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牟××、男、干部。因反复头痛、头发胀多年,午后加重,曾按痰湿头痛治疗无效。一年后疼痛如针刺,失眠,唇青紫、苔白,脉细数。诊为瘀血头痛,以活血化瘀为治。处方:当归10克生地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柴胡10克桃仁10克白芷10克首乌15克寄生15克防风15克益母草10克服本方二剂后,  相似文献   

2.
嗜睡治验     
单××女32岁1983年9月2日诊。自述近4年来每天睡15~17个小时,仍感困倦难当,伴两目干涩,头重耳鸣,口干欲饮,饮入则吐,平素喜唾。舌质淡,舌苔薄白微腻,脉滑而少力。证属痰湿内蕴,中阳被遏。处方:柴胡8克鸡内金15克生白芍15克白术12克广陈皮9克白芥子6克云苓20克。  相似文献   

3.
一、脾虚气滞代××,男,44岁。1986年4月7日诊,腹胀半年余,近来日渐加重,弯腰亦感困难,午后尤甚,纳可,大便初硬后溏,矢气臭秽,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沉。辨证为脾虚气滞,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厚朴、黄芪各30克,法夏、白术、干姜各10克,甘草5克,泡参、茯苓各15克。服3剂,腹胀消失。  相似文献   

4.
廖××,女,45岁,农民。1986年5月12日诊。患者自述:近月来双上胞下垂,无力提起。刻诊:除上症外,兼有头昏,神倦乏力,食欲不振。查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脉症合参,辨为脾虚气陷。治以益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克,白术、当归各15克,陈皮12克,潞党参、粉葛根各30克,柴胡、升麻、甘草各10克。2剂,水煎服。复诊:上方  相似文献   

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源《伤寒论》太阴病篇。功效温阳健脾、宽中消满。用于汗后脾虚、痰湿内生、气机壅滞所致的脘腹胀满证。吾临床用于年老便秘、呕逆效佳,兹举二例: 一、老年性便秘旭××,男,76岁。1985年9月15日诊。大便坚涩难下,腹胀满已一月。曾以西药之果  相似文献   

6.
王××、男、53岁、干部1977年4月16日初诊。自述二年前发现右胸胁下胀痛,胃脘痞闷不舒食欲不振,经××医院诊断为早期肝硬化。住院治疗,效果不大。患者求愈心切,找中医求治,检查:胸胁胀痛,肝大三横指,中等硬,胃脘痞闷,气逆不舒,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弦。诊断:肝郁脾虚症。治则:疏郁活血,散结通络,平肝健脾。处方:郁金15克香附15克丹参25克元胡15克当归2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内金15克莪术15克山甲15克牡蛎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六付。  相似文献   

7.
一、水肿李××,男,21岁。81年6月4日诊。十余日前发生眼睑及全身凹陷性水肿,伴无汗,气短,尿少,身倦乏力,舌淡有齿痕,脉浮。证属肺气不宣,脾虚不运,水湿泛溢肌肤。宜宣降肺气,健脾利水。拟麻黄加术汤加味:麻黄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车前子(包)12克、生姜5片。服五剂后,水肿明显减轻。复以前方加生黄芪15克。又服五剂,水肿俱消。  相似文献   

8.
血精治验     
例1.张××,男,35岁。1983年3月25日诊。近三月来,发现排血性精液,伴见腰部酸软疼痛,少腹拘急阵痛,尿频而少,甚至排尿困难。检查精液: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诊为湿热内扰,邪入精室,追血外出。治用清热利湿,育阴止血。方处石苇散加味:石苇15克、冬葵子15克、瞿麦20克、车前子15克、滑石15克、地榆炭30克、粉丹15克、知母12克。服10剂后,诸症悉除。例2.李××,男,40岁。1983年4月8  相似文献   

9.
张××,女,25岁。1984年3月4日诊。营卫不和:经停两月,出现呕吐,恶食,头昏,头痛,微有寒热,汗出,一身尽痛。查:舌淡,苔白,脉滑。诊为恶阻。拟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半夏15克,鲜苏叶10克,1剂效,2剂愈。申××,女,22岁。1984年6月诊。肝热气逆:停经两月,出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  相似文献   

10.
处方及用法:椿白皮15克,白茅根30克,马齿苋10克,神曲15克。水煎服,日服二次。治验举例:李××,女,34岁,社员。1981年9月10日来诊,据诉自1981年1月份  相似文献   

11.
一、王××,男,26岁,75年3月20日诊。自述:昨夜失眠,作恶梦,翌晨头晕,心烦,洗漱时发现头部有三块铜钱大的区域,头发全部脱落。诊见:身体壮实,舌质紫黯有瘀点,苔薄黄,舌下静脉紫青屈曲,脉弦数。诊为斑秃,为瘀血所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15克、川芎15克、生地15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枳壳6克、桔梗6克、  相似文献   

12.
白术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临床多取其补脾益气、燥湿、固表止汗、安胎之用,鲜见用于便秘治疗。笔者随老中医临证侍诊,其辨证索源,尤擅用治虚人便秘,莫不随手取效,随录两则,以飨同道: 杨××,男性,69岁。89年中风偏瘫后,苦于便难,近日渐甚,大便数日至十数日一行,每便必用开塞露或灌肠。遂来诊:皮肤干涩,腹胀难忍,纳呆嗳气,溲赤便结,舌绛苔白厚,脉弦缓。以其脾虚气滞,滞填中焦,枢机不利,传化迟缓,糟粕久留,成为燥结,遂处以橘半六君汤加减: 党参20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炙甘草10克,生自术30克,榔片15克,玄参15克,紫苑15克。嘱服三剂。二诊曰:服药二剂,大便自解。思食欲饮,腹胀已轻,余同前。遂以原方加砂仁15克,隔日一剂,服以善后,追访一年余,患者大便如常,已  相似文献   

13.
从1980年始,笔者用活络效灵丹随证加减,治疗痹证72例,疗程短者5天、长者20天,结果全部治愈。现择验案一则如下: 黄××,女,43岁。1982年12月6日初诊。1981年秋,突觉两膝关节疼痛,逐渐延及全身大关节肿痛,经诊查为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月余无效。转求中医治疗。诊见:家人挽扶来诊,关节疼痛有凉麻感,得热稍缓,下肢尤甚,舌苔薄白,脉弦紧。诊为痛痹。处方:当归25克丹参25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附子20克川乌15克羌活15克白术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  相似文献   

14.
向××,男,9岁。1984年1月6日诊治。患儿于半月前患皮肤脓疮,继而发生全身浮肿。当地医院检查诊为“急性肾炎”。经用消炎利尿治疗罔效。刻诊:目窠浮肿,面色痿黄,小便短少,脉缓舌淡。尿检:蛋白(十)。此证本属风水,只因迭经利尿行水,有降无升,致使脾虚不运,中气下陷,“水惟畏土,其制在脾”,今脾虚土不制水而反为水克,导致脾虚水泛。治宜健脾益气,化气行水。拟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20克,当归6克,党参、白术  相似文献   

15.
例1.范××,男,8岁。81年11月10日诊。近一月来,患者入睡后头部及全身出冷汗,湿透衬衣,醒后汗出渐止。伴见体倦神疲,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手足欠温,舌淡苔白,脉缓弱。脉症合参,该盗汗非阴虚所致,乃脾虚气衰,卫阳不固,阴乘阳分,津液外泄而为盗汗。拟温脾益气,固卫敛汗治之。拟理中汤合牡蛎散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黄芪20克,牡蛎15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15克,山药20克,五味子10克,二芽各15克,炙甘草4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炎多以健脾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方用实脾饮和真武汤随证加减化裁:茯苓20克、白术20克、生姜皮15克、木瓜15克、木香10克、甘草6克、青皮15克、白芍15克、附片15克(布包先煎30分钟)、淫羊藿20克、大腹皮15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陈××,男,54岁。1980年8月3日诊,双下肢及颜面浮肿八年多,时肿时消,经多方治疗未愈,三天前因洗澡受凉后,浮肿渐加重。诊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少气懒言,  相似文献   

17.
崩漏一则     
李××,女,21岁。1987年5月6日诊。经来一月未尽,经行无定期,量多质清,血色淡红,气短心悸,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体胖,脉虚大。此为脾虚不能统血,冲任不固所致之崩漏症。治宜益气摄血,兼固冲任。方药:潞参、白术、炙黄芪、茯苓、炒枣仁、当归、炒白芍、生地、茜草根炭各15克,炙甘草、丹皮各10克,乌贼骨20克。服药2剂后,五天基本经净,  相似文献   

18.
杜××,女,19岁。1984年4月7日赴诊。主诉:双足踝肿痛三年,步行艰辛,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变化,××医院诊为“穿踝疽”。余诊:“脚肿如脱”,穿41码文鞋,踝处扪之发烧,时时酸重痛,经来血少,每多迟至,舌苔淡白,两边青紫,脉沉涩。诊断:历节病。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0克,麻黄、防风各6克,白芍、白术各12克,附子15克(先煎十分钟),甘草6克,生姜9克。3剂后足踝肿痛  相似文献   

19.
孙××,女,24岁。1973年3月16日诊。五日前临产冒雨来院,次日分娩后昏迷,经抢救苏醒后双目失明,应邀诊治。现症头痛烦躁,不恶寒,无身痛,但呕吐频频,吐出白色痰涎,大便结,恶露少,双目失明。舌微胖苔白,脉浮大而虚。证属太阳蓄血兼痰湿犯胃。先予化痰和胃:法夏15克,云苓12克,化红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服2剂后,呕吐止,稍可进食,余证及脉舌同前。改用下方:桃仁  相似文献   

20.
<正> 刘××,男,44岁。80年2月29日初诊。患吐涎沫1年余,经多方中、西、草药治疗不效,转余诊治。证见头昏乏力,口干但不欲饮水,下午时脚肿,尿少而频,脐下跳动,面色萎黄。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脾虚不运,气化不利。治宜健脾渗湿,温阳化气。拟以五苓散加味:泽泻15克、猪苓15克、茯苓30克、自术30克、桂枝24克、陈皮12克、法半夏15克,连服两剂。复诊:服后吐涎沫减少,仍口干不欲饮水,脉细缓,舌质淡,苔薄白。方已对证,治疗仍守前法。按前方再加苡仁30克,连服4剂。三诊:吐涎沫之症已完全停止,诸证亦痊愈。该证仅服药6剂,久治不效之证竟获显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钟××,女,36岁。80年3月5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