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重骅 《山西中医》2000,16(1):56-56
《伤寒论》附子汤,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组成,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均可获效。现将笔者应用此方的体会介绍如下。1 背恶寒附子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常可获效。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  相似文献   

2.
小议干姜附子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姜附子名方者市多见者于三书,《伤寒论》、《千金方》及《伤寒全生集》,然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以知名度而言,当首推仲景之干姜附子汤方,其方以干姜附子为名,以干姜附子为方,以干姜附子为用,方中姜附大辛大热、温阳散寒,全方无阴药相佐,纯阳无阴,药性峻猛迅急,与附子汤、四逆汤之辈同类而不同功,文章参考诸家著述,对比类方,力求理清其汤证之病机、方义,希望对是方之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詹晓欢 《光明中医》2016,(1):126-127
"三附子汤"(即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或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的简称)在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治篇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篇均有论述,但历代医家争议颇多,笔者通过拜读多位医家的注解,就三附子汤存在的疑问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所载方剂中应用附子的达十余首之多,用法可分为生用和炮制。其中应用生附子的方剂有干姜附子汤(原文61)、四逆汤(原文29,323,324)、茯苓四逆汤(原文69)、通脉四逆汤(原文317)、白通汤(原文314)、白通加猪胆汁汤(原文315)。应用炮制附子的方剂有附子汤(原文304,305)、真武汤(原文82,312)、桂枝加附子汤(原文20),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22)、芍药甘草附子汤(原文68)、桂枝附子汤(原文74)。生用附子的功效多是以其大辛大热之性而达急救回阳之功,多用于阴邪内盛格阳于外的急证、重证。而炮制附子则是取其温经复阳的功效,多用…  相似文献   

5.
等量附子不同组方中药制剂中碱性物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霖  范哲贤  李孝栋 《中草药》2016,47(24):4364-4369
目的比较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4种中药制剂(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方法以乌头碱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或检测,分别获得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质量浓度均为附子生药0.2 g/m L)中的碱性物质在200~60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A)-波长曲线下面积(吸波面积)和415 nm下溴甲酚绿比色法的A值,计算碱性物质量,并对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吸波面积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获得的结果均准确可信、方法可行,线性方程分别为吸波面积法Y=0.145 42 X+3.240 4,r=0.999 3;溴甲酚绿比色法Y=0.008 63 X+0.006 57,r=0.999 5;吸波面积法获得的单一附子汤、姜附汤、四逆汤和参附注射液中的整体碱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1 137.992、2 907.120、2 455.611、298.208μg/m L,而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得的只是乌头碱类的碱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93.824、447.767、343.804、38.382μg/m L;前者的质量浓度比后者的大得多,但均符合姜附汤四逆汤单一附子汤参附注射液的质量浓度趋势。结论等量附子不同组方的中药制剂中碱性物质的质量浓度不同,吸波面积法测得的整体碱性物质质量浓度比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得的乌头碱类碱性物质质量浓度更全面,对附子中药制剂的配伍机制、量效关系和安全性研究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对风湿三附子汤的论述详见于《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历代医家对于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病证解读仁智互见,尤以白术附子汤为著.通过对其方证进行探讨,试析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发病机制与治法,以便对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认为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乃内外合邪致病,治疗均旨在取微汗之义,注重顾护里气.然发汗太过,风邪虽去,病必不除,湿邪辗转,流滞皮下而现白术附子汤证.两方虽然症状相同,但是证候不同,病理反映亦不同.然药随方变,而方随证转,故制方加减用药应当以证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邱明义,曹远礼,俞良栋,李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均为《伤寒论》之方,三方均有止痛之功。为了验证三方的镇痛作用,特作如下有关实验。1实验材料1.1药物附子汤(附...  相似文献   

8.
附子的效用与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附子的效用附子温阳益火 ,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 ,大汗亡阳 ,吐利厥逆 ,心腹冷痛 ,脾泄冷痢 ,脚气水肿 ,风寒湿痹 ,拘挛 ,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之得当 ,其效甚捷。古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 ,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 ,用附子有 2 0方 37条[1 ] ,《金匮要略》有 1 1方 1 6条[2 ] ,著名的方剂如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 ,沿用至今 ,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至于近代名家善用附子者更是数不胜数。上海中医研究班施赛珠总结姜…  相似文献   

9.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49-1050
3 常用配伍四逆汤是以附子为主的代表方剂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 ,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 ,毒性大大降低。此是附子的最重要配伍 ,又称“仲景附子配伍法”。考火神派诸家如吴佩衡、范中林等用附子时 ,最常见的配方就是四逆汤 ,吴佩衡更经常加入肉桂 ,称为“回阳饮”。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 ,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熔于一炉 ,功在温补脾阳 ,攻下冷积 ,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 ,疗效很好。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 ,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 ,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还…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澧县纺织厂职工医院(415500)郭作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组成。笔者遵从“少阴偏阳虚”之变化机理,在临床中见少阴为主的证候,又复兼外表的症状者,均以本...  相似文献   

11.
三附子汤是仲景创制的有名的风湿三方,近来有较多的临床报道显示三方在治疗痹证方面有不可忽视的效果,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痹证总有效率可达到91%,用甘草附子汤治疗其总有效率更是可以达到95%。本文根据临床报道整理了一些病例,并就这些病例对三附子汤的功效和痹证的临床治疗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良标  叶益丰 《河南中医》1995,15(4):214-214
经方临床运用李良标,叶益丰浙江省松阳县古市医院(323406)主题词大黄附子汤/治疗应用,胆结石/中医药疗法,当归四逆汤/治疗应用,雷诺病/中医药疗法1大黄附子汤治胆石症朱某某,男,51岁。1993年8月18日诊。右胁胀痛反复发作4年,经医院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耳鼻喉科中的运用湘潭市房产局卫生所(411100)彭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烧附子一枚”组成。本方原为少阴伤寒而设。其证外涉太阳,内连少阴,用温经发汗之法以表里两治。此方温...  相似文献   

14.
李巧莹  于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68-1269
《伤寒论》《温病学》《景岳全书》中含有附子的方剂有右归丸、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回阳救急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等.古人通过调整附子的剂量和配伍方法,扩展了温里剂附子之功效.附子能补火助阳,治疗阳虚之证;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是治疗生命垂危之亡阳证的主药;附子辛热温通,可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临床多加减应用于寒湿阻于经络,周身骨节疼痛.且用于寒性阴疽,漫肿不溃以通经除湿,广泛应用于湿温之证.  相似文献   

15.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旁生块根的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附子味辛、甘,大热燥烈,有毒,主入心、肾、脾经。其气味俱厚,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引火归原等功效。最善治阴盛阳衰,大汗亡阳,吐利厥逆,虚寒泻痢,及沉寒痼冷之疾。《伤寒论》运用附子的方剂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生附子组配四逆汤颗粒剂、制附片组配四逆汤颗粒剂及常规四逆汤汤剂3种中药复方制剂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120例肾阳虚患者随机分成3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生附子组配组治愈率为7.5%,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22.5%,总有效率为100%.制附片组配组显效率为20%,有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100%.常规四逆汤汤剂组治愈率为2.5%,显效率为32.5%,有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处理生附子组配组与制附子组配组、常规四逆汤汤剂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附子组配组疗效指标优于两对照组,在验证《伤寒论》四逆汤的原创性及有效性的同时,为临床治疗危、重、急、疑难病种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增效、优质、可控的回归古原方配伍原貌的现代剂型.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方中麻黄辛透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散寒止痛,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使发汗而不伤正,再加细辛通彻表里,外助麻黄解表,内助附子散阴寒,三味合用,而使温阳发汗并行,达到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风湿三附子汤,乃指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称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其中前面方主治风湿留着肌肉证,后者主治风湿留着关节证。三方均以附子为主药,但用量上甘草附子汤较其他两方为少。桂枝、白术附子汤均治风湿留着肌肉运用上有何区别?甘草附子汤较其他两方证为重,为何反减附子用量?对于这些问题,后世注家多语焉欠详,或不了了之。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注本虽有论及,但某些提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兹不揣愚陋略陈管见如次。1 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之区别《伤寒论》179条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  相似文献   

19.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时,因证属表阳虚,风邪偏盛,风湿之邪相搏在表,治宜速决,故用附子三枚,佐甘草二两以缓其烈性,重用桂枝达四两,以温经通阳,使风湿之邪得阳气蒸发而从外散发。用白术附子汤时,因表阳气虚,湿邪偏盛,故用附子一枚半,并减甘草之量为一两,去前方辛散之桂枝,加白术苦温燥湿,共逐皮间水气,此为因势利导之法。用甘草附子汤时,因表里阳气皆虚,风湿俱盛,但以风邪为主,故治宜标本兼顾,风湿同治,方中用附子二枚、炙甘草二两,此为缓兵之计,而用桂枝达四两,以祛在表之风邪,合白术以除在里之湿邪,使风湿之邪从内外分解。从《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出,附子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用于治疗痹证、少阴病、霍乱、水气、痰饮等证。而究其根本病机不过虚实两端:虚,主要为阳气虚,可涉及肺、脾、心、肾;实,主要是寒湿痹阻,涉及脾及经络。因主治病证不同,"三附子汤"用药、配伍通变化裁十分讲究,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20.
浅谈《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辉 《河北中医》1999,21(3):159-160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证有不同的解释,在分析桂枝附子汤证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简释,并对方中白术的功效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