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皮素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素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合成的生物活性肽,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心血管的作用和细胞生长因子样效应。许多肿瘤细胞均可分泌内皮素,它可以促进原癌基因转录及肿瘤分化,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并随病期及治疗情况发生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预后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张弘 《齐鲁肿瘤杂志》1996,3(4):301-302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1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1是一种血管收缩因子,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内皮素-1,促使这些细胞增殖、迁移,抑制其凋亡,并通过促进VEGF分泌,协同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因此,内皮素-1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血管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素-1的治疗可以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受体A表达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i HQ  Zeng ZY  Zhang HZ  Hou JH  Mo HY  Guo X  Min HQ  Hong MH 《癌症》2005,24(5):611-615
背景与目的:内皮素受体A(endothelin A receptor,ETAR)激活参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等作用。本研究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TAR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TAR单克隆抗体对153例鼻咽癌组织中ETAR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SABC技术检测。结果:鼻咽癌ETAR的阳性率为73.9%。ETA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及临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ETAR阴性组和阳性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3.2%(P=0.029),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和57.3%(P=0.009),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9%和80.2%(P=0.228),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9%和70.4%(P=0.01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TAR表达、性别、年龄、T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无瘤生存及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AR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1促肿瘤血管新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素(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有3种异构体(ET-1,ET-2,ET-3),目前研究最多也最清楚的是ET-1,在正常组织中它通过与其受体(ETR)发挥强大的缩血管及促有丝分裂作用.近年的研究证实,ET-1及ETR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分泌和表达,并起到促进肿瘤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血管瘤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活性肽.ET家族中与肿瘤关系最密切的是ET-1,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强细胞黏附和侵袭等多方面的作用,本篇将着重就ET-1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Li JM  Wu XL  Zhu QJ  Wang QJ 《癌症》2002,21(10):1109-1111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可以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合成、释放,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ET-1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含量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测定70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ET-1表达的阳性率和含量。结果:ET-1普遍存在于星形细胞瘤,其阳性表达主要在胞浆内。Ⅳ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ET-1阳性率(86.67%和93.33%)与阳性细胞中的ET-1含量(0.1875±0.0227和0.1516±0.0134)都明显高于Ⅱ级(75.00%;0.1215±0.0116)和Ⅰ级星形细胞瘤(66.67%;0.1048±0.0143)及正常星形细胞(37.50%;0.0717±0.0074)(P<0.05,P<0.01)。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则ET-1的阳性率和含量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则ET-1的阳性率和含量越低。ET-1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3,P<0.01)。结论:ET-1可作为星形细胞瘤恶性生长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化疗药物对血浆ET的影响,以探讨ET在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正常人及33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值,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鳞癌和腺癌患者血浆ET值化疗后明显降低(P〈0.025和P〈0.01),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小细胞癌患者血浆ET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Ⅱ ̄Ⅳ期肺癌患者血浆ET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0.
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化疗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及化疗药物对血浆ET的影响 ,以探讨ET在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3 0例正常人及 3 3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值 ,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鳞癌和腺癌患者血浆ET值化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2 5和P <0 .0 1 )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而小细胞癌患者血浆ET值则无明显变化 (P >0 .0 5)。Ⅱ~Ⅳ期肺癌患者血浆ET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化疗后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化疗前、后各期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ET可能参与调控腺癌及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化疗可使该类患者血浆ET水平降低 ,而对小细胞癌则无明显影响。肺腺癌及鳞癌患者血浆ET的升高有可能成为肺癌进展期的一个临床检测及疗效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肺癌血浆、瘤组织中内皮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ndothelin ,ET)在肺癌患者血浆、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病理、临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 6 6例肺癌患者血浆和石蜡标本中ET表达 ,并将所有病例随访至 2年以上。结果 肺癌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瘤组织中ET阳性表达率高达 73% ,其含量显著高于支气管良性病变 (P <0 .0 1) ,并且分期愈晚、分化愈差、转移范围愈广 ,血浆和瘤组织中ET水平愈高 ,生存率愈低。结论 ET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血浆和瘤组织中ET表达具有一致性 ,在肺癌临床监测中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抗肝癌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肝细胞癌中COX-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转移、预后相关.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癌基因失活、改变某些与增殖及凋亡有关基因表达、影响免疫、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现综述特异性COX-2抑制剂抗肝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微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miRNA的异常表达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环氧化酶-2与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氧化酶-2在基因结构、表达调控及定位分布等方面都不同于环氧化酶-1.近几年来,流行病学、动物实验、细胞学实验等方面的证据表明,环氧化酶-2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在阐明环氧化酶-2与肿瘤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力求反映其新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微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miRNA的异常表达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RNA(microRNA)又称微小RNA、miRNA,是在转录后水平对编码蛋白质的mRNA进行调控的一族内源性非编码小RNA.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microRN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转移相关microRNA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的热点.microRNA可能给肿瘤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抗氧化二硫还原蛋白,参与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近年研究发现,Trx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细胞周期调控有关。Trx促进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合成和稳定,与氧自由基的调控密切相关,参与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在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The malignant nature of papillary and cystic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wo new cases of papillary and cystic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are reported. One patient was a 20-year-old woman with massive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and the other was a 15-year-old boy. To study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malignant potential of this tumor, the English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to obtain an additional 56 case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pain and a mass in most patients, although many are found incidentally. Jaundice, hemoperitoneum, nausea, and vomiting are unusual findings. Most patients are treated by wide resection with good results. These tumors appear to be indolent. However, 16% of patients had major organ or blood vessel invasion, and 7% had liver metastases at some tim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disease, illustrating the malignant nature of this tumor. Long-term follow-up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locally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