48例患者诉下腹部坠胀痛,未特别处理,术后进行性缓解.随访1~6个月,无一例发生肛周感染、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瘘.结论 对于PPH术后并发症重在预防,通过分析并发症原因,适当处理,将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Ⅱ~Ⅳ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分别采用TST术和PPH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便血、肿物脱出、肛门疼痛、尿潴留、肛门功能、吻合口狭窄等情况,并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T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尿潴留、肛门功能、吻合口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PPH组(P<0.05)。结论 TST对Ⅱ~Ⅳ度内痔患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似,且对肛门功能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预防或减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吻合口早期出血的操作技术,将12例PPH患者分为早期病例组(手术方法改进前病例)6例和后期病例组(手术方法改进后病例)6例,观察术后早期出血病例与原因。结果显示,早期病例组吻合口术中出血1例(16.6%),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16.6%),后期病例组无术中和术后吻合口出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操作技术改进后的PPH对减少术中出血及防止术后出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消痔灵注射在重度混合痔中的应用价值,将72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PPH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出血、肛门疼痛及排尿障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出血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PPH中于母痔区吻合口上方3、7、11点及内痔和松弛黏膜区域注射适量1:1消痔灵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环状混合痔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后联合镇痛的效果,将86例拟行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联合镇痛(手术结束前,肛内纳消炎痛栓;术后硬膜外腔接连续型镇痛泵.并根据患者症状追加负荷量)。对照组仅在感觉疼痛时给予曲马多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联合镇痛可明显减轻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PPH术中虚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对缓解或消除术后早期不适症状、体征的疗效,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行PPH的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巾应用1枚码应龙麝香痔疮栓纳肛,对照组不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量化两组的术后初次排便时排便情况、疼痛程度、肛门坠胀感、便血情况、创口水肿、分泌物、尿潴留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示,除术后便血及尿潴留外,试验组排便不畅、疼痛程度、肛门坠胀感、创口水肿、分泌物方面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出现创口分泌物、创口水肿及肛门坠胀感的病例比较多,但程度均较轻微。结果表明,PPH术中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对于缓解术后早期的不适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国产重复使用吻合器行PPH与强生吻合器行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应用国产重复使用吻合器行PPH为治疗组,以2003年田素礼等发表的使用强生吻合器行PPH(64例)与外剥内扎术(60例)的疗效对比组分别为对照A、B组,将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A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肛门失禁、并发症、术后复发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上述几方面均优于对照B组(P〈0.01,P〈0.05)。结果表明,国产重复使用吻合器行PPH与强生吻合器行PPH同样较之传统手术均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有效,较之使用强生吻合器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患者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临床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连续收治的260例Ⅲ或Ⅳ度内痔以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肛门镜检查发现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 (改良组,132例);其余患者采用常规PPH (常规组,1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疼痛持续时间[(1.3±0.5) d比(4.8±0.7) d]、应用镇痛药频率[(1.1±0.3)次比(5.9±0.6)次]及住院时间[(5.2±0.8) d比(5.8±0.5) d]明显减少,吻合口狭窄(0比7.8%)、肛门坠胀感(0.8%比14.1%)及迟发性出血(0比7.8%)的发生率亦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于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PPH,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52例痔合并肛瘘、肛裂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行PPH治疗痔,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痔,两组均在处理痔的同时手术治疗肛裂、肛瘘。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但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胀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于痔合并肛瘘、肛裂者,行PPH治疗安全可行,同时配合手术治疗合并的肛瘘、肛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968例行PPH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血病例,分析出血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显示,术后发生出血量超过150ml的出血者16例,发生率为1.7%,保守治疗3例,其余13例在麻醉后肛门镜下对出血点缝扎止血、凡土林纱布或稀释后的肾上腺素纱条局部压迫止血,均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术后出血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术者的操作技巧、规范程度、止血的彻底程度有关。防治措施:规范操作,可靠止血,术后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过早排便和排便用力过度等可有效避免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溶性止血纱布用于尿道下裂术后包扎预防切口血痂下感染效果。方法选取首次手术且采用Snodgrass术式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88例,年龄10月~5岁,平均(2.0±0.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凡士林纱布包扎阴茎体,研究组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包裹阴茎体一层后再用凡士林纱布包扎阴茎体。最外层均用自粘弹力绷带打紧。术后7d均拆除阴茎体包扎辅料,术后14d拔除尿管。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血痂下感染情况,记录尿道瘘或尿道裂开发生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血痂下感染率9.5%(4/42),低于对照组[26.1%(12/46)(P〈0.05)]。所有发生切口血痂下感染的患者中有75%出现尿瘘或尿道裂开。随访6~12个月,未见发生与应用可溶性止血纱布相关的明显异常反应。结论可溶性止血纱布用于尿道下裂术后包扎可显著降低切口血痂下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85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资料,其中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52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33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潴留、短暂性肛门失禁、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可靠、经济安全、患者恢复快,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相关性,将术后切除痔核中含有肌纤维组织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含肌纤维组织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肛门疼痛程度、肛缘水肿程度及肛门括约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3、5天肛门疼痛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肛门疼痛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肛缘水肿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7天肛缘水肿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肛门括约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肛门括约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自拟痔舒汤口服在痔术后的应用价值,将70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术后予自拟痔舒汤加减口服,对照组术后予革薜渗湿汤加减口服,两组均每日1剂,分2次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排尿障碍、腹胀、肛门坠胀感、排便障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拟痔舒汤加减口服可减轻痔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