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世界报导》1986年4月】根据美国溃疡研究和教育中心对动物的实验性肠梗阻的观察,发现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这种神经肽能抑制梗阻的肠管分泌钠、钾和水,并能防止肠管膨胀、紫绀和坏死,从而提出生长激素抑制素可作为肠梗阻术前的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而且对不需手术治疗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Miles手术结肠造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les手术对结肠造口多采用Coligher法,术后并发症造口坏死或造口退缩临床常有发生,处理相当困难。近5年,我们将结肠造口的操作过程略加改变,以改变后的术式处理造口11例,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9~70岁。均为肥胖患者,肿瘤距肛门缘<7cm,行Miles手术,全部病例术后无造口坏死、造口退缩发生。手术方法:①手术切口,腹腔内操作,肠管游离,病灶去除同常规处理。②在拟造口处切断乙状结肠,肠管残端封闭,肠系膜保留至肠管顶端。③左下腹壁打…  相似文献   

3.
小儿小肠血管瘤在临床上多见,仅占胃肠道出血原因的3-5%,常见的症状是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无其他特征性症状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常规肉眼剖腹探查手术,易盲目切除肠管,用肠管造瘘胃镜导引与肉眼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镜直视下经肛肠梗阻减压管灌洗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导致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肠壁水肿、腹压增大、局部淋巴结清扫困难、术后关腹困难、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加.临床常采取姑息性切除肿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或Ⅲ期肠吻合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术前置人肠梗阻减压管灌洗引流术的应用,使急性完全性结直肠梗阻Ⅰ期肠吻合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肠结核并发肠梗阻,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63岁,中位年龄32岁;均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结核。12例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式包括:发生完全性肠梗阻6例,其中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4例,肠管部分切除一期吻合术2例;发生腹腔或盆腔脓肿无局限倾向而引起腹膜炎2例,均行开腹脓肿清除、腹腔引流术;出现肠穿孔4例,其中行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3例,腹壁双口造瘘、机体好转后行二期手术1例。12例患者术后均给予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肠梗阻。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目前多行小切口,切口长度,一般在2—4厘米之间。通过此等小切口提取输卵管,临床体会有时颇感困难,尤其是当子宫后倾、腹壁过厚,或肠管、大网膜遮于子宫之前时,则更为困难。为此,我科曾先后选用过“卵钳取管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结果:7例保守治疗的病例中有5例复发,治愈率仅(28.6%,2/7),保守治疗效果不佳.14例手术患者总体疗效满意.10例行肠切除吻合术的患者,治愈率达(90.0%,9/10),可见手术治疗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最佳方法.1例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再次手术证实为第1次手术切除肠管过少,残留病变肠管所致.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尽量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手术时应尽量切除全部病变肠管,避免出现吻合口瘘.同时肠造口术或旁路手术也是必要术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8.
胆石性肠梗阻在我国较少见,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一般需手术治疗。如果有肠管坏死必要时行肠管部分切除术。手术前误诊率高。详细的病史、仔细的临床观察和客观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手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并不困难,但在晚期经常发生误诊误治。现就9例误诊原因试作分析。1.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大者2岁,小者4个月。其中4例诊为急性出血性小肠炎,3例诊为中毒性菌痢,另2例未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见回肠或回盲部、结肠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行肠管部分切除术,痊愈7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0.
凡查体发现盆腔内肿块(尤其是实性肿块),同时伴有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水波等,应考虑卵巢癌合并腹水,但尚需结合病史及体征,与肝硬化及结核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腹水相鉴别。 在腹水量多、腹部极度膨胀、全腹浊音及移动性浊音不明显时,可行胃肠钡餐造影或B超检查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若系腹水,可见肠管漂浮于腹水中,有较大的活动度;而巨大卵巢囊肿往往将肠管推向一侧,B超检查可提示囊肿的存在、大小及部位。在未排除卵巢肿瘤之前,不应当穿刺放腹水,以免囊肿内容物漏入腹腔而造成医源性扩散。  相似文献   

11.
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手术指征适宜,可减少对肠管的刺激,缩短腹腔开放时间,避免因麻醉效果欠佳致肠管及大网膜膨出;因阴道穹窿切开在腹膜外进行,故可防止阴道分泌物污染腹腔,使术后感染率下降;肠蠕动恢复及排气早,病人恢复快。近年来,我们施行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改进术式64例,效果满意。 1.手术方法:取下腹纵或横切口,暴露并切开膀胱前筋膜。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其间隙时,助手用温纱布轻轻上提左上方膀脱顶部,术者以双手中食指轻轻下压膀胱  相似文献   

12.
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若不能及时诊治,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预后极为不佳。肠管坏死者以开腹切除肠管为主;若无肠管坏死则考虑开腹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肠管坏死通常在发病12 h内发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溶栓疗法由来已久,组因病情复杂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替换手术的技术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二尖瓣替换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在通常的情况下,无论是替换生物瓣或者机械瓣均无特殊困难。手术死亡率也在5%以下。但是,在某些特殊病例或由于经验不足,外科医生可能遇到各种险情与技术困难。正确预防井处理手术中的各种困难,是提高  相似文献   

14.
脊柱畸形,包括严重的驼背和脊柱侧弯,与食管裂孔疝多发生在老年人。有文献报道,脊柱畸形是食管裂孔疝的诱因之一。严重的脊柱畸形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腹腔容积减少,腹壁顺应性降低,从而使食管裂孔疝修补困难,手术并发症增加。本文报道2例严重脊柱畸形,长期进食困难,靠静脉营养和鼻肠管营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救治过程。对于食管裂孔疝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患者,需要完善的术前检查和相关准备,可以获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因腹痛、腹胀.呕吐16h入院.既往有反复腹痛、腹胀、纳差、低热、稀便史3年.查体:急病容,消瘦、贫血貌,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腹部胀满、叩鼓音,右侧腹部及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腹部X线透视:全腹小肠积气扩张.右侧腹部及右下腹可见阶梯状液平.诊为狭窄性肠梗阻.经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无好转;手术治疗,术中见小肠胀气明显,距末端回肠30cm处,肠管间粘连产生锐角,形成梗阻,肠管增厚水肿,肠管表面散在紫黑色斑块,血运差.切除其坏死肠管,端端吻合肠管,关腹.病理诊断:克隆病.  相似文献   

16.
便秘可因肠管动力失调、盆腔出口梗阻或二者并存所致。只有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便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本文对各种手术方式作一综述。次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对结肠无力症效果较好 ,但疗效难以预测。重度的直肠前膨出修补效果较好。全面仔细的术前功能和影象学检查 ,严格挑选患者对手术成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原因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又称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指正常肠管在无任何病变或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破裂.乙状结肠的直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之间并无血管吻合,故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存在着生理性的缺血因素.本病一旦确诊,需及早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就诊、早诊断、早手术和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大剂量广普抗生素的应用.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临床少见,误诊率、病死率高.笔者收集本院收治该病13例患者的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侧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行结肠造影,采用健侧侧卧位,X线透视监控下避开肠管,用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后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9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手术优良率93.3%,无血管、肠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PLLD适用于严重中央型L2-5椎间盘和(或)椎间盘脱出并髓核迁移及严重椎间盘膨出致椎管狭窄,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缝合方式对肠管愈合的影响,探讨两种不同缝合方式的优劣,以进一步寻找更好的缝合方式,为手术提供更好的选择。 方法一期手术分别建立纵切横缝及纵切纵缝的动物模型,然后二期手术获取瘢痕标本。分别通过观察缝合处炎症粘连情况、记录瘢痕评分、肠管的容积、肠管内径以及不同缝合方式的瘢痕的病理表现,从而选择出更好更加美容的缝合方式。 结果纵向缝合与横向缝合相比,纵向缝合所需的缝合时间较短;瘢痕评分较低;纵向缝合肠管内周径较短。横向缝合与纵向缝合相比,二者在肠管容积和肠管局部粘连方面无明显差异。从病理上来看,纵向缝合的黏膜下层产生了大量的成纤维组织,排列尚为整齐。横向缝合黏膜下层大量的成纤维组织增生,增厚,排列紊乱,大量片状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轻度水肿。 结论纵向缝合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的缝合方法。在相同的缝合线下,纵向缝合可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了术后瘢痕增生的程度;纵向缝合更加符合解剖结构,使组织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4例MVT患者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以腹痛起病,症状与体征不符,术前误诊率达100%,均经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多经手术确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选择B超、CT等较敏感的检查,对诊断有积极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静脉阻塞的肠系膜,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