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穆俊霞  张灿玾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47-1048
《素问释义》由张琦注于道光九年,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校注本。该书注解简洁,部分注文精辟且有新意,对国内外的《内经》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素问释义》注文进行研究,认为张琦注释《素问》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批判地继承前人注文;以阐释医理为主;酌加按语;注有详略;评议篇文;文义未详者,存疑待考或仅提出倾向性意见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素问释义>由张琦注于道光九年,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校注本.该书注解简洁,部分注文精辟且有新意,对国内外的<内经>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素问释义>注文进行研究,认为张琦注释<素问>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批判地继承前人注文;以阐释医理为主;酌加按语;注有详略;评议篇文;文义未详者,存疑待考或仅提出倾向性意见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归纳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证候病机特点,为指导精神分裂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近5年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论治病例1659例。结果:癫病辨证分型中以痰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为多见,狂病中以痰火内扰型、阴虚火旺型、痰结血瘀型最为多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临床辨证应以阴阳为总纲,从痰、瘀、气、血、郁、虚六大病理因素分期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4.
头痛是指整个头部的疼痛或头的前、后、偏侧部的疼痛。在临床上为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之中。《黄帝内经素问》所论的头痛,散见于18篇。本文就有关头痛的命名、病因、辨证和治法等几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刻本《素问》探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亡篇一卷,金刻本。今存卷三至卷五、卷十一至卷十八、卷二十、亡篇一卷,共十三卷。卷三首页“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三”标题下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方印图章,则此书一九四九年前原藏国立北平图书馆,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图书馆于此书封面写有如下鉴定文字:“黄帝  相似文献   

6.
刘含  王洪琦 《光明中医》2012,27(12):2402-2403
脏腑分证认识疾病是《黄帝内经》的特点之一,有关脏腑分证的记载分散在多篇,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病篇,以系统阐明该书如何从不同角度和病证根据脏腑分证论治疾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分析《素问.刺腰痛篇》中几组典型脉证,对诸脉的经脉归属进行推定,认为对于相似症状的辨识,须联系前后症,结合经脉循行、病候,脏腑生理、病理表现,并对关键字词详加训释,才可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田晋蕃是晚清时期汇通派医家代表,但他的《内经素问校证》却是一部具有乾嘉学派考据风格的著作。田晋蕃灵活运用传统训诂学方法,使得训诂卓有见地,信而有征。尤其突出的是他精熟古音,广泛参照清代形成的古音学成果,熟练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大法来破假借、究韵语、示同源,以古音求古义,论证精洽,解释了历代以来众所争讼的疑问,修订和补充了前人校注研究《素问》的成果,这对研究和校勘《素问》及研究传统训诂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彭达池 《中医研究》2006,19(11):56-56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相似文献   

10.
林支穹  余王琴  杜仲燕 《新中医》2019,51(12):58-61
简版: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营分证的特色与经验,为临床诊治营分证提供借鉴。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相关医案记载的方剂和药物,对相关药物的出现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营分证典型病案共43例,涉及药物73味,其中清热药最多,达35.62%。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营分证以“清营凉血滋液、透热转气、开透郁闭”为原则,可为现代营分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内经》毒论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内经》毒论回顾《内经》中对毒的论述,主要集中于《素问》部分,共有12篇34处。大致对毒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病因之毒此所称的病因之毒,主要指六淫之毒或外毒,但也暗示有内涵更深邃的“毒”。如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所论之毒当属于六淫之毒或外毒,“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的前半部分所论之毒,既属于药物之毒的范畴,也属于病因学的范畴之毒,且有更多的内涵。并指出:“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  相似文献   

12.
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始末。对《内经》象思维特点进行诠释和解读,抽提《内经》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认知过程,从科学视角对象思维的特点和具体体现予以分析,《内经》象思维特点具有有象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分析《内经》中象思维,在理论、诊法、药物、治疗方面"天人合一"均有体现。研究象思维可以阐明中医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探知中医理论的认知方法 ,恢复中医原貌,实现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现代,“病机”一词的解释具有浓厚的现代医学气息,“病机”就是“病理”,但病机之“机”与机理显然不是同一含义。对“病机”的认识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病机”中“机”的认识,“机”引中义多达20余种。在《内经》中,“机”的应用达30多处,含义也比较多,从字面上讲,《内经》中所说的“病机”的“机”为机要,关键点之意,“病机”意为“疾病病变的关键点”。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病机,五脏六腑的虚实改变,风寒暑湿燥火的虚实真假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就是病机。概括而言,《内经》病机理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纲领性病机理论,概括了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等特性要素;一类是具体疾病的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全程疾病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也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黄帝内经》的主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4,20(3):36-40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重要的奠基经典著作 ,它所构建的中医学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医学体系 ,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1.“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 ;2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平人者不病”的心身健康观 ;3.“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的自然死亡观 ;4 .生克制化 ,追求平衡的生理病理观 ;5 .“生病起于过用”,“反常则灾害至矣”的动态疾病观 ;6 .治病求本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的协调治疗观 ;7.“阴平阳秘”,“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动预防观 ;8.顺应环境四时 ,“形与气相任则寿”,“志闲而少欲”的达观养生观。  相似文献   

16.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现代,“病机”一词的解释具有浓厚的现代医学气息,“病机”就是“病理”,但病机之“机”与机理显然不是同一含义。对“病机”的认识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病机”中“机”的认识,“机”引申义多达20余种。在《内经》中,“机”的应用达30多处,含义也比较多,从字面上讲,《内经》中所说的“病机”的“机”为机要,关键点之意,“病机”意为“疾病病变的关键点”。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病机,五脏六腑的虚实改变,风寒暑湿燥火的虚实真假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就是病机。概括而言,《内经》病机理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纲领性病机理论,概括了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等特性要素;一类是具体疾病的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全程疾病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针灸系统疗法主要包含单纯针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疗法等各种疗法,研究针灸系统疗法,当首选《黄帝内经》。纵观《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的条文,主要包含单纯针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疗法等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尤重针刺,该书详细论述了针刺的作用与原则、取穴以及适应症、针刺补泻、针刺禁忌等内容,且强调针刺中"神"的重要作用。正所谓"针所不及,灸之所宜",灸法能够温经散寒,弥补针刺的不足,放血疗法与火针在当时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18.
《内经》对"五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中医学重要的概念。《内经》虽无“五神”一词,然神分为五而分藏于五脏,源于《内经[》1]。本文试对《内经》中有关“五神”内涵及其界定的论述,加以分析。1神“神”在《内经》中含义不一。就人的心理活动而言,神则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9.
《内经》藏象理论的社会官制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以君臣相傅论脏腑,同中国社会制度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官制源于传统文化,而官制文化又作为文化背景对藏象理论产生一定影响.如<论语·季氏>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至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主张复周礼,维持君臣父子格局,提倡社会、家庭君主制、等级制,一切认识事物的方法、行为的准则均按此"礼"进行.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也影响到对人体本身的认识,促成了对人身之主宰、君主观念的建立.<素问·灵兰秘典论>有关"十二官"的论述,就是运用"社会关系模式"来类比说明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将腧穴定义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多处条文又以"络"代指腧穴,因此腧穴应是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正气经腧穴在经脉络脉间往返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