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NSSPE)的肠吸收性质。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考察NSSPE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葛根素的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葛根素NSSPE在各肠段Ka和Papp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其中十二指肠显著大于空肠和回肠(P0.05),极显著大于结肠(P0.01),空肠和回肠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余3种制剂比较,葛根素NSSPE在十二指肠中的Ka和Papp显著大于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P0.05);空肠和结肠中的Ka和Papp极显著大于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P0.01);回肠中的Ka和Papp显著大于葛根素的原料药和普通乳(P0.05),但与纳米晶无显著差别。由此证实,NSSPE能显著提高葛根素在小肠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葛根黄酮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葛根黄酮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黄酮主要成分葛根素的含量,计算出葛根素在各部位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和回流4 h的累计吸收药量,从而反映出葛根黄酮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3 9,0.012 8,0.012 1,0.013 1 h-1;4h的累计吸收药量分别为136.936,122.739,115.230,123.015μg;其在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P<0.05)。结论:葛根黄酮在大鼠整个肠道中均有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白芷提取物对葛根中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白芷提取物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提取物促吸收原理,为中药配伍原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外翻与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方法,考察在含有白芷提取物时葛根溶液的肠吸收影响,同时考察P-gp抑制剂对葛根肠吸收影响,研究白芷提取物是否对葛根有促吸收作用,进一步考察葛根肠吸收机制。结果:葛根的肠吸收中,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在空肠吸收明显增加。以空肠单向灌流进行实验,葛根素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与吸收速率常数(Ka)随药物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少,含有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葛根素Ka与Papp分别比单纯葛根素吸收增加了2.49,2.60倍(P<0.001)。pH 5.0,6.8下葛根素吸收较pH 7.4的好。结论:葛根的吸收主要是主动吸收,受P-gp外排影响,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探索指标成分单体和川芎提取物使用时的吸收变化,考察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对这2个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UHPLC测定灌流液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变化,分析二者在各肠段、川芎提取物不同质量浓度及含蛋白抑制剂情况下的含量变化情况,计算吸收速率参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结果:阿魏酸与藁本内酯在肠道各段均有吸收,藁本内酯的吸收大于阿魏酸。阿魏酸在十二指肠的Ka=1.23×10~(-3)s~(-1),与空肠和回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阿魏酸在生药质量浓度12.5,20.0,40.0 g·L~(-1)下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但100.0 g·L~(-1)下的吸收较前3个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阿魏酸在提取物中的吸收明显高于单体直接灌流,与川芎提取物组比较,丙磺舒组的阿魏酸吸收显著性增加。藁本内酯在十二指肠的Ka=3.58×10~(-3)s~(-1),肠道的吸收大小排序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随川芎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川芎提取物组比较,藁本内酯在维拉帕米组和丙磺舒组的吸收均显著性增加,且丙磺舒组的吸收大于维拉帕米组。结论:阿魏酸吸收方式可能为促进扩散,存在载体参与,为MRP的底物。藁本内酯主要依靠载体的主动转运,可能是P-gp与MRP的底物,且受MRP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刘诗雨  柏希慧  董林娟  王昌利  宋逍 《中草药》2016,47(14):2488-2491
目的考察葛根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以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量,分别考察不同灌流体积流量、药物质量浓度、肠段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对比了葛根素原料药及载药微球的吸收特性。结果灌流体积流量对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在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大于在十二指肠处的值(P0.05);载药微球在空肠的Ka和Papp值显著高于葛根素原料药(P0.05)。结论葛根素羧甲基微球中葛根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在空肠和回肠段吸收较好,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洋川芎内酯I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 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4个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介质3个方面对洋川芎内酯I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514、257和128.5 μg·mL-1)洋川芎内酯I在相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与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空肠、回肠、结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在所选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过程,提示其吸收可能以被动转运为主;在大鼠各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为其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巴戟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利用HPLC-ELSD测定巴戟甲素的含量,研究巴戟甲素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质量浓度(43.92,87.84,175.68 mg·L-1),灌流液p H(5.4,6.8,7.4)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0,0.2,0.5 mmol·L-1)对巴戟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巴戟甲素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速率与灌流液p H和肠段部位有关,其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在2.752~2.861,1.435~1.574,1.353~1.403,1.144~1.301 h-1。与原药组相比,含高浓度P-g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增加(P<0.05)。结论:巴戟甲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  相似文献   

8.
芹菜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肠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AP在整个肠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且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最快,其次空肠,最后回肠和结肠.AP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的吸收速率常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P<0.05),吸收机制可能有主动转运和异化扩散因素参与.AP在回肠和结肠内的吸收速率常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其在回肠和结肠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_(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_(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贯叶金丝桃2个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注模型,测定肠灌流液中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计算2个黄酮类成分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贯叶金丝桃2个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值均较小;贯叶金丝桃总黄酮Ka、Peff值无显著差异(P0.05);芦丁和金丝桃苷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分别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结论:贯叶金丝桃中2个黄酮类成分为被动扩散吸收,各黄酮类成分的吸收各有不同,芦丁和金丝桃苷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和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该研究从药物的肠吸收角度出发,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比较葛根单提、人参单提、葛根人参合提、葛根人参合并4组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用HPLC测定了药液中指标成分葛根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计算并比较速率常数(Ka)与表观吸收系数(Papp)。其中葛根素的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葛根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人参皂苷Rg1,Re,Rb1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人参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葛根、人参合并给药可能提高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白芷有效组分香豆素和挥发油分别对配伍"对药"葛根中葛根素、黄芩中黄芩苷、川芎中阿魏酸及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肠吸收的影响,探讨白芷对配伍"对药"有效成分肠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吸收模型,分别考察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各对药(葛根、黄芩、川芎、甘草)前后,葛根中葛根素、黄芩中黄芩苷、川芎中阿魏酸及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 白芷有效组分能显著促进葛根中葛根素(提高1.70倍)、黄芩中黄芩苷(提高4.74倍)的肠吸收作用;白芷有效组分对川芎中阿魏酸肠吸收无显著影响;白芷有效组分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具有显著的肠吸收抑制作用。结论: 白芷-葛根,白芷-黄芩药对配伍应用产生协同治疗作用,不仅表现为不同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还表现为白芷活性成分促进其配伍"对药"活性成分肠道转运。白芷-川芎、白芷-甘草配伍机制可能与白芷对甘草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3.
通脉颗粒(TM)是由丹参、川芎、葛根组方而成,临床上用于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为研究TM的药效物质基础,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比格犬给予TM干预,分析了血清中吸收成分及其药动学特征。以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血清样品,在LS-MS/MS的ESI-检测模式下,采用Merck RP-18e整体反相硅胶色谱柱分离,以乙腈-甲醇1∶1(0.07%FA)和水(0.01%FA)为流动相,在优化的梯度洗脱程序下实现了在8.5 min内对犬血清中8种葛根黄酮成分、5种丹参酚酸成分和2种葛根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分析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准确、精密,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对急性心梗模型比格犬十二指肠注射TM后6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给药后5 min药物成分即吸收入血,15种成分均能在血清中检出,分别于给药后0.18~3.83 h达峰。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差异很大,其中葛根素、丹参素体内暴露量远高于其他成分,其次为3'-甲氧基葛根素、芹糖基葛根素和3'-羟基葛根素。研究结果表明葛根异黄酮类和丹参素是TM在心肌缺血模型犬体内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霍鹏  黄丽涵  朱平川  徐远金 《中成药》2011,33(7):1190-1193
目的 建立中药复方制剂感冒软胶囊(羌活、麻黄、桂枝、葛根、黄芩、川芎、防风等)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及黄芩苷4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方法 以甲醇提取样品,电泳缓冲液为10 mmoL/L磷酸氢二钠-20 mmol/L硼酸(pH8.0),内含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体积分数分别为27%(v/v)异丙醇和18%(v/v)乙腈作有机改性剂,采用75 μm(i.d)×60(ef50)cm的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5psi(进样时间6 s)压力进样,分离电压30 kV,紫外检测波长214 nm,温度25℃.结果 4种活性成分在23 min内获得基线分离,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和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200μg/mL(r=0.999 4)、2.4~150 μg/mL(r=0.999 8)、1.8~120μg/mL(r=0.999 1),4.5~300μg/mL(r=0.999 1),检出限分别为0.50、0.80、0.60、1.5μg/mL(S/N=3).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0%~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2%.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具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已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附子药对配伍对附子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芪对附子6种生物碱P_(app)的影响。结果当附子-黄芪3∶1时,黄芪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在3种肠段均能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1时,除次乌头碱在回肠外,黄芪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3时,黄芪能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除回肠外)的P_(app),在各肠段均能显著降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结论黄芪可抑制附子生物碱的吸收,且其抑制作用因配伍比例、生物碱的种类和肠段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建立葛根-麻黄药对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3∶1,2∶1,4∶3,1∶1,1∶2,1∶3)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平均加样回收率99.67%,RSD 2.2%。葛根-麻黄按4∶3配伍时葛根素溶出量最多(2.408 g·L-1),与葛根水煎液(2.455 g·L-1)最接近,而葛根-麻黄按2∶1配伍时溶出量最少(2.254 g·L-1)。结论:不同配伍比例的麻黄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溶出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体单灌流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雅娜  栾立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719-1722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且结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空肠的Ka,K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1.93~165.14 mg·L-1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 3.0至pH 5.0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在较大质量浓度下(165.14 mg·L-1)也无饱和现象;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药物吸收无pH值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邢潇琳  范春雷  丛晓东  杨培培  蔡宝昌 《中草药》2015,46(11):1645-1648
目的比较姜黄素葡甲胺共晶(MGC,姜黄素与葡甲胺通过氢键连接的新共晶化合物)与姜黄素的肠吸收参数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MGC在十二指肠与结肠的Ka和Pap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肠段间吸收特征相近(P0.05)。各肠段Ka数据排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Papp数据排序: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MGC的全肠段Ka为(9.966±0.030)×10-3 min-1,Papp为(6.871±0.013)×10-3 cm/min,较姜黄素分别提高了1.53和2.21倍。结论 MGC较姜黄素有更好的肠吸收特征,提示MGC生物利用度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