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PLG)的诊断、治疗。方法:对B超和病理检测出的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PLG患者中良性胆囊隆起性病变96例;恶性胆囊隆起性病变4例,病灶大小直径在10mm以上,其中合并结石者3例,其中单发者3例。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论:B超是诊断PLG最有效的方法。PLG的手术指征是胆囊息肉最大直径〉10mm;病人年龄〉60岁;息肉基底宽或有增大趋势;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胆囊壁局部不规则增厚。  相似文献   

2.
李志春 《中国校医》2010,24(1):35-36
目的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诊断、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剖开胆囊见息肉位于胆囊体部58例,胆囊底部8例,胆囊颈部14例,病变大小最小直径3 mm,最大20 mm,且均为单发,合并胆囊结石比例较高,术后病理类型胆固醇息肉59例,炎性息肉11例,单纯性腺瘤7例,腺肌样增生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多完全消失及明显改善,无黄疸,肝功能正常,复查B超未见胆总管结石,术后1周左右痊愈出院。结论目前B超是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首选的方法,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既不能盲目扩大手术的指征,又要防止发生癌变而错失手术良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痛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多为多发且直径小于10mm。结论 B超诊断胆囊息肉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胆固醇性息肉的治疗应注意调节和控制胆固醇代谢,对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0mm以上,伴有胆囊结石病人,应该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学范  陆林本 《现代保健》2009,(22):153-154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PLG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病理学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29例,炎性息肉19例,未见息肉4例,胆囊肿瘤性息肉(NPG)5例(腺瘤4例,腺癌1例)。在直径≤5mm、6~10mm、11~15mm、〉15mm组,NPG分别为0(0/14)、1例(1/31)、3例(3/11)、1例(1/1),腺癌1例直径为15mm。NPG在直径〉10mm组明显多于≤10mm组(P〈0.05)。NPG中单发4例(4/5),非NPG中单发18例(18/52)。结论PLG应先做B超。然后定期随访,出现下述表现之一者宜切除胆囊:直径〉10mm,单发广基,随访中增大,伴有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及动态变化 ,提出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 89例手术切除的PLG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89例PLG占同期胆囊切除的 5 .5 % ,非肿瘤性息肉为 80例(89.9% ) ,合并胆囊结石者占 30 .0 %。肿瘤性息肉为 9例 (1 0 .1 % ) ,其中合并胆囊结石者占 66 .7%。胆固醇息肉占非肿瘤性息肉的 85 % ,肿瘤性息肉多为接近 1 0mm的单发病灶 ,3例胆囊癌中 2例为腺瘤癌变。结论  >1 0mm的单个PLG、短期内迅速增大的PLG、年龄较大或合并胆囊结石者应手术治疗 ;胆囊腺瘤癌变率较高 ,应尽早手术治疗。加强PLG的动态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患有胆囊结石的病人,应警惕胆囊癌的发生。据报道,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约为0.5%~1%,且随着年龄增长,胆囊癌发病率会增高。胆囊结石大于1cm者引起癌变的机会也会增多,一般认为,胆囊结石直径3cm者比直径小于1cm者引起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倍。约40%-80%的胆囊癌伴有胆结石,一般认为胆囊癌与长期患胆囊结石有关,多数的胆囊结石发生在胆囊癌之前。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特别是B超的普及应用,胆囊隆起性病变,包括胆囊息肉、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癌、胆囊肌腺病以及早期胆囊癌的发现有所增加。在我国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病变中,早期癌约占10%,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胆囊息肉样病变(PLG)98例,占同期手术切除胆囊893例的10.9%。经病理形态观察,按病变成份和性质PLA可分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两大类。前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共17例,其中良性9例,恶性8例;后者多见,共81例,占本组82.7%,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均无恶性倾向。而腺瘤和腺瘤样增生可引起恶变,应引起临床注意。上述大体形态可通过B超等影像学手段在术前得到观察。本组见7例炎性假瘤,因体积较大,基底宽,与周围界限不清在术前、术中均易与恶性肿瘤相混,常需在手术中通过快速病理检验做出正确诊断,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经病理临床分析,就PLA的手术指征,本文认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积极考虑手术:1、息肉直径>1.5cm;2、息肉基底部宽、短期复查不缩小甚至增大;3、伴有胆囊结石及临床症状;4、年龄50岁以上,息肉直径>1.0cm。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我院1986年1月~1994年11月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PLG)38例。病理诊断:(1)胆固醇性息肉18例;(2)炎性息肉12例;(3)腺瘤性息肉6例;(4)纤维性息肉2例。从形态学与病理学的性质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型:1、多发型:主要是胆固醇性息肉,其特征为多发性、直径<10mm、形态各异,病理纯属良性表现。2、单发型:指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病理特征有恶变倾向,单发、宽基底,直径>10mm。因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前者可姑息治疗,定期随访,对症处理;后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以除癌变后患。  相似文献   

9.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占同期胆囊切除的4.22%,术前B超诊断率为91.58%,其中合并结石率27.37%,合并胆囊炎45.26%;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多,占45.26%.腺瘤恶变率为14.29%.结论腺瘤性息肉易恶变,尤其是合并结石的息肉,临床诊断以B超为首选.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手术治疗呢?"是许多患者拿到B超胆囊息肉诊断单会产生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胆囊息肉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胆囊息肉是一个统称,泛指向胆囊腔突起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胆囊息肉大多为良性,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其中胆固醇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胆汁内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沉积的产物;另有少部分为肿瘤性息肉,如腺瘤性息肉、腺癌。发现与诊断胆囊息肉主要靠B  相似文献   

11.
小王在年度体检时,医生说有胆囊息肉,提示要他去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小王听别人说胆囊息肉会发生癌变,因此忧心忡忡,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往往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查B超发现的。胆囊息肉是指发生于胆囊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或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病变的总称。其形态不一,常见半球形或球形,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两者为非肿瘤性息肉,占  相似文献   

12.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症2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手术适应症。方法研究了148例手术切除直径小于20mm的胆囊息肉及120例B超检查的胆囊息肉。根据组织学、临床特征、息肉最大直径以及数目,将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分为4组,并进行对比分析。B超检查随访的胆囊息肉患者随访其息肉的大小及数目,并且分析息肉在观察期的变化。结果腺瘤的平均直径为(6.02±3.40)mm(平均值±标准差),腺癌的平均直径为(10.83±4.19)mm。97%胆固醇息肉直径小于10mm,平均(3.64±2.65)mm。肿瘤息肉有单个趋向(腺瘤,n=1.40±0.86;腺癌,n=1.15±0.42);而半数胆固醇息肉为多个(n=3.12±3.30)。但是,当息肉少于3个且直径在5~10mm时,肿瘤发生率为37%,直径小于5mm的息肉,肿瘤发生率较低,为6%。结论不管胆囊息肉的大小,若息肉少于3个时,应选择切除胆囊,治疗胆囊息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占同期胆囊切除的4.22%。术前B超诊断率为91.58%,其中合并结石率27.37%,合并胆囊炎45.26%;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多,占45.26%。腺瘤恶变率为14.29%。结论 腺瘤性息肉易恶变,尤其是合并结石的息肉,临床诊断以B超为首选。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2例 ,女 8例 ,男∶女为 1∶4 ;年龄 2 5~ 80岁 ,平均 6 2 .5岁 ,其中 >5 0岁者占 70 % (7/ 10 )。 9例合并结石 ,并存率为 90 % ,7例为多发性结石 ,2例为单发结石 ,直径均 >2cm。胆囊炎病史大于 5年者 6例 ,以发作性腹痛、腹胀为临床表现者占 70 % (7/ 10 ) ,3例以急腹症为表现 ,其中1例伴轻度黄疸。病程中分别行 1~ 10次B超检查 ,结果均无对胆囊癌有诊断意义的影像描述。1 2 手术方式及术中病理发现  10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 ,开腹手术 8例 ,其中急诊 3例 ,择期 5例 ;择期腹腔镜切除 2例。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方法:对187例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符合率和误诊率结果:187例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1.9%,误诊率为8.1%结论: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简单、价廉、准确率高、误诊率低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的诊断日益增多。胆囊息肉,确切说应称为“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因为B超仅是一种影像诊断,不是病理诊断,故B超检查反映出的只是一种胆囊壁向囊腔内隆起的赘生物,而无法明确其病变性质。根据手术后标本所做病理  相似文献   

17.
刘国萍 《工企医刊》2006,19(5):27-27
目的:分析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采用经超声检出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统计并分析。结果:超声对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正确率92%。结论:超声对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进行鉴别需结合CDFI,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径大于1.0 cm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21例直径大于1.0 cm的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行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分类行内镜下治疗,术后送病理.结果 普通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诊断息肉11例,腺瘤性息肉4例,间质瘤1例,异位胰腺1例,脂肪瘤2例,Brunner腺腺瘤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息肉10例,Brunner腺腺瘤5例,脂肪瘤2例,腺瘤性息肉2例,间质瘤1例,异位胰腺1例.结论 超声内镜对于直径大于1.0 cm的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对33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符合率90.9%,随访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符合率97.0%。结论:超声检查对于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无创、简便、经济,随访超声诊断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东营市成年居民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营市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检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对该人群PLG情况及病变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PLG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体检10 865人,其中男5 562人(51.19%),女5 303人(48.81%);年龄为28~74岁。PLG检出896例,检出率为8.25%。PLG患者的息肉直径1.9~35.0 mm,其中<5 mm占56.92%,5~<10 mm占39.96%,≥10 mm占3.13%。胆囊壁厚度0.2~2.1 cm,平均(0.31±0.07)cm;息肉单发564例(62.95%),多发332例(37.05%)。合并慢性胆囊炎者269例(30.02%),合并结石者178例(19.87%)。息肉内血流信号占比43.19%。367例(40.96%)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病理结果证实非肿瘤性息肉324例(88.28%),其中290例胆固醇性息肉;肿瘤性息肉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