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在早产宫内感染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与感染有关的细胞因子(interleukin-1β,IL-1β)、(interleukin-6,IL-6)、(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在早产中的应用.方法 取30例早产孕妇和31例足月临产孕妇,46例足月未临产孕妇的血和羊水标本,分别行血IL-6、羊水中IL-1β、IL-6及TNF-α和胎盘行病理检查.结果 (1)早产组的羊水中IL-1β、IL-6、TNF-α及血浆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妊娠足月组(包括临产组和未临产组).早产组中有宫内感染孕妇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无宫内感染者.(2)羊水和血浆中IL-6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早产有宫内感染者血浆及羊水中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无宫内感染者,血浆IL-6水平与羊水IL-6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细胞因子 (IL - 1β和IL - 6 )含量与细菌性阴道病 (BV)、早产的关系。 方法 选择孕 32~ 34周无宫缩而胎膜完整的有BV孕妇 2 7例和无BV孕妇 30例 ,以及胎膜完整的未足月临产孕妇 2 5例和足月临产孕妇 2 6例 ,进行宫颈分泌物取样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宫颈分泌物IL -1β、IL - 6的含量。 结果 宫颈分泌物IL - 1β的含量在BV组和未足月临产组均高于无BV组 (P <0 0 5 ) ,而未足月临产组与足月临产组间无差异 (P >0 0 5 ) ;宫颈分泌物IL - 6的含量各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宫颈分泌物IL - 1β含量的升高与BV及早产有关 ,可能在BV引起的早产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阴道细胞因子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8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患者,根据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及病理结果分为五组。测定五组阴道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IL-36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结果 五组阴道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β、IL-6、IL-8、IL-36γ和TNF-α的AUC分别为0.613、 0.708、0.686、0.727、0.752。结论 阴道细胞因子IL-6、IL-8、IL-1β、IL-36γ、TNF-α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相关。IL-6、IL-36γ、TNF-α可能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Jian L  Mu X  Wu 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2):708-711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6、8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对足月妊娠宫颈成熟度、临产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 79例足月初产妇宫颈阴道分泌液IL 6、IL 8及hCG水平 ;通过阴道超声测量孕妇宫颈长度、宫颈内口楔形区宽度、前羊膜囊长度 ;同时进行宫颈Bishop评分。结果  (1)IL 6、IL 8、hCG临产后水平 [分别为 (782± 5 0 8)ng/L、(10 5 3 9± 8680 )ng/L、(114± 86)IU/L]较临产前 [分别为 (15 5± 75 )ng/L、(7113± 60 5 0 )ng/L、(3 5± 2 1)IU/L]显著升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5 )。 (2 )IL 6、IL 8、hCG、宫颈长度、前羊膜囊长度均与宫颈Bishop评分显著相关(r=0 42、0 2 4、0 44、- 0 5 6、0 3 5 ,P <0 0 5 )。 (3 )IL 6、IL 8、宫颈长度、前羊膜囊长度、宫颈Bishop评分均与临产时间显著相关 (r=- 0 42、- 0 46、0 64、- 0 5 2、- 0 41,P <0 0 1) ;且均能预测 1周内临产 ,其中宫颈长度的预测效果最好。宫颈长度≤ 3 0mm者 ,预测其在 1周内分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 83、0 89、0 91、0 81。 (4)多因素分析显示 :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 ,预测宫颈成熟度和临产时间的价值优于其他指标。结论 孕妇宫颈阴道分泌液IL 6、  相似文献   

5.
在宫颈机能不全未能及早诊断,出现宫颈消失、宫口开张,胎膜完整、胎儿存活的情况下,应用Shirodkar式环扎缝合术不能闭合宫颈。作者自1975年对12例具有如下标准:(1)宫颈消失超过50%;(2)宫颈扩张>4cm;(3)胎膜完整地通过扩张的宫颈脱出;(4)胎儿存活;(5)无临产征象;(6)无明显阴道出血;(7)无感染的孕妇采用了McDonald改良的环扎术。年龄18~36岁,平均妊娠期限是21.4周,3例初孕妇,9例既往共有22次妊娠史,仅6个婴儿存活,婴儿存活率为28.5%。主诉是下腹部下坠感、尿频、阴道粉红色分泌物或阴道内肿块。手术操作:诊断确定后立即静注isoxsuprin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引产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临沂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1 474例,根据宫颈评分及引产时间分为4组。A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B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C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D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回顾性分析4组的妊娠结局。结果:A、B两组间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产褥期感染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孕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转科率高于D组(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宫颈成熟者可破膜后2 h引产,宫颈不成熟者,可期待至破膜后12 h引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细胞因子(IL-1β和IL-6)含量与细菌性阴道病(BV)、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择孕32~34周无宫缩而胎膜完整的有BV孕妇27例和无BV孕妇30例,以及胎膜完整的未足月临产孕妇25例和足月临产孕妇26例,进行宫颈分泌物取样,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宫颈分泌物IL-1β、IL-6的含量。结果 宫颈分泌物IL-1β的含量在BV组和未足月临产组均高于无BV组(p〈0.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阴道内和宫颈内前列腺素凝胶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日内瓦大学医院妇产科自1994年6月~1995年10月,将247例单胎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阴道凝胶组(n=125)与宫颈内凝胶组(n=122)。两种凝胶均由瑞典Upjohn公司提供,阴道组给予阴道内前列腺素E_2(PGE_2)凝胶2mg,宫颈组给予宫颈内PGE_2凝胶0.5mg,6小时后如果Bishop评分仍是4分或<4分,再给予1次,直到第二天,相隔6小时,2次/d,如Bishop评分≥5分,仍无自发临产或第三天未临产者,开始催产素静滴引产。 两组孕妇年龄,胎龄,产次,引产的指征、Bishop评分、血红蛋白、胎儿先露和体重均相似,从第1次给予PGE_2凝胶后,Bishop评分增加3分或更多,阴道组较宫颈组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无层化P=0.05。产次层化后P=0.03)阴道组初产妇需用15小时,经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引产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临沂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1 474例,根据宫颈评分及引产时间分为4组。A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B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C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D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回顾性分析4组的妊娠结局。结果:A、B两组间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产褥期感染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孕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转科率高于D组(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宫颈成熟者可破膜后2 h引产,宫颈不成熟者,可期待至破膜后12 h引产。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母婴垂直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赵欣  陈孝琴  刘兰女  敖黎明 《生殖与避孕》2002,22(2):121-122,126
目的 :研究孕妇及胎儿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的感染及其母婴传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对 5 74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测 HSV- 型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其中的 5 3 1例孕妇分娩时抽取母血及新生儿脐血测 HSV- 型Ig G、Ig M抗体。结果 :孕妇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3 7.48%、Ig M阳性检出率为 1 0 .92 % ;胎儿脐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2 9.3 8%、Ig M阳性检出率为2 .6 4 % ;孕妇宫颈分泌物 HSV- 型阳性检出率为 0。新生儿畸形 1例 ,为先天性耳聋。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存在 HSV- 的活动感染 ,及母婴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Lu Y  Lu P  Jin CL  Lin CK  Wu YY  Sun K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69-172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类型分布与表型的关系,并用于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124例来自东北地区的DMD(106例)及BMD(18例)男性患者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情况,并对30例高危胎儿行产前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测。结果124例患者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9%(61/124),其中41例(41/61,67%)缺失分布于外显子45—53,13例(13/61,21%)缺失分布于外显子8—19,5例(5/61,8%)在上述两个外显子缺失区内均有缺失,2例(2/61,3%)缺失分布于外显子34和43;缺失型患者中有9例发生整码缺失(为BMD患者),49例发生移码突变(为DMD患者)。30例高危胎儿中,17例为男性胎儿,其中10例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型,缺失位点与先证者相同;13例为女性胎儿,无一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结论DMD及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主要分布于两个区域,外显子8附近区域可能是东北地区该基因缺失高发区;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系,当基因发生整码缺失时,临床表型为BMD,而发生移码突变时,临床表型为DMD。  相似文献   

17.
1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2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Ai Y  Liu SY  Yao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17-22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4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241例ICP患者中,多胎妊娠44例(3.5%),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01例(8.1%);。126例经产妇中,38例(30.2%)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12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2.6周,孕晚期发病有1100例(88.6%);1201例(96.8%)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黄疸(8例,占0.6%)、肝功能异常(28例,占2.3%)等为起始表现者;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分别占17.7%、15.6%、17.1%),少数患者(35例,3.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1)ICP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