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5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apoB、HDL—C、TC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apoB含量明显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C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血清apoB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活性变化对于判定因外伤致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而对于自发性脑出血和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血清中CK—BB活性变化的研究和报道很少。近1年来我们观察了自发性脑出血和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发病3周内血清中CK—BB活性变化并就其变化程度与脑损害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为我科住院治疗病人,脑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数伴发老年环。众所周知,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硬化。那么,老年环与脑动脉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对200例脑血栓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20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患者和266名正常人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缺血性还是出血性患者,其血清HDL-C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缺血性与出血性患者之间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提示血清HDL-C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低HDL—C水平可能是脑动脉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4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 HDL 及其亚组份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 HDL-C、HDL_2-C 均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HDL_2-C 降低为显著(P<0.001);而 HDL_3-C 几乎无改变。作者认为 HDL_3-C 水平下降使胆固醇不能进行正常的逆向转运,导致胆固醇清除障碍是引起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在临床上测定 HDL 亚组份比测定 HDL 更为敏感,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1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SO)血清脂类含量改变,结果表明:男女 ASCI 血清 TG、LDL—C、apoB 水平及 LDL—C/HDL—C、TC/HDL—C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HDL2—C、apoA—Ⅰ水平及 apoA—Ⅰ/apoB 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变量逐步判别优选出与 ASCI 相关联的男女最佳组合指标。  相似文献   

7.
102例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观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02例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血沉)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包括肺心病组35例,正常组53例)测定结果相比较,讨论统计学处理结果,提出:1.全血粘度和血球压积的增高不一定发生脑血管意外;2.对脑动脉硬化病人的血浆粘度和血沉增高的情况,值得进一步探讨;3.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的病变基础首先是血管壁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抗原含量,以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纤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患者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20名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组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说明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S及PAI-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2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苯妥英钠对人体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他血脂浓度的影响,1987年8月—1988年3月,我们对低 HDL—C 的48例脑梗塞患者应用苯妥英钠进行治疗观察(观察组),并与应用其他降脂药的32例作对照(对照组),发现苯妥英钠有提高血清中 HDL—C 浓度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和36例健康人的血浆LCAT活性和脂蛋白含量,病人组包括脑动脉硬化症患者4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63例。研究结果表明:ICVA患者血浆LCAT活性下降,脑血栓形成急性期下降尤著;LCAT活性与HDL-C,HDL2-C及apoA-I呈正相关,与LDL-C/HDL-C呈负相关,其中与HDL-C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脂蛋白(a)[LP(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93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19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还对不同病变部位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清LP(a)水平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皮层梗塞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基底神经节区梗塞患者(P<0.05)。提示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75例ICVD患者血清Zn、Cu、Se、Cr的含量。脑动脉硬化组20例,脑血栓形成组55例,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CVD患者血清Zn含量及Zn/Cu比值高,Cu、Se、Cr含量下降。经统计学处理,除脑动脉硬化组Zn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测定ZU/Cu比值在病人组较单一元素Zn、Cu更有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给大剂量降压药物;静脉输入高粘稠性药物;加速血液凝固性药物等,均可能促发老年人脑血栓形成。作者在临床上曾先后遇到7例老年人应用上述药物促发脑血栓形成。因此,对患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在选用药物及剂量治疗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复合体的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有关。方法:GpⅡb组病例122例,对照组99例,GpⅢa组病例127例,对照组104例,提取空腹静脉血白细胞中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FokⅠ、ScrFⅠ酶切,2.2%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析仪观察。数据统计应用SPSS11.5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结果:GpⅡb组中≤70岁的人GpⅡbSer843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型与增加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的危险相关(P=0.029);将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男性,按照基因型bb组和(aa ab)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OR=2.194,95%CI=1.177~4.091);GpⅢa组共231例均为GpⅢaPlA1基因型。结论:在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中有GpⅡbIle/Ser843的基因多态性异常;而GpⅢaPlA1基因型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们通过对148人的颈动脉超声与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测定联合检测,为脑血栓前状态研究及预防脑血栓形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03年3月~2006年6月入选人员分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单纯动脉硬化组65例;TIA组33例,均进行了颈动脉超声与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的联合检测。结果对照组与动脉硬化组相比,动脉内膜斑块数量、血流状态及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TIA组相比,动脉内膜斑块数量、血流状态及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IA组与动脉硬化组相比,动脉内膜斑块数量、血流状态及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与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联合检测可为脑血栓前状态的研究及预防脑血栓形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颈动脉超声与溶血磷脂酸血浆浓度联合检测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电泳速度减慢,表面电荷降低。为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的原因,我们观察了48例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及在生理盐水中电泳速度的改变及血浆成份的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1)病人组:根据1978年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栓形成诊断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和36例健康人的血浆LCAT活性和脂蛋白含量,病人组包括脑动脉硬化40例,脑血栓形成63例,后者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按梗塞部位分为皮层动脉脑梗塞组和穿通动脉脑梗塞组。比较病人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并分析病人组血浆LCAT活性与脂蛋白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抗原含量,以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纤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患者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20名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组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说明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A及PAI—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2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85年11月~1986年8月应用河南浙川制药厂制成的盐酸氟桂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54例,用桂利嗪做对照71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治疗组154例中,男128例,女26例。年龄40~68岁(平均59.7±SD4.89)。病程2个月~25年(平均2.95±SD 0.54年)。其中单纯脑动脉硬化症70例,合并椎动脉供血不足者16例,颈动脉系供血不足者3例,腔隙性脑梗塞11例,脑血栓形成48例,帕金森氏综合征1例,假球麻痹3例,梗塞性痴呆2例。对照组71例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47~76岁(平均59.36±SD 29.94)。病程6个月~7年(平均1.9±SD 1.9年)。其中单纯脑动脉硬化症30例,合并椎动脉系供血不足者8例,颈动脉系供血不足1例,腔隙性脑梗塞8例,脑血栓形成20例,帕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