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用直线回归和指数函数方程拟合和田地区的麻风患病率,并预测其流行趋势。所建方程为Y=3.031-0.033x和lnY=31.0439-0.3769x,综合分析表明指数数方程拟俣优度及预测效果好于直线回归方程,并推测和田地区的麻风可能在1995年被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2.
凡带有“Log”、“10~x”、“X~1/y”和“X~y”功能键的函数型计算器均可用于麻风流行趋势的预测,其中包括CASIO fx-180p,CASIO fx-3600和Sharp EL-5100等。我国各地的麻风患病率近年多呈指数函数下降,故可利用指数函数曲线模型,拟合以年代为时序的麻风患病动态,其方程为Y=1O~(a+bx)或Y=AB~(a+bx)或Y=e~(a+bx)。第一步是建立麻风患病率的指数函数模型。可选最近10年左右本地区麻风患病率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巴西卫生部提供的资料,应用指数函数公式Y=aeb~t,在Hewlett-Packard YI/O 167-C计算器上,进行"指数拟合"预测2000年前的麻风发现率,以指数方程的斜率"b"作为评价麻风流行增加或降低的指标,对巴西1950~1987年的麻风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确定工作重点、制定更有效的控制规划服务.作者对两个期间的麻风流行进行了分析.1950~1968  相似文献   

4.
用指数函数模型预测麻风流行趋势并评价其控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指数函数模型拟合扬州市及其11个县(市)的麻风患病率并预测其流行趋势,与原基本消灭的指标相对照,发现整个地区预测的流行趋势与原根据经验估算的计划指标基本一致,其达到基本消灭的时间,有六个县(市)可能在1993年,四个县(市)可能在1996年,有一个县到1996年达标可能还有困难。考虑到已普遍采用联合化疗,达标的时间也可能提前,所以扬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的前景,总的来说相当乐观。作者指出用指数函数模型做预测的方法,比靠经验进行估算要更精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灰色预测GM(1,1)方程对湛江市1956~1981年的麻风发病率作了预测並与动态数列拟合和指数曲线方程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灰色预测法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近期预侧效果也较满意,但远期预测效果的误差过大。2.和实际值相比,灰色预测法的误差较动态数列拟合法和指数曲线方程的为小。  相似文献   

6.
性传播疾病     
20111714广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曲线拟合及发病趋势预测/沈松英(广东省皮防中心),杨立刚,杨斌∥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3).-341~343.应用曲线方程拟合的方法,根据广东省1995-2009年梅毒发病率的变化特点,选用二次多项式函数、三次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对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分析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及残差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的麻风发病率曲线呈“指数曲线”式下降,用两种方法拟合,结果令人满意:(一)法y=10~(0.8876-0.0879x),(二)法y=8.11(1-0.1951)x,递减率接近20%,显示近年的防治效果良好,预计到1995年将可达到基本消灭的目标(发病率<0.2/10万)。  相似文献   

8.
收集流行病学资料,评价防治效果,可为今后工作提供数据。以电子计算器可用指数函数曲线模型分析患病率数据,预测流行趋势。用CASIO fx-3600p计算器,以经对数转换后的直线回归模型也可进行演算。已知各年度患病率随年代呈指数下降趋势。设患病率与年代的关系为y=e~(a+bx)(y为患病率,x为年代常数值)。上式即为1ny=a+bx取本地区近10年内每年的患病率(已知数),用CASIO fx-3600P计算器的直线回归功能,按规定顺序演算,即可预测今后各年度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麻风患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开江县麻风患病率作预测分析,拟合与外推的预测效果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麻风畸残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麻风畸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试用麻风畸残算术指数(ASI)和加权指数(WDI)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两种指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对麻风畸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一致的,包括麻风反应、麻风型别、患者的年龄和延误治疗的时间等.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1732+0.0154×(年龄)+0.5135×(麻风到别)+0.0147×(误疗期)+0.2281×(麻风反应);WDI=0.4471+0.0147×(年龄)+0.3877×(麻风型别)+0.0109×(误疗期)+0.1809×(麻风反应);复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816和0.6608.麻风病人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及在MDT的同时积极预防和控制麻风反应.对预防麻风畸残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麻风畸残程度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麻风病畸残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现场调查登记完整的辽宁省麻风畸残病历,根据畸残程度计算算数指数(ADI)和加权指数(WDI),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指数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麻风畸残影响因素是一致的,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439 0.829(年龄) 0.260(麻风反应) 0.200(麻风型别)-0.001(生活水平);WDI=0.781 1.497(年龄) 0.518(麻风反应) 0.421(麻风型别)-0.031(生活水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和0.572。结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为影响麻风畸残程度的显著性因素,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有效控制麻风反应、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是减轻麻风病人畸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麻风流行趋势的数学表达及河池市的麻风流行趋势。方法用灰色模型对河池市麻风发现率及患病率进行拟合及动态预测,分析防治效果。结果灰色模型拟合良好,接近实际水平;河池市的麻风发现率由最高年段(1955年)的3.039/10万下降至2000年段的0.307/10万。结论河池市麻风流行趋势已得到控制.但近年段由于各种深层因素的影响,麻风流行又有反复上升的势头,值得深思;用平均年发现率替代发病率评估比较客观可行,灰色模型在麻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麻风发病率或患病率的预测,较好的模型有灰色动态模型 GM(1,1)和指数函数模型,但模型建立后用普通计算方法计算较麻烦,且浪费时间,如果在 fx—180P 计算器上给模型编程序后计算,既简单,又省时。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1-2020年甘肃省不同防治阶段麻风新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麻风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描述“2001-2005年麻风防治规划”(“十五”期间)、“2006-2010年麻风防治规划”(“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消除麻风危害规划(2011-2020年)”(“十年规划”期间)不同防治阶段甘肃省麻风新发病例资料。结果:2001-2020年甘肃省不同防治阶段共新发麻风例117例,年均发现率为0.022/105,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3.276,P<0.05),局部呈锯齿状分布。“十五”期间年均发现率显著高于“十一五”(Z=-2.227,P=0.026)、2011-2015年(Z=-2.552,P=0.008)、2016-2020年(Z=-2.207,P=0.032)期间。儿童病例占总新发病例的3.42%,在三个防治阶段中均有发现。15~40岁病例呈现下降趋势(χ趋势2=10.583,P=0.001),41~64岁病例呈现上升趋势(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测我院皮肤科病房2007—2018年寻常型银屑病各证型的趋势,探讨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时间序列资料中的应用,建立预测病房寻常型银屑病各证候发生的时间序列模型,为预防和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疗效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根据医院2007—2018年皮肤科病房寻常型银屑病各证型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预测2019—2021年的寻常型银屑病病房收治的主要证型。结果 GM(1,1)模型为湿热证:Y(t)_1=57.149 3e~(0.335 5 (t-1))-24.794,血热证:Y(t)_3=49.962 1e~(0.126 (t-1))-17.363,火毒炽盛证:Y(t)_2=51.352 7e~(0.225 3 (t-1))-21.942。三个证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20%,模型精度为优(湿热证:C_1=0.22,P_1=1.00,火毒炽盛证:C_2=0.28,P_2=1.00,血热证:C_3=0.24,P_3=1.00),预测效果好,2019—2021年的寻常型银屑病病房收治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证、血热证、火毒炽盛证。结论 GM(1,1)灰色模型能很好的拟合寻常型银屑病各证型在病房的变动趋势,湿热证、血热证、火毒炽盛证将是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病房收治的主要证型。有利于临床皮肤科医生对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转归的研究及预防治疗做出有效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麻风流行地区麻风消除目标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麻风流行地区的流行病学趋势,预测我国麻风基本消灭目标及WHO消除麻风公共卫生问题目标在这些地区实现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全国麻风疫情监测系统中1983~1996年间的流行病学资料,借助于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对我国1996年底337个患病率尚未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标准的县(市)和40个患病率尚未达到WHO麻风消除目标的县( 市)麻风发现率趋势进行了拟合,并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部分地区实现麻风基本消灭和麻风消除目标的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在进行预测的67个患病率未达国家标准的县(市)中,在目前防治策略和判愈标准(中国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有6%和0%的县(市)发现率和患病率可望在2000年前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34.4%和31.3%的县(市)可在2010年前达到该标准.在进行预测的11个患病率未达WHO麻风消除目标的县(市)中,据WHO病例定义标准将有8~10个县(市)可望本世纪内达标 ,而且新发患者中MB比例增加10%时,麻风消除的实现将推迟1年;麻风固定疗程从少菌型( PB)治疗6个月和多菌型(MB)治疗2年改变为PB在9个月和MB在3年内完成MDT疗程,麻风消除的实现将推迟2~10年.结论到2000年末,我国95%以上的县(市)可实现WHO麻风消除目标,但尚不能实现95%县(市)达到麻风基本消灭的目标,因此麻风防治工作在我国应持续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A—ELISA) ,以牛角角蛋白和人角质层为抗原检测了 32名正常人和 5 0名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角质层抗体 (AcAs)的滴度。虽然以牛角角蛋白作抗原测得血清中AcAs的滴度低于以人角质层作抗原者 (p <0 0 1) ,但两者的滴度存在着正相关及直线回归关系 ,相关系数 (r)颇高 ,正常人组间 (r=0 94,∧Y=0 33+0 73x ,p <0 0 1) ;病人组间 (r =0 89;∧Y =0 13 +1 0 8x ,p <0 0 1)。鉴于用牛角角蛋白作抗原 ,可以避免细菌和真菌污染对实验的影响 ,能真实地反映出AcAs的滴度 ,故作为人角质层抗原的代替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遗传因素和流行病学因素来构建麻风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山东省10个地市的21个麻风累计发病例数超过500例的县为研究地区,共纳入816例麻风受累者,3847例密切接触者。通过《麻风患者登记表》和病历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纳入模型的变量,通过遗传因素和流行病学因素的组合来构建麻风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每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纳入3个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和25个遗传风险位点信息,麻风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佳,发现阶段AUC达0.821(95%CI:0.801~0.842),验证阶段AUC达0.812(95%CI:0.789~0.835)。此外,个体自身因素(AUC=0.750, 95%CI:0.726~0.773)与先证者(传染源)因素(AUC=0.745, 95%CI:0.718~0.772)在麻风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中发挥几乎相同的作用。在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优时,截断值为0.202,高风险人群患麻风的概率是低风险人群的8.5倍。结论:基于遗传学和流行病学因素构建的麻风发病预测模型展现出很好的预测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麻风患者中自愈麻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以查阅资料为主 ,对东台市历年来资料完整并被确诊为自愈麻风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东台市 195 0年 - 1999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 2 776例 ,其间于 196 0年 - 1984年共发现自愈麻风患者 30 3例 ,占同期所发现麻风患者的 11 2 2 %。 30 3例自愈麻风的自愈时间平均为 2 5 1± 2 71年 ,型别均为TT ,畸残率为 70 30 % ;其中 10 0例为纯神经炎麻风 ,115例在 15岁以前发病 ,与同期发现的 2 397例非自愈麻风中纯神经炎麻风和儿童麻风的发病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χ2 =2 32 12 ,P <0 0 0 5 ;χ2 =4 2 31,P <0 0 0 5 )。结论 自愈麻风皮疹及神经受累少 ,但因其有较高畸残率 ,且难以确定自愈对象和自愈时间 ,因此 ,麻风防治仍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上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I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 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进行PGL-I抗体水平。数据统计采用SPSS 20.0进行卡方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临界值。结果:麻风患者中PGL-I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三组人群PGL-I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47,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 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6,P<0.005)。BI+、BI-患者PGL-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560,P<0.005)。结论:麻风患者PGL-1抗体阳性率>麻风病接触者>正常对照,多菌型PGL-1抗体阳性率高于少菌型,提示PGL-I Ig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