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茜草复方有效组分(SQ)宫内缓释系统对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定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Q-IUD组、IUD模型组、缓释材料(LR)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大鼠子宫大体形态学、宫腔冲洗液细胞成分、子宫内膜形态学和血管径计量。结果:在子宫大体形态学方面,SQ-IUD组充血水肿和渗出粘连程度较IUD模型组明显减轻,SQ-IUD组、IUD模型组子宫重量分别为(493.33±13.80)mg、(547.83±17.81)mg(P0.05),Nair粘连评分分别为(1.00±0.76)分、(2.75±1.03)分(P0.05);在宫腔冲洗液细胞成分方面,SQ-IUD组白细胞数较IUD模型组明显降低,SQ-IUD组、IUD模型组白细胞数分别为(7.01±12.05)p/μL、(206.83±222.38)p/μL(P0.05);在子宫内膜形态学方面,SQ-IUD组上皮细胞脱落、腺体扩张、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IUD模型组明显减轻;在血管径计量方面,SQ-IUD组血管直径较IUD模型组明显变窄,SQ-IUD组、IUD模型组血管直径分别为(120.69±27.14)μm,(167.31±19.20)μm(P0.05);SQ-IUD组各项指标与LR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三七茜草缓释系统可明显减轻IUD放置后子宫炎症反应,改善子宫内膜形态,以血管结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缓释药膜制备及体外释放,以期为有效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新的给药途径。方法将榄香烯乳液和羧甲基壳聚糖完全溶涨,混合均匀后涂布在玻璃板上,烘干备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膜的浓度;并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摸索药膜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制备的药膜呈乳白色半透明柔软薄膜,成膜性能良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释药速率逐渐减慢,4小时累计释药率为72.59%。结论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药膜成膜性能良好,与榄香烯原药相比,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药膜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为临床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途径及中药给药途径的更新提供了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及人体药动学。方法 采用包衣锅滚丸法制备头孢克洛载药微丸, 以不同类型和比例的丙烯酸树脂及Surelease作为缓释包衣材料并以流化床对载药微丸进行包衣,对最终确定处方的成品进行体外释放和20例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求算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以Surelease包衣增重15%,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制备的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和上市对照相比生物等效。结论方法适于制备较大剂量的缓释微丸,工艺可行,头孢克洛缓释微丸和市售对比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硬脂酸为缓释基质,PEG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穿心莲内酯缓释滴丸。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丸重差异、圆整度、载药率为指标,优选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的测定。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3.5,基质配比硬脂酸-PEG6000为1∶4,滴距为12 cm,冷凝温度为8℃,料液温度为90℃;缓释滴丸在体外释放达12 h,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该缓释滴丸处方工艺稳定可行,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蟾酥有效成分难溶于水、血药浓度波动大、易产生毒副作用等特点,将蟾酥与灵芝联合应用后制成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改善蟾酥的副作用。方法: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硬脂酸为基质,利用熔融法制备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滴丸滴制情况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滴丸成型因素。以圆整度、丸重差异及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基质(1∶2),PEG4000-硬脂酸(5∶1),熔融温度80℃,滴距8 cm,冷凝液管口温度50~5℃;缓释滴丸在体外释放达12 h,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结论:优选的复方蟾酥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能够使蟾酥的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释放更接近于non-Fickian扩散,其释药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小金缓释微丸,并以阿魏酸为指标,考察不同包衣条件下小金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包衣工艺。结果: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0%,致孔剂乳糖的用量为12%,可满足10 h缓释的要求。结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以及致孔剂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指纹图谱评价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草药》2010,41(3):376-380
目的考察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雷公藤内酯醇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及相似因子f2值。结果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微丸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未能达到同步释放,而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结论以指纹图谱特征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雷公藤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血竭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血竭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血竭聚乳酸O/W型缓释微球,考察了微球的粉粒学特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所制备的血竭聚乳酸微球外形圆整,载药量为21.97%,包封率为55.76%,16 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76.71%。结论:血竭聚乳酸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能力,使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智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槲皮素和葛根素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EC与HPMC为包衣材料,比值为2.0∶1,包衣增重3%,满足缓释释放要求。结论:采用本方法制备益智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0.
孙海燕  方科伟  刘冬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4):2012-2016
 目的 制备重组降血压肽(rAHP,氨基酸序列为VLPVPR)缓释微球。方法 以不同单体比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缓释材料,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球粒径越小(P<0.05),孔隙率越高;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乳酸比例越大,微球粒径越大(P<0.05);微球制备的最优工艺为:油相中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浓度ρPLGA为12 g·100 mL-1、初乳搅拌速度Vstir为1 000 r·min-1、内水相与油相体积比Rw/o为1∶7.5,外水相聚乙烯醇124(PVA)质量浓度ρPVA为4 g·100 mL-1,按此工艺制得的重组降血压肽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包封率在90%以上,载药量11%以上,微球粒径70~90 μm;载药微球在PBS缓冲液中2 h内的累积释药量在40%以内,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小,释药速度越快(P<0.05),羟基乙酸含量越高释药速度也越快(P<0.05),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表明微球通过扩散机制进行缓释。结论 该微球制备工艺成熟,包封率高,具有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三七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及不同部位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三七多糖的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三七茎叶、筋条、花和剪口的多糖含量,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80%乙醇提取还原性糖,然后用水提取三七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于528 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三七不同部位中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三七筋条中多糖含量最高,三七茎叶中多糖含量最低.结论:所用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不同部位三七多糖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三七筋条、花、茎叶和剪口都有一定的多糖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和评价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Bru-PLA-NPs)。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Bru-PLA-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制得的Bru-PLA-NPs的平均粒径为95 nm,多分散指数为0.362,Zeta电位为-15.68 mV。Bru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Bru溶液相比Bru-PL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的Bru-PLA-NPs粒径小,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和评价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Bru-PLA-NPs).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Bru-PLA-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制得的Bru-PLA-NPs的平均粒径为95 nm,多分散指数为0.362,zeta电位为-15.68 mV.Bru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Bru溶液相比Bru-PL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的Bru-PLA-NPs粒径小,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茜草和茜草炭对正常Wistar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通过其药理作用探讨它们的止血化瘀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分别为茜草和茜草炭水煎制低剂量、高剂量组(含生药5.0,10.0 g·kg-1),阳性对照组(氨甲苯酸0.6 g·kg-1),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7d,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和纤溶酶原(PLG)活性.结果: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茜草在实验剂量下均能提高t-PA的活性,且高剂量时提高t-PA的活性更显著(P<0.01).高剂量茜草炭能使大鼠t-PA活性提高(P<0.05),但其作用低于高剂量茜草组.低剂量时对大鼠t-PA活性影响不显著.茜草和茜草炭对PAI和PLG的活性影响均不显著.结论:茜草高、低剂量均能提高t-PA的活性,且在高剂量时提高更显著,进而影响凝血-纤溶系统,从而发挥其止血化瘀作用.茜草炭对纤溶系统也有一定作用,但可能是多种酶的综合作用.茜草和茜草炭对凝血-纤溶系统药理作用效果不同,进而影响它们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凝胶膏剂的体外渗透性,优选透过介质和渗透促进剂.方法:通过透皮扩散仪进行体外渗透试验,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为指标,研究三七总皂苷的体外渗透情况,采用HPLC检测三七总皂苷的透过量.结果:选用硝酸纤维素膜作为透过介质,1%氮酮为渗透促进剂时,渗透效果最佳;三七总皂苷凝胶膏剂24 h累积透过量683.97 μg·cm-2,体外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渗透速率17.80 μg·cm-2·Min-1.结论:三七总皂苷凝胶膏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适合作为三七总皂苷的新型透皮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16.
武娜  张利红  程玲  李娟娟  邱玲  沈刚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2015,46(12):1759-1763
目的制备金丝桃苷固体纳米晶体(hyperoside solid nanocrystal,Hyp-S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Hyp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冷冻干燥得Hyp-SN。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度指数(P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对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所得Hyp-SN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测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叔丁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Hyp-SN平均粒径为(405.2±14.6)nm,PI为0.25±0.08(n=3);扫描电镜显示Hyp-SN呈不规则棒状,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Hyp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仍以结晶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Hyp-SN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显著高于Hyp物理混合物。结论 Hyp-SN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建立以4种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结合超声辅助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茜草中茜草素与大叶茜草素素含量的方法。采用Purospher star RP-C18柱(4.6 mm×250 mm, 5 μm),以B为甲醇、C为0.4%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显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最佳萃取条件均为0.6 moL·L-1的[HMIM]PF6甲醇溶液作为萃取剂,1∶80(g·mL-1) 作为最佳固液比;茜草素进样量在0.01~0.04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2%;大叶茜草素进样量在0.41~1.3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0%。该实验采取环境友好型试剂作为萃取剂,提高了萃取效率,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对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鲜三七和干三七菌群结构信息。方法以鲜三七和干三七为研究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采用高通量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鲜三七和干三七共获得63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其中15个OTU为共有,鲜三七和干三七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484、123个。新鲜三七中占比较大的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9.7%)、厚壁菌门(Firmicutes,40.1%);干三七中占比较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99.8%)。鲜三七中占比较大的菌属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37.4%)、嗜碱菌属(Alkaliphilus,11.5%);干三七中占比较大的菌属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54.6%),类芽孢杆菌(Paenibaciiius,44.9%)。KEGG功能预测表明干三七的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功能菌群的相对丰度高于鲜三七。结论鲜三七菌群多样性高于干三七;干三七中的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功能菌群丰富度高于鲜三七,这为三七发酵皂苷菌株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评价三七制剂对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作用。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数据库,搜集三七制剂对血小板相关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质量评价。最终纳入36个RCT,结局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小板计数(PLT)、血浆血栓烷B2(TXB2)与不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三七制剂与安慰剂[SMD=1.84,95%CI(1.33,2.35),P0.000 01]与非抗血小板西药[SMD=0.74,95%CI(0.19,1.28),P=0.008]对比可降低MPAR;与非抗血小板西药联用可降低MPAR[SMD=2.34,95%CI(1.14,3.54),P=0.000 1],TXB2(SMD=1.25,95%CI(0.75,1.76),P0.000 01];与抗血小板西药联用可更好降低MPAR[SMD=0.93,95%CI(0.58,1.29),P0.000 01],TXB2[SMD=1.16,95%CI(0.74,1.58),P0.000 01]。在出血性不良反应方面,三七制剂联用抗血小板西药未增加生出血风险。结果表明,三七制剂可降低MPAR与TXB2,且三七制剂与西药常规联用可增加疗效。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方蓉  郑杭生  陈思思 《中草药》2015,46(4):513-519
目的确立离体皮肤渗透法测定三七总皂苷(PNS)传递体中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条件并初步阐明载体中药物的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NS传递体和脂质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筛选离体皮肤渗透试验中PNS传递体的合适药物用量与上样量;考察不同载体(传递体和脂质体)类型、传递体的粒径及处方中脱氧胆酸钠(DOC)的量对PNS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 PNS传递体和脂质体均为近似球形的单层囊泡,粒径分别为(121.2±4.5)、(113.9±2.9)nm,无聚集现象。根据药物皮肤累积透过量(Qn)与稳态经皮渗透速率(J)的测定值,将传递体药物用量确定为500 mg,上样体积定为0.5 m L。PNS中各被测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三七皂苷R1)的皮肤Qn传递体均高于脂质体,各被测成分的J前者为后者的2~3倍。粒径120 nm的PNS传递体与粒径250 nm的PNS传递体相比各被测成分在各取样点的皮肤Qn与J均要高。与含DOC量低的传递体相比,含DOC量高的传递体的皮肤Qn与J均明显增大,不同成分增大的倍数有一定差异。结论离体皮肤渗透法可用于测定PNS传递体中药物的经皮吸收特性,传递体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作用明显强于脂质体,传递体粒径相对较小,其中DOC用量适当增加均有利于药物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