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准确测定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为玻璃化转变理论在中药固体制剂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DSC测定中药浸膏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确认中药浸膏粉存在玻璃化转变现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热历史、载气流速、升温速率、试样量等参数对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采用Dixion法考察测试方法的精密度。结果:DSC检测条件为载气氮气,载气流速40mL·min-1,升温速率10℃·min-1,试样量6mg。离群值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满足试验方法的要求。当归、黄芪、板蓝根、山楂、枸杞子、菊花、大黄、参灵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68.9,77.0,75.8,35.8,3.4,56.0,56.3,80.0℃。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良好,适用于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中药浸膏喷雾干燥时易出现粘连和软化的问题,提出将除湿空气运用于中药浸膏喷雾干燥,并用玻璃化转变理论和水分活度理论预测浸膏粉储存稳定性的条件。以口炎清浸膏为模型药,分别对湿空气(RH 70%)和干空气条件进行喷雾干燥,同时考察干空气下不同压缩空气比对喷雾结果的影响及进风温度分别为100,110,120,130,140℃时对喷雾干燥粉粉体学性质(浸膏得粉率、粘连百分比、含水量、休止角、压缩度、粒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对理想粉末进行吸湿性和不同平衡含水量下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分别用GAB方程和Gordon-Taylor模型对水分活度与平衡含水量之间以及平衡含水量与Tg之间进行拟合,得到口炎清浸膏粉的状态图,指导其合理储存条件。研究发现,干空气下浸膏粉含水量随着压缩空气比的增加而降低且压缩空气比为100%时喷雾效果最好。湿空气下浸膏粉的得率极低,其含水量和Tg分别为4.26%,16.73℃;其他相同仪器参数相同,干空气下浸膏粉的含水量和Tg分别为2.43%,24.86℃,与湿空气相比,含水量降低了42.96%,Tg提高了8.13℃。从状态图分析可知口炎清浸膏粉在25℃下达稳态时的临界含水量(X,c)为3.42%,临界水分活度(aw,c)为0.188。由此可见,水分降低了中药浸膏粉的Tg是造成其喷雾干燥粘壁和软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入干空气对于中药浸膏喷雾干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法制粒技术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中药固体制剂绿色制粒新工艺。影响干法制粒效果的因素有制剂物料物理特性、设备性能等,分别包括中药浸膏粉、饮片细粉和辅料等的可压性、流动性、水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粒径、黏性以及设备的送料速度、滚轮压力、滚轮转速、滚轮温度、破碎方式等。但该工艺目前仍存在一次成型率低、粘轮等局限性问题。今后应加强中药制剂物料可压性改善、设备性能改进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促进干法制粒工艺在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制粒中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化学-生物联合评价模式。方法 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模型药,考察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溶出介质中,不同溶出时间的复方鳖甲软肝片溶出液对LX-2肝星状细胞的抑制作用,提出基于细胞抑制率所得复方鳖甲软肝片的累积溶出度,与HPLC法所测的芍药苷、连翘苷、人参皂苷Rg1各指标成分的溶出度及自定义权重系数的多成分整合的溶出度运用f2相似因子法分别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芍药苷、连翘苷、人参皂苷Rg1各指标成分的溶出度及其整合的溶出度f2相似因子依次为43、58、61、59,说明多成分整合的溶出度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全方的生物效价。结论 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的多成分整合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有望成为评价中药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吴鑫  左雯雯  李存玉  顾佳美  彭国平 《中草药》2019,50(6):1316-1322
目的采用低场-高场核磁联用技术探索缔合态对平肺方中芒果苷提取、分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脱氧野尻毒霉素(DNJ)-柠檬酸成分为对照,以氢T_2弛豫时间及氢化学位移值的变化为指标,采用低场核磁分析缔合态氢的弛豫特征,结合高场核磁技术验证缔合物结构。结果 DNJ-芒果苷在溶液中以缔合态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从而抑制了成分从药材向溶液的迁移,透过率下降,图谱中T_2峰向左偏移,高场核磁中化学位移也发生变化。结论阐明了成分存在状态对芒果苷提取分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研究中药复方煎煮方法及机制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DE值的麦芽糊精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的影响,测定了喷干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粉体学性质及微观形态,并用吸湿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预测其储存稳定性。研究发现,加入麦芽糊精后得粉率增加,含水量降低,T_g升高,流动性变好,微观形态呈球形,且T_g随DE值的减小而增大。采用GAB模型拟合水分活度(a_w)与平衡含水量(EMC)之间,发现喷干粉的吸水量随DE值的增大而增加;Gordon-Taylor模型拟合EMC与T_g之间,T_g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喷干粉的储存临界条件得到提高,且随DE值的减小,临界水分活度与临界含水量升高。所以DE值越小,喷干粉越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研究干法制粒时物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对制粒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巨安神制剂浸膏粉为模型药物,测定浸膏粉与辅料混合物的T_g,比较直接混合和共溶后喷雾干燥2种物料混合方式对干法制粒效果的影响,运用物料粒径和扫描电镜图谱分析喷雾粘壁和制粒粘轮机制。结果:当喷干粉的T_g为58.8℃和68.5℃时,即高于滚轮温度(42℃)时,在制粒过程中不会粘轮现象;直混物的T_g均42℃,会产生粘轮问题。选择麦芽糊精为巨安神颗粒的辅料,浸膏粉-麦芽糊精(1∶1)。结论:T_g的高低可作为干法制粒能否顺利进行的1个评价指标,为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挥发油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环糊精包合技术常用于改善挥发油的稳定性并利于制剂。目前中药挥发油的包合材料多选用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常为包合物的得率及含油率等。包合材料的选择在挥发油包合研究中少有报道。该文以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薄荷醇为模型药物,以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进行包合,对包合物平衡常数(K)、增溶倍数进行考察,并结合IR,DSC,TG等分析手段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在0~1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K=3 188.62L·mol~(-1);在0~12.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K=818.73 L·mol~(-1);超过12.5mmol·L~(-1)后,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呈负向偏离型,相溶解度图呈AN型。表明薄荷醇与β-CD,HP-β-CD的包合行为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挥发油多组分包合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柴竭抑肝纤(Chaijie Yiganxian,CJYGX)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鳖甲煎丸),CJYGX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通过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第4周开始,阳性组给予鳖甲煎丸1 g·kg~(-1)·d-1灌胃,CJYGX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CJYGX 7.96,3.98,1.99 g·kg~(-1)·d-1灌胃,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共5周。于末次灌胃24 h后,水合氯醛轻度麻醉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称肝脏湿重并计算肝脏指数;全自动分析法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Ⅳ型胶原(Ⅳcollagen,CⅣ),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Smad3,Smad4,Smad7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指数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ALP,AST,ALT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纤维化指标LN,HA,Ⅳ-C,PCⅢ和HYP显著升高; Masson染色观察到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 TGF-β1,Smad2,Smad3,Smad4 mRNA表达显著升高,Smad7 mRNA表达显著降低; TGF-β1,PDGF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的CJYGX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肝功能指标ALP,AST,ALT的水平;肝纤维化指标LN,HA,Ⅳ-C,PCⅢ和HYP都明显的降低; Masson组织观察到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 TGF-β1,Smad2,Smad3,Smad4 mRNA表达明显下调,Smad7 mRNA表达明显上调; TGF-β1,PDGF和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中药复方"柴竭抑肝纤"可能通过干预TGF-β1/Smad信号通路,保护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中药浸膏粉体吸湿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慧臻  狄留庆  汪晶  吕志阳  付廷明  王令充 《中成药》2011,33(11):1960-1964
中药浸膏粉体通常吸湿性强,对中药制剂的成型影响较大,是长期困扰中药药剂生产的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研究工作实践,分析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的过程与吸湿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改善中药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建立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原位浊度传感器评价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对测试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以13种代表性中药(广藿香、当归、薄荷、瞿麦、银柴胡、乌梅、葛根、细辛、益母草、苦参、熟地黄、荆芥和川芎)浸膏粉为研究对象,检索每种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根据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计算出每种中药化学成分群平均性质,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该平均性质与对应中药溶液浊度值的关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客观评价方法的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对从13种中药中检索得到的1840种成分分子描述符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由得分图和载荷图结果可知分子描述符可以区分出溶解度有差异的化学成分类别;随机划分校正集和验证集后,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预测溶液浊度值的PLS预测模型的R2Xcum=0.873,R2Ycum=0.998,Q2cum=0.869;川芎、荆芥和益母草的浊度预测误差分别为3.4%、9.3%、23.8%。结论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为从中药整体成分层面预测宏观物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浸膏粉体吸湿性特征及其改性机制,为中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工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痹颗粒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将水提原液、水提醇沉中间体和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水提醇沉中间体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体,采用粉末流动性测试和电镜扫描等多维检测技术分析表征上述浸膏粉体的微观制剂学性质;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水提醇沉中间体进行吸湿性改性研究,进而引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改性后浸膏粉体吸收水分子的含量、相态、分布及结构信息;探索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改性机制。结果浸膏粉体喷雾干燥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1000、泊洛沙姆188和月桂醇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粉体的吸湿性。经低场核磁分析可知,上述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亲水基结合或与空气中的自由水结合,使得粉体吸湿性降低。结论加入表面活性剂对于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改性机制与水的结合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4.
Tribulus terrestris L. was evaluated for its cardioprotective property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a cell line model. Initially, methanolic extract was prepared and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extraction with various solvents. The extract with high phenolic content (T. terrestris L. ethyl acetate extract–TTME)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for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aken forward for evaluation against cardiac ischemia. HPLC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phenolic compounds like caffeic acid (12.41 ± 0.22 mg g?1), chlorogenic acid (0.52 ± 0.06 mg g?1) and 4‐hydroxybenzoic acid (0.60 ± 0.08 mg g?1). H9c2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TTME (10, 25, 50 and 100 µg/ml) for 24 h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ischemia. Then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exposing cells to ischemia buffer, in a hypoxic chamber, maintained at 0.1% O2, 95% N2 and 5% CO2, for 1 h. A significant (p ≤ 0.05) increase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56%), superoxide production (18%), loss of plasma membrane integrity, dissipation of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opening and apoptosis had been observed during ischemia. However, pretreatment with TTME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p ≤ 0.05) attenuate the alterations caused by ischemia. The overall results of this study partially reveal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use of T. terrestris L. in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medicine for heart diseas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的中试工艺过程。方法以6种有效成分[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甘草酸铵]损失量、累积损失率和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为指标,评价并比较2批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陶瓷膜微滤、浸膏真空浓缩、浸膏真空干燥、颗粒常压干燥4个关键工序过程质量。结果 2批甘草酸、哈巴俄苷、(R,S)-告依春、甘草苷的总损失率为50.06%~66.99%,安格洛苷C、腺苷的总损失率为35.49%~41.90%。2批批内各物料6种有效成分总量从高到低顺序均为膜滤前液膜滤后液浓缩液干膏粉成品颗粒,4个关键工序损失率从大到小顺序为浸膏真空干燥陶瓷膜微滤浸膏真空浓缩、颗粒常压干燥,2批浸膏真空干燥损失量分别为0.545 9、0.737 5 mg/g,该工序是主要损失工序;2批全程总损失率分别为48.15%、50.85%。2批批内各物料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随工序增加从0.998降到0.818。2批成品间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相似度为0.999)。结论批间成品质量一致性良好。该研究为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在中药制剂工艺现代化和规范化中,应尽量采用低温短时间加热的温和工艺,减少制备工序,以降低中药提取液(汤剂)中有效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更好保持中药制剂和原提取液(汤剂)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飞龙掌血根皮的组织切片、粉末显微方面的生药学鉴别研究,以及其止血活性与样品制备方法研究。方法:通过制作飞龙掌血全根横切片,飞龙掌血根皮与根心各自粉末的水装片、透化片、染色片,运用生药学传统鉴别手段完善飞龙掌血全根的组织切片特征,寻找飞龙掌血根皮与根心之间的粉末显微特征。采用小鼠断尾法、毛细玻管法,以出血时间、出血量、凝血时间为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极性部位对飞龙掌血根皮止血活性的影响。结果:飞龙掌血根皮含有大量石细胞、草酸钙方晶、木栓细胞、油细胞等,飞龙掌血根心含木纤维、草酸钙方晶、网纹纹孔导管等。95%乙醇冷浸提取与50%乙醇回流提取都适合于飞龙掌血根皮提取;冷浸浸膏乙酸乙酯部位止血活性优于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冷浸浸膏乙酸乙酯部位按剂量1.50 g·kg-1给药,平均出血时间、出血量、凝血时间依次为(59.67±12.31)s,(4.42±1.67)mg,(79.67±5.57)s。结论:石细胞、木栓细胞、油细胞是飞龙掌血根皮的显微鉴别项目,木纤维是飞龙掌血根心的专有鉴别项目。飞龙掌血根皮的提取应结合乙醇冷浸法和回流法,飞龙掌血根皮具有良好的止血凝血效果,以冷浸提取乙酸乙酯部位止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中药水提液浓缩过程瞬时能耗计算简便方法。方法以玉屏风散为模型药物,测定其水提液浓缩过程中多种溶液环境特征参数的动态变化数据,构建中药溶液环境特征参数白利度(简便、易测、准确)与浓缩能耗计算需要的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模型。结果白利度与固含率、密度、比热容、导热率等具有优越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均高达0.99左右。结论可通过测定白利度及构建与其他物理参数如比热容(Cp)、导热率(kf)等关系模型,计算浓缩的动态能耗;为中药制药过程工程原理研究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由产毒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AFB1广泛存在于农作物、食品、饲料甚至中药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立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基质中AFB1的多种快速检测技术,为预防和控制食品与药品的安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小分子免疫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各种检测形式的AFB1免疫快速技术被开发利用到现场快速检测领域,该文系统综述了我国现行有效的AFB1检测相关标准及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国家等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情况,这些限量标准主要针对食品、饲料及一些易污染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而研究表明除了限量标准进行规定的中药材品种外也存在一些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也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并对AFB1抗原抗体制备技术,以及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亲和色谱法、荧光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新型免疫传感器法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对比。以期为中药规范化种植、中药集散贸易市场、药店医院、中药质量监管等方面形成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标准提供参考,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固体制剂是临床广泛运用的剂型,由于其制剂原料的特殊性而具有易吸潮的问题,导致制剂性状改变,甚或霉变和有效成分损失,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疗效,水分超标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分控制对于中药固体制剂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对历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不同类型中药固体制剂水分控制的标准变迁进行分析,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制剂理论,围绕水分控制策略、分析检测技术、制剂工艺环节等影响中药固体制剂含水量的关键问题,研究及探析中药固体制剂现代化进程中水分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中药固体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