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霁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8-648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X线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确诊,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死亡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1.7%。术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的随访发现,良性肿瘤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术后化疗或放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发生脑部转移3例,肺部转移1例。讨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患者及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手术方式,术中操作应仔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胸骨正中切口及前外侧切口应用最多,肿瘤全切除手术37例,肿瘤姑息性切除手术15例;术后进行为期1—5年随访,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均无复发,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良;3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和肿瘤多发性远处转移所致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尽早展开手术治疗,且术后应给予综合性治疗,以便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外侧开胸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和前外侧切口为最常用手术方式。32例患者进行肿瘤全切除治疗,13例患者进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治疗。术后随访,良性肿瘤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很好,恶性肿瘤患者2例术后发生转移。3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一量确诊后,需要尽早给予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给予患者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冯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3-25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例需中转4~6cm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囊肿各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9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4例,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术后生存及复发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率为80% (4/5),恶性肿瘤完全切除率为57.1% (8/14),同时合并邻近脏器切除5例,为35.6% (5/14).超声、CT及MR的诊断率分别为89.5%、93.3%及100%.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并尽可能做完整切除,复发者条件允许进行再次手术.超声联合CT检查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的主要检查方法,MR检查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3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4例,畸胎瘤10例,胸腺瘤6例,淋巴瘤4例。完全肿瘤切除31例(91.2%),3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术(8.8%),死亡率为0。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其首选诊治方法 ,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应注意术后综合治疗及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 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飞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70-87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4月-2007年4月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肿瘤直径(15.5±5.5)cm,均经手术治疗完整切除,且经病理证实。获随访5例,随访时间6年。5例生存期〉5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复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6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6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死亡情况,4例术后肺水肿,2例重症肌无力,62例经随访,良性肿瘤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 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需及早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伟强  周涵  董伟达 《江苏医药》2015,41(3):328-329,373
目的 探讨经口径路切除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口径路切除的24例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9例混合瘤,4例脂肪瘤.肿瘤大小4.0 cm×3.0 cm×3.0 cm至11.0 cm×9.1 cm×8.5 cm.结果 24例咽旁间隙肿瘤均经口径路完整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术后随访8个月-4年,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经口径路切除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该类型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胸部CT与X线检查确诊,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46例患者保持随访,随访率为95.83%。良性肿瘤患者无病情复发;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例中,7例在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例患者持续药物治疗18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11例,发生脑部转移2例,肺部转移为1例,均进行化疗与放疗的维持治疗,效果良好,没有进行再次手术。结论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术前应当进行胸部CT与X线确诊,确定发病部分,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因触及上腹部包块就诊,1例有腹胀症状,1例无症状。肿瘤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最大直径13cm,平均6.4cm。肿瘤标记物均无异常。5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可治愈且预后良好。B超、CT等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为临床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复杂纵隔肿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死亡2例,死亡率12.5%。结论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比普通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难度大、风险性高,应根据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准确选择手术切口和术式,完整的切除瘤体,是提高临床治愈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株洲市一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0例,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结果对60例患者术后随访24~50个月,54例患者痊愈,6例复发,其中Ⅲ期4例,Ⅱ期2例,没有恶变病例,复发率为10.0%。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只要操作者能够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根据病变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准确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彻底切除病变部位,术后定期随访,就能达到有效治疗同时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13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6个月一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临床特点、处理原则,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1年11月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51例,28例保守治疗: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2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无效,改行手术治疗:其中传统开胸手术治疗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5~8 cm)8例,单纯胸腔镜手术9例,并都同期行胸膜固定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全部治愈.结论 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应积极予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胸膜固定术可靠有效;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术恢复快、损伤小,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治疗胸部疾病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选取1997年1月到2010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的胸部疾病住院患者152例,其中男103例,女49例;年龄17—76岁,中位年龄56岁。所患胸部疾病的构成特点为肺癌102例(stageⅡ期74例、stagema期28例),支气管扩张9例,肺大疱23例,肺良性肿物11例,纵隔肿瘤7例。尝试用腹腔镜系统、部分内镜器械及普通的开胸器械,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即在腹腔镜操作时做一小切口将手指或一只手伸人胸腔内,协助腹腔镜操作器械作探查、解剖分离、切割或钳夹等操作,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腔镜手术。结果152例患者中行左肺叶全切除术7例,部分肺叶切除术104例,肺大疱切除术23例,肺良性肿物楔形切除术1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7例;合并部分心房切除2例,淋巴结清扫术102例。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25~130rain,中位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60—600ml,中位出血量160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5~19d,中位住院时间为10d。手术当日引流量平均为130ml,以后逐渐减少。大多患者48h后胸液基本变为黄色。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利用现有的腔镜设备,开展了胸外科的微创伤手术。该方法具有容易掌握,操作简便,费用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好的特点。既解决了传统胸科手术损伤大,术后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的问题,又降低了住院费用,对基层医院胸外科临床普及应用腔镜技术和微创手术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肢体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25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临床效果行肿瘤的广泛切除人工肿瘤关节置换保肢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化疗,根据肿瘤坏死率大小决定术后化疗方案,对肿瘤坏死率≥90%者,继续术前化疗方案;对术前化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坏死率<90%的患者术后化疗加用依托泊苷或更改化疗方案。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25例中2例术前化疗临床效果差,行截肢术,其余23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关节置换治疗,5年带瘤生存率68%,5年无瘤生存率64%,局部复发率16%。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6周。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肢体原发性骨肉瘤是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外科手术治疗3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患者分别行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或纵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情况及一年成活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存活6个月者28例;存活1年者21例。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满意,术前认真准备,加强术后处理亦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