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张元素为易水学派的开创者,临床善用脏腑寒热虚实变化分析病因病机,形成自成一体的脏腑辨证说.其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特色,详细归纳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制方不离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继承和创新了《内经》的理论,故对中医临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值得后世中医学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笔花医镜》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涵暾及其《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其辨证思想以脏腑、阴阳为要,以表里虚实寒热划分脏腑证型,与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等病因辨证相结合,并归类疾病、归纳脏腑用药及处方。《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用药的简要而全面的概括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笔花医镜》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江涵暾及其<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其辨证思想以脏腑、阴阳为要,以表里虚实寒热划分脏腑证型,与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等病因辨证相结合,并归类疾病、归纳脏腑用药及处方.<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用药的简要而全面的概括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白塞病是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使用主要的系统药物激素治疗存在减量或停药难的现状。徐宜厚教授将本病定位于肝、脾、肾,以脏腑寒热虚实辨证为思路遣方用药,不但解决了激素减量难的问题,且使病情缓解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的病机与用药探析鄢顺琴,罗家发,凤渝蓉(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胃脘痛;病机;用药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疾病,病机较为复杂,有寒热、虚实、气血之分。因此,探讨胃脘痛的病机对临床处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就此探析如下。1寒居...  相似文献   

6.
《千金要方》的内科脏腑病证辨治特点为:以脏腑为核心,以阴阳为大纲,以寒热虚实辨证旨,以脏腑所属表里疾病为具体对象。其创立脏腑病证名方以及所倡导的脏器疗法等是其内科脏腑病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眼科集成》的组方思路与用药颇具特色,从脏腑关系与五行生克关系立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善用温热药与引药为特色,且药物剂量普遍较大,在当时独树一帜。本文对《眼科集成》组方用药特色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眼科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元素是祖国医学领域中一个卓有成就的医学名家,他在《灵枢》、《素同》、《中藏经》的脏腑辨证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脏腑的寒热虚实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在当时的请医学家中是最有成就的,张氏的学术观点.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仲景方用药的分类关联规则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仲景方主治寒、热、虚、实等诸证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选择仲景方作为数据集,采用CMAR子算法,分别从八纲中的寒热、虚实两个角度挖掘张仲景治疗来、热、虚、实等诸证的遣方用药规律,算法参数设置最小支持度阈值为2%,最小置信度阈值为50%.结果 在主治寒热证方面挖掘出21条分类用药关联规则,在主治虚实证方面挖掘出29条分类用药关联规则.结论 总结了仲景方主治寒、热、虚、实等诸证的常用药.  相似文献   

10.
肺为娇藏,不耐寒热;风邪袭人,首先犯肺;故临床上肺系疾病多见,临床用药也变化多端;笔者将临床常用肺经药物作用进行归纳比较,以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论治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张锡纯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引《易经》中的"至哉坤元,资生万物",来阐述脾胃为人一身之本的思想,又把李东垣"扶脾阳"的脾阳学说和叶天士"益胃阴"的胃阴学说两者相结合,创立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2.
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谴药制方方面的主要成就有:药物升降学说,分经论治、药物归经及引经报使学说,三焦用药理论,临病制方理论,运气学说指导方药分类,子母补泻用药等理论.回顾相关文献,其取得杰出医学成就的理论根源,主要来源于谙熟《内经》《难经》《伤寒杂病伦》《神农本草经》《中藏经》等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而成.  相似文献   

13.
从<金匮要略>辨脏腑、明经络,论述了其对<内经>针刺理论的发挥,指出了<金匮要略>首论温针治疗,强调灸法的重要性,对总结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指导针灸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被称为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巨擘,但后世对其在中医传统辨证方面的功力和成就认识有所不足。笔者通过研读和分析张锡纯治疗不寐的论述及医案,体会到张锡纯对于不寐的治疗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的,处处以五脏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圆机活法,而非执套方来治病。通过对张锡纯治疗不寐的理念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汤液本草》一书虽为王好古所撰,但却是易水学派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这三位医家药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书中对许多药物的议论都颇有新意.对于黄芪,王好古认为此药上中下表里无所不至,称其兼为表药、中州药、里药.纵观张、李、王临床用药,既以黄芪补虚,又用之以驱邪,将祛风、寒、热、湿、瘀之药与黄芪同用,使邪气去正气实,而邪不复至.元气虚则百病生,黄芪运用之广,皆因其可充一身之元气,清代王清任受此启发,用大剂黄芪治瘀血证,今之临床或可由此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章楠所著《医门棒喝》中的温病学思想,分析其辨治温病的思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研读《医门棒喝》及有关章氏温病证治思想的文章,从伤寒与温病的区分,温病、瘟疫的辨别,温病的分类以及章氏重视三才一贯思想等方面,分析总结章氏的温病思想及辨治特色.[结果]章氏对温病方论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对五苓散的加减运用,探讨其对张仲景五苓散的发挥。吴鞠通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汲取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方药精华及其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临床感悟,注重五苓散用于治疗湿停下焦的组方特点,将其化裁后用于转筋、神志异常等病,使其不仅适用于下焦病证,是对其治疗病位的扩展,将其用于湿温下利、寒湿腹胀等病,使其适用于各种水饮病证,扩大了其疾病治疗范围,是对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理论思想适用范围的进一步延伸,为后人加减运用经方提供思路,使之更贴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充分体现张仲景对于伤寒杂病的动态辨证思路,其中的动态思维与常变思维是《伤寒论》中所体现的重要思维方法。《伤寒论》第37条,所论病程较长,病证的传变、病势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与临床贴合尤为密切,涉及到张仲景辨证思维论治全过程,揭示了外感病的动态传变规律,反映出疾病既有常又有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颜德馨教授从医临证近70年,诊余除研读医经外,尤喜钻研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参以个人的临床感受,加以发挥运用。文章着重介绍颜老对历代名医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学术经验的感悟与发挥:1)颜老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触类旁通,更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内伤杂病。2)颜老临床服膺李东垣学说,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中气、温补脾肾、补益心脾、健脾化痰、消食导滞等法,从脾胃论治,灵活化裁,确具疗效。3)颜老根据张景岳“阳非有余”之观点,临床常用温补肾阳之味,振奋功能以消阴霾,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多有验者。4)颜老颇为赞同叶天士所创治胃“宜凉、宜润、宜降、宜通”之“养胃阴”说。5)颜老在王清任治则的基础上提出“衡法”,其独立性在于直接作用于气血,流通血脉,改善机体功能与新陈代谢,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20.
颜德馨教授从医临证近70年,诊余除研读医经外,尤喜钻研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参以个人的临床感受,加以发挥运用。文章着重介绍颜老对历代名医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学术经验的感悟与发挥:1)颜老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触类旁通,更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内伤杂病。2)颜老临床服膺李东垣学说,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中气、温补脾肾、补益心脾、健脾化痰、消食导滞等法,从脾胃论治,灵活化裁,确具疗效。3)颜老根据张景岳"阳非有余"之观点,临床常用温补肾阳之味,振奋功能以消阴霾,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多有验者。4)颜老颇为赞同叶天士所创治胃"宜凉、宜润、宜降、宜通"之"养胃阴"说。5)颜老在王清任治则的基础上提出"衡法",其独立性在于直接作用于气血,流通血脉,改善机体功能与新陈代谢,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