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难经·四十五难》言“血会鬲俞”后,历代诸多针灸医籍中均描述了膈俞穴擅治血病,并强调了膈俞的活血化瘀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膈俞的临床使用情况,笔者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检索1979~2012年间相关文献8284篇,发现膈俞穴适应症广泛,  相似文献   

3.
膈俞穴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膈俞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日前.国家中管局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已将膈俞穴纳入首批招标的36穴之中.本文将有关膈俞穴占籍记载及近20年的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俞膈俞乃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胃俞取穴于第十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胃的俞穴,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胸肋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病。膈俞取穴于第七与第八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八会穴中的血会,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腹胀、胸肋痛、呕吐、呃逆等病。根据两穴同一条经络,而且功能相似的共同点,笔者在临床上以胃俞膈俞穴位为主的背穴上施行推拿手法治疗胸腹疾病多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收效快,特介绍如下: 一、刘××,男,26岁,工人,1984年7月15日就诊。自诉:因吃下生冷食物引起腹部痛,反复发作一个星期。服用胃舒平等  相似文献   

5.
膈俞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情况 膈俞穴出自<灵枢·背输>,为足太阳膀胱经第17号穴;背俞穴之一;八会之血会穴.别名七焦之间.<会元针灸学>云:"膈俞者……即横膈之所系于背,膈者过也,足太阳之所过,故名膈俞".很得体地说明其内应横膈,横膈自此系于背,又主膈肌之病,故而命名为膈俞.  相似文献   

6.
钮雪松 《北京中医药》2010,29(8):597-599
六腑俞加膈俞为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教授的临床经验处方.该方由双侧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腑的背俞穴加上血之会穴膈俞组成.笔者在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工作期间曾对此方进行学习和研究,发现该方组方独具特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有着较好疗效,故在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膈俞穴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从临床治疗及机理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应用膈俞治疗的广泛适应症和所取得的确切疗效,并进一步阐发了其功效特征及作用机理.为适应今后临床穴位治疗应用规范化的趋势,还对膈俞的应用提出了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膈俞为八会之一——血会。是全身血气会聚的腧穴,笔者取膈俞穴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和血管性头痛共46例,收到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36例脑血管病患者,为1989年以来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在46~72岁。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病情稳定(二周内),现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患者。全部病例均经我院C.T确诊。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3例,脑出血21例,脑梗塞12例。1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为1989年以来门诊病人.经西医神经科门诊确诊,服用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疼痛频发而求诊针灸治  相似文献   

9.
膈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中的血会,对于与血相关的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从其归经、藏象、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回顾了膈俞穴在古代及现代的应用,希望能对膈俞穴善治血证的特点有更好地了解。  相似文献   

10.
浅议血海,膈俞的调血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崔瑾 《中国针灸》1998,18(4):241-242
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又名血郄;膈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是八会穴中的血会。二穴虽不同经,但在临床上均有调血之功能;虽可同治血病,运用中又各有所长,兹论述如下。1 二穴调血特点1.1 血海擅调妇科血病血海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它能调血气、理血室、引血归经、导血归海,故临床上妇科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淋均取之为主穴。对此,历代文献如《甲乙》《千金方》《外台秘要》《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均有血海“主妇人漏下恶血,月闭不通”的类似记载。《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血海主治诸血疾,兼治诸疮病自轻”;《…  相似文献   

11.
古代医家认为血会膈俞主治一切血证,多用于治疗心痛、胸痛、痹证及呃逆、呕吐、不欲食、神志病等病证,该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基于心主血脉肝藏血等理论,心俞、肝俞又分别为心和肝的背俞穴,近年来关于心俞、肝俞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不少医者在临床提出血会心俞血会肝俞的观点,质疑血会膈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论俞募穴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俞穴募穴的意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临床运用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俞、募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规律。并着重讨论俞、募穴的临床主治特点、临床应用及俞、募穴的多种配穴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醒脑开窍中药研究的文献,从醒脑开窍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脑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兴奋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醒脑开窍中药的药理共性特征和个体差异,丰富中医醒脑开窍的理论本质和科学内涵,为醒脑开窍理论的实验研究思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膈俞穴临床治验举隅056001河北省邯郸医院专科学校耿惠,于之敬056001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殷春萍膈俞之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为特定之八会穴之——──血会。《...  相似文献   

15.
膈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是八会穴之"血会",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与血相关病症的治疗。瘀血是血的病理表现之一,为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而停滞体内,或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1]。中医认为,瘀血内积,使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机体某一部分的气血不通,不  相似文献   

16.
膈俞穴活血化瘀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的是主免疫指标观察,证明膈俞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针刺膈俞穴组33例和口服龙血竭组3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6-K-P、TXB2含量和6-K-P/TXB2值,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疗效优于口服龙血竭(P<0.01);针刺膈俞穴能使血瘀证患者血浆6-K-P含量和6-K-P/TXB2值明显上升(P<0.01),血浆TXB2含量有所下降(P<0.05)。结论 针刺膈俞穴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运行体表背腰部的一组重要特定穴,在针灸中应用较广,而中风症的发生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则肝为风之府.肝肾阴血亏虚,肝阳偏亢.笔者集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选肝俞、膈俞为主穴,调理气血、养血熄风、活血化瘀、强筋活络,配以头针风池醒脑开窍、开音利语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疗效.主穴:肝俞、膈俞.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准,不得超过七分,以免过深刺伤内脏.若得气不明显,可稍加提插,每穴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若血瘀较重可在膈俞刺血拔罐.配穴:上肢偏瘫配客主人(头针);中渚(手针).下肢偏瘫配风池(头针);液门(手针).病例1:哈XX,男,65岁,哈族.1989年2月就诊.中风瘫痪两年余.生活不能自理,曾各处求医无效.现查:面色萎黄,精神抑郁,左上下肢酸软无力,不能活动,肌肉萎缩,舌淡苔白,脉细.取肝  相似文献   

18.
膈俞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1治疗方法主穴:膈俞。配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操作:患者俯卧位,针刺双侧膈俞,快速进外,针尖稍向脊柱方向,施轻幅度捻转,得气后,用针灸治疗仪输出线分别连接双侧膈俞,将输出电流调到患者能耐受的程度,留针20分钟。膈俞出针后,患者...  相似文献   

19.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河北省任邱市华油综合二处医院陈龙李文丽△(062552)关键词膈肌痉挛;针灸治疗;膈俞穴;埋针隔肌痛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疾病。笔者运用膈俞穴埋针法治疗该病65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刺双侧内关、膈俞辨证分型治疗膈肌痉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02例门诊患者使用针刺治疗以双侧内关和膈俞为主穴,根据病因采用三种配穴方案(饮食不节配伍双侧足三里,情志失和配伍双侧太冲,不明显诱因配伍双侧足三里、太冲和阴陵泉)。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穴位表面皮肤,穴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0.35mm×40mm(1.5寸)及0.35mm×25mm(1寸)毫针直刺,根据针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内关1寸,膈俞0.5寸,足三里1寸,太冲0.5寸,阴陵泉1寸,以平补平泻手法,穴位得气后,静留针20min。1次/d,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94例,显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双侧内关、膈俞辨证分型治疗膈肌痉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