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多梗死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和患病率。方法:以脑部CT或MRI检查有脑梗死而无相关临床症状诊断为SCI,设对照组,随访10年,分别观察MID患病率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组MID患病率为48.30%,对照组24%,两组差异显(P<0.01)。相关因素两组均以高血压病为首。结论:SCI临床并非少见,在伴有考虑MID。  相似文献   

2.
老年多梗塞性痴呆的性激素变化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多梗塞性痴呆 (MID)的性激素。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 MID46例,老年非痴呆脑梗塞 (CI)6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 38例。结果 男性和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睾酮 (T)值下降, E2/T增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男性 MID组雌二醇 (E2)高于对照组。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T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女性 E2更明显下降,催乳素 (PRL)和孕酮 (RPO)及 E2/T值无显著性差异。男性上 NID与 CI组分别比较 T、 PRO、 E2/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 MID与 CI都存在着性激素失衡,其中男性以 E2/T增高,女性以 E2降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定正超  姜丹 《现代康复》2001,5(1):54-55
目的 研究老年多梗塞性痴呆(MID)的性激素。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MID46例,老年非痴呆脑梗塞(CI)6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38例。结果 男性和女性MID组和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睾酮(T)值下降,E2/T增高,均有显性差异,男性MID组雌二醇(E2)高于对照组。女性MID组和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值下降,有显性差异,女性E2更明显下降,催乳素9PRL)和孕酮(RPO)及E2/T值无显性差异。男性上NID与CI组分别比较T、PRO、E2/T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老年MID与CI都存在着性激素失衡,其中男性以E2/T增高,妇性以E2降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东  王景周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78-1579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及55例MID患血清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与DSM-IV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 性发作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CT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司娟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93-6993
目的 探讨多发梗死灶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的临床相关因素及脑电图和脑CT变化的特征。方法:对34例MID患者(MID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既往史、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D组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次脑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0.01)。MID组脑电图异常率82%,α节律变慢出现弥漫性0和8波增多,波幅降低。CT和MRI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脑萎缩、脑室系统有扩大现象。结论文化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座中引起的多灶性梗死性痴呆(MID)患病率。方法:采用HDS和achinski评分法对56例MID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得分22-35.5分23例,10.2-21.5分19例,0-10分14例,合并冠心病42例,高血压39例,糖尿病33例。CT、MRI显示基底节区梗死31例(55.365)。EEG异常率63.89%,血液流变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MID患病率68.29%,71-75岁得分最低,患病率亦最高,卒中次数与痴呆患病率呈正比,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区,丘脑多见。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大多是由于多发脑梗塞所致的多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简称MID),近年来随着CT 的广泛应用,对于MID 的认识不断提高,然而,关于CT 在MID 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际临床价值,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28例MID 患者和17例多梗塞非痴呆患者的脑CT 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寻找MID 的脑CT 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郦楠  林乐理 《现代康复》1998,2(8):801-801
我国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在众多脑血管疾病中.多梗塞性痴呆(MID)更为多见.并且其它痴呆如:Alzheimer常合并有脑血管疾病.所以又将MID称之为动脉硬化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而MID的主要临床症状: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表情淡漠等,迄今为止在治疗MID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自从50年代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以来.随之又先后有几种神经营养因子被发现,其中已被鉴定的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素-4(NT-4)、神经营养素-5(NT-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RGNTF)、睫状节神经细胞诱向因子(CNIF)。常为人们所了解的神经营养因子是β-NGF。它是由118个碱性氨基酸构成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Vasculardementia(VD)isanacquiredsyndromeofmentalim-pairmentresultingfromcerebralbloodvesseldisease.Multi-infarctdementia(MID)isamostcommonformofVD,butlimitedinformationisavailableonthepathophysiology.However,itisunclearwhethercentralandplasmainsulinlevelsareabnormalinMIDandwhethertheseabnormalitiesarerelatedtotheseverityofdementia.WethereforeinvestigatedtheplasmaandCSFinsulinlevelsin55MIDand72CItogainfurtherinsightintothepathophysiologyofMID.1Subjectsandmothods1.1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25一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m)和骨钙素(N—MID)对诊断骨质疏松(O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骨质疏松患者、24例骨质减少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PTH、N—MID水平,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OP组门H和N—MID为62.45±2.98ng/ml、31.394-2.73μmol/ml,明显高于骨质减少组和健康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组25-OHD3水平为10.63±1.69ng/ml,低于对照组。但与骨质减少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协0.05),但骨质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Z(P〈0.05)。f21对0P组25-OHD3、咖水平做散点图分析两者在骨质疏松患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为零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3、PTH水平明显增高.联合检测25-OHD3、PTH、N—MID对诊断骨质疏松及鉴别其发展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灶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的临床相关因素及脑电图和脑CT变化的特征。方法:对34例MID患者(MID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既往史、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D组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次脑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MID组脑电图异常率82%,α节律变慢出现弥漫性θ和δ波增多,波幅降低。CT和MRI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脑萎缩、脑室系统有扩大现象。结论文化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者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多梗死性痴呆患者痴呆程度和CT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罗华  熊先骥 《现代康复》2001,5(5):32-33
目的:探讨多梗死性痴呆(MID)患痴呆程度和C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MID轻度痴呆、40例中度痴呆,38例重度痴呆患脑梗死体积、部位及脑萎缩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D患脑梗死体积和痴呆程度关系密切,梗死体积越大,痴呆越重。重度痴呆患脑萎缩较轻度、中度痴呆患更明显。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灶部位无对应关系。结论:脑梗死体积及脑萎缩是影响MID患痴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多梗死性痴呆患者痴呆程度和CT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痴呆程度和C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MID轻度痴呆、40例中度痴呆,38例重度痴呆患者脑梗死体积、部位及脑萎缩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D患者脑梗死体积和痴呆程度关系密切,梗死体积越大,痴呆越重。重度痴呆患者脑萎缩较轻度、中度痴呆患者更明显。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灶部位无对应关系。结论脑梗死体积及脑萎缩是影响MID患者痴呆程度的重要国素。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Tau蛋白测定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诸兴明  王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09-19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脑脊液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8例AD、16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19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结果 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AD组与MID组间及A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MI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意义(P>0.05)。AD组患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随年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轻、中、重度痴呆患间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脑脊液Tau蛋白的升高有助于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者及55例MID患者血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痴呆是一种感知障碍的综合征,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称为血管性痴呆(VD),据文献报告,VD在老年人中患病率为3.96%,占全部痴呆的2/3,VD中,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对于MID的早期诊断,脑CT、MRI是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之一。因此,正确认识MID的CT、MRI特征,对于MID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1992年1月至1997年5月,我科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痴呆量表检查,发现MID患者100例,并同时对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MCI)100例进行分析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和患病率。方法以脑部CT或MRI检查有脑梗死而无相关临床症状者诊断为SCI,设对照组,随访10年,分别观察MID患病率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组MID患病率为48.30%,对照组24%,两组差异显著(P<0.01)。相关因素两组均以高血压病为首。结论SCI临床并非少见,在伴有脑血管相关因素时出现记忆、认知和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应首先考虑MID。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初发年龄在40岁以后,脑CT证实有脑萎缩患者64例,其中AD14例,MID8侧。两者比较,MID的临床病程经过更不典型,CT显示AD病人的脑室扩大似更突出。6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AD和MID的WAIS-RC结果显示,两者在全量表,语言量表,操作量表和各分测验量表分间虽无明显区别,但分别对AD和MID的各分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AD的相似性得分低,其次是数符和图片排列;MID的B因子的分测验得分较A、C因子低,尤其是图片排列,图画填充和木块图案较低,可能提示AD的智能减退更全面,而MID的智能减退不平行,表现为操作和运动协调的能力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