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心理危机干预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大地震后,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指挥部,负责灾情汇报和培训干预人员及有关知识的宣传。随后,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对重点人群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100多次(40000人次),个别心理辅导或治疗约3000余人次,收治创伤后应激障碍200余人次;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登记、报表、快速筛查及工作人员记录工作日志。1月后的初步调查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达43%。震后灾民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多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需求量巨大。  相似文献   

2.
在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治疗的汶川地震中严重伤残儿童有严重心理创伤,表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我们参照现有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创伤的特点、身体伤残程度、家长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医院的环境,设计了儿童、家长和小儿外科医生共同参与的个别和团体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调整干预内容,通过对儿童的直接观察、家长和医生的评价,基本达到了干预目的.需要继续危机后的心理干预,并制定中、长期干预计划和切实安排,保持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受伤人员心理干预理论框架与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此次中国汶川大地震受伤人员以及救治方式等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对汶川地震受伤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发现地震伤员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中小学生更是灾害发生后身心受伤害的易感群体~([1]).地震发生后,本研究专家组人员对震中某县辖区受灾群众开展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部针对汶川大地震后全面展开灾区的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近日制定了“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其内容包括: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消毒处理;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尸体处理及心理危机干预。为配合震后医护人员对受灾者的心理干预,本刊将其方案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刊出,以指导医护人员对受灾者进行心理干预(卫生部又于2008年5月19日制定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其电子文本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请各地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任重道远我们居住的星球灾难频发。纽约9.11事件、卡特里娜飓风、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等,无一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创伤。灾区不同人群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健康重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期特刊集中发表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学者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讨这一重大灾难给灾区人群导致的心理创伤和处理对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创伤后的心理修复重建工作能更进一步得到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同时,本刊推出"心理康复特刊",以纪念在大地震中逝去的宝贵生命,也希望活下来的人能走出阴影,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可以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对人员的心理社会影响。本文从危机干预人员素质、危机干预时间、危机干预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危机干预人员严重匮乏、持续心理救援难以保障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健全。认为灾后心理干预需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重建工作,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同专业干预人员一起对受灾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完整的长期心理救援。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后人群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地震灾难在给人们生命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损伤,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震荡.他们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就能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维持应急期间的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应对灾后所出现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地震灾区伤员救治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提高我军应急作战卫勤保障工作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方法对14例来自汶川大地震中一级受灾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情况进行汇总。研究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形成、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流程、具体方法与应用、专家督导与心理文档的保管等。结果初评精神问题自评问卷(SRQ)10分以上者3例;正常者中有2倒在住院中SRQ分数由0分上升到10分、11分,被列为重点干预对象。全部伤员在两个月内,经过积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危机干预,达到国家颁布的出院诊断标准,安返回乡疗养。无一例并发PTSD以及精神病性障碍。结论掌握和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与使用时机,对整个干预工作的有效性起决定作用。本组资料作为实战的一部分,其个案具有代表性,整体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后第6周骨科地震伤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伤员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地震后第6周仍住院治疗的骨科伤员105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结果 本组伤员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5或<0.01),常见的心理问题分别是躯体化25.7%、焦虑21.9%、抑郁21.0%、恐怖18.1%.结论 地震灾害后第6周地震骨科伤员心理健康问题仍较突出,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及对伤员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