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RP-HPLC测定众生丸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红  熊英  吴芳婷 《中成药》2007,29(1):I0005-I0006
众生丸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标准第15册,由黄芩、蒲公英等17味药加工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的功效,素有“中药抗生素”的美誉[1]。临床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疮毒等症[2]。方中的主药黄芩(Radix Scutellar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了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根源于中药的毒性,本文循流溯源,就中药毒性的含义、全面认识、确定因素以及临床实践如何避免毒副作用、化害为利浅述如下。1中药毒性的含义1.1毒性即药物的偏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认为,药物之所以能祛邪疗疾,是因其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凡药均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毒”即药,药即“毒”,“毒药”即为药物的总称。1.2毒性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凡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  相似文献   

3.
<正> 祖国医学认为,药物都各有偏性、以偏纠偏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本草》类文献在药物性味之下标的“大毒”、“小毒”是药物的毒性、而中药的副作用少有记载,近代医学家对中药副作用的研究也很欠缺。近年来,中草药副作用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因严重的副作用而死亡的病例也屡有报道,因此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必须引起重视。一、中药汤剂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 ( ADR)的事件屡见报道 ,有学者检索了国内医药学期刊 [1] ,其中报道中药 ADR个案的文献有条不紊 2 83篇 ,共 937例 ,涉及中药 1 58种 ;另外 ,还提出了“中草药肾病”、“中草药致癌”等概念。本文就引起中药 ADR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供同道参考。1 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 我国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金元时期的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亦称 :“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但由于中医药的客观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等事实 ,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当…  相似文献   

6.
中药之毒,其说自古即有三:一曰“凡药皆有毒也”,“集毒药以供医事”,此乃广义之毒,泛指一切药物;二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以气味之偏也”,此指药物之偏性;三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下品之药不可久服”,则专指  相似文献   

7.
一、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上的优越性中药复方为多味药物组成的方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发挥群药的协同作用来提高疗效,或相互监制,以减除不必要的毒性和副作用。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能使方药切合病情需要来确定药物的复方。 1、中药复方按君、臣、佐、使配伍,使众药产生集体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如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柏、甘草组成,有抗菌作用,其抗菌强度大于每种单味药的作用,且方中甘草能缓和药性,可降低前三味药的寒凉和燥性,起健胃和脾之作用。 2.某些毒性大的中药,通过配伍后其毒、副反应明显减弱,如  相似文献   

8.
正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热,有毒。毒,《说文解字》解释其为:"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类经》对其解释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因此,附子之毒性可以理解为"偏亢、厚积",其临床应用也就是用其"偏性"纠正机体之"偏颇"。附子的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心血管系统有正性肌力作用[1]、抗心律失常[2]、扩张外周血管与增加血流[3]、抗癌[4]、抗衰老、  相似文献   

9.
藏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资源,深具民族特色,他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广大汉族地区的人们对藏药了解较少,往往认为其毒药居多而畏惧其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从汉文版《六省区藏药标准》、《四部医典》、《中国藏药》等书籍中所检索到的64首皮肤性病内服方分析,总结出藏医使用“毒药”的情况。64方治疗范围包括湿疹、黄水病、牛皮癣、麻风等皮肤病及性病,所用药物包括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仍以植物药为主,所使用植物药药味占64方共使用药味的75.54%,使用植物药频率达78.8%。藏医用药仍以无毒药物为主,所使用无毒药物药味占64方共使用药味的89.7%,使用无毒药物频率为86.81%。64方共使用毒性药物24味,其中小毒7味,有毒10味,大毒7味,且藏医使用毒药配方主要用治感受特殊疫疠毒邪所致病情严重的皮肤病。通过分析发现藏医皮肤科内服药物和中医用药习惯及中、藏医对同种药物毒性认识差别不大,其使用毒性药物不多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中药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本草书籍中常在药物的性味之下 ,注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 ,古今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  相似文献   

11.
含毒中药毒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药之毒有广义(药物偏性)和狭义(毒副作用)之分,“含毒中药”即指后者。一般而言,中药毒性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含毒中药毒性成分较复杂,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分析其毒理机制。1含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3.
1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祖国医学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关于中药毒性,古代医家也把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统称为“毒药”或称为“偏性”。  相似文献   

14.
从《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看中药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晶 《江西中医药》1998,29(3):40-40
对中药的毒性,长期以来认识不一。而从现行本草著作及中药学教材看,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多倾向于有毒药物应用不当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因此,对有毒中药均标出其毒性之大小,如砒石、升药、轻粉等标大毒,瓜蒂、朱砂、附子标有毒,桃仁、鸦胆子、吴茱萸等标有小毒。而未标明的大概就属“无毒”之品。然观《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10余则,可见所谓“毒药”,其涵义绝非仅此,今择其中数则以析之,供同道参考。互有毒之“毒”所谓有毒之“毒”即指本草著作中明确标明“有毒”之药,服用导致中毒。如《本草纲目》卷九丹砂条引发明时珍曰…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为天然药物,大部分没有毒性,但也有一部分中药性较峻烈,或含有一定的毒性。就临床角度而论,毒药指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根据毒性大小,常以有毒、小毒和大毒来标明。剧药是指具有强烈作用,可引起某些不良或剧烈反应的药物。用毒剧药治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如《尚书·说命》就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所谓“暝眩”就是指服药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对毒剧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其归纳如下。1严格选择使用毒剧药的适应证张仲景在运用毒剧药时,首先…  相似文献   

16.
是药三分毒     
“毒”有两解,误判千年中国古代谈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中医所谓的“以毒攻毒”,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便是“(有)热(邪)者(当以)寒(性药物收敛)之,(有)寒(邪)者(当以)热(性药物疏通)之”,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运用毒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全书载方115首(其中缺2方),含有毒药者54方,占总数的47%,共用毒药14味,即甘遂、大戟、芫花、吴茱萸、蜀漆、商陆、杏仁、巴豆、水蛭、虻虫、铅丹、附  相似文献   

18.
中药最早称为毒药,此"毒"是指药物的偏性,以毒攻毒是中药治疗的根本原则[1]。本文讨论的毒为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择的药物,必须经过炮制。中药的炮制是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特色的中药加工技术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同时还可增加药物的疗效[2]。中药的毒性《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  相似文献   

19.
中药减毒方法琐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的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药 ,泛指中药而言 ,如《周礼·天官冢宰》所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类经》解释为“凡可避邪安正者 ,皆可称之为毒药” ;又说“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由此可见 ,广义的毒 ,指的是中药的偏性而言。中药有寒、热、温、凉、补、泻、升、降、散、收、润、燥等不同的偏性 ,中医治病 ,也正是运用药物的偏性 ,补偏救弊 ,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寒热虚实 ,升降失常等病理 ,以恢复脏腑的生理机能 ,达到除病的目的。如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虚证用补益药 ,实证用泻(…  相似文献   

20.
有毒中药浅谈李杰兴和县中医院(013650)张拴珍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不同的。古代医家认为:凡药皆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将所有的药物统称为“毒药”。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又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