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眼症是由于角膜前泪膜的质或量的不足所造成的结膜或角膜上皮不能维持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临床诊断较困难,常误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困难。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9年~2002年3月问108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干眼症是目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流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干眼症的症状较多,如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等.不能耐受有烟尘的环境、不能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主要临床类型,探讨其诊断及治疗重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8例干眼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干眼症中主要的临床类型是干性角结膜炎,其交胆局部长期用药,沙眼,眼烧傻上起的干眼,再次是眼干燥综合征。病史资料及临床检查是正确诊断干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68例(136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两月、三月及六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一周至两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直至三月角膜荧光素染色仍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一周至三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而术后一周至两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术后一周42眼达到干眼症的诊断标准,术后一月为50眼,术后三月恢复正常。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干眼症的发病率,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干眼症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干是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但确诊干眼症却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目前干眼症的诊断标准除了症状外,主要有两个试验,即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基础试验(Schimer试验,SIT)。BUT被广泛用于分析泪膜的稳定性,但它的诊断准确性与滴人荧光素的用量、泪道的通畅与否(荧光素的流失速度)、检查者的熟练程度有密切关系。而SIT的可靠性相对较差,受试验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也不能排除反射性流泪的影响,使假阴性增加,从而可能导致轻度异常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红权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96-129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内服自拟滋阴润目方,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患者用泪然点眼,每日4次,1周后复查,检测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分别与各自用药前相比,SCHERMERI和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BUT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SCHERMERI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闫娟  庞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6):559-560
目的对180例干眼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了解其病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根据患儿的主要症状、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检查、角膜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泪河宽度确诊干眼症。结果180例患儿通过正规、系统的抗干眼症治疗,3个月后全部治愈。结论干眼症的发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去除病因和及时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治疗干眼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询问117例(234眼)儿童患者的病史及症状,并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结果 32例患儿(59眼)为干眼症,发病率为25.21%.结论 准确的诊断和对症治疗是防治儿童干眼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诊断方法。方法:对63例干眼症患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3项检查。结果:63例患者中有异物感和(或)磨砂样感37例(58.7%),视物模糊23例(36.5%)。33例(52.4%)干眼症3项检查结果均阳性,63例均BUT<10s,46例(73.0%)SchirmerⅠ试验阳性,40例(63.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致病因素:长期局部用药、沙眼、眼烧伤等16例(25.4%),使用角膜接触镜、使用电脑22例(34.9%),其他原因25例(39.7%)。结论:干眼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干眼症3项检查是确诊干眼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干眼症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1],以往对于眼症的认识多集中在一些重症干眼症,如SOjgren综合征(SOjgren's syndrome,SS),Steven-Johnosn综合征及严重的化学伤等.然而临床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中大多数是轻中度患者,常规的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临床上容易将此症误诊为慢性结膜炎[2].现将作者4年来遇到的干眼症误诊1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干眼症患者,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19~78岁,平均54岁.全部患者主诉均有眼干涩,易疲劳,伴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烧灼感,眼胀痛,视力波动,晨起眼红,对烟尘敏感.①裂隙灯检查:轻微结膜充血,少量乳头增生,少量黏液丝状分泌物,角膜浅层细点状上皮粗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干眼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效果.方法 对临床120例干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中,水液缺乏型干眼(ATD)70例,蒸发过强型干眼(LTD)32例,终端综合征(VDT)12例.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及临床检查是正确诊治干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估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 将 3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人工泪液组 (对照组 ) ,2组各 16例。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 ,人工泪液组予点人工泪液。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眼局部症状 ,并对泪流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指标进行检测 ,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针刺组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 ,改善患者眼局部症状 ,疗效优于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15.
李红阳  吴艺 《当代医学》2022,28(8):171-173
目的 探讨眼表综合分析仪在临床干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65岁的眼部明显干涩不适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眼表综合分析仪组(NIBUT组,n=26)和传统干眼检查组(FBUT组,n=29)。NIBUT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FBUT组采用传统干眼检查方法检查。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河高度(TMH)。结果 NIBUT组BUT长于FBU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It试验、TMH及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IBUT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FBUT组,且误诊率明显低于FBUT组(P<0.05)。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和传统干眼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可综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以提高干眼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与干眼症发生情况。方法 423例(42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1例(211眼)给予复方新霉素局部点眼4次/d,每周递减1次至停药。对照组212例(212眼)给予复方新霉素局部点眼6次/d,每周递减1次至停药。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发生干眼症状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泪膜破裂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局部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降低干眼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干眼症是常见的眼表疾患,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引起眼表的改变越来越被重视。文中分析LN与干眼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44例(288只眼)LN患者进行干眼症状问询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相关检查。结果 LN组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8.06%,χ2=77.873,P<0.01),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群[(13.22±9.89)mm,t=-3.421,P=0.001)],BUT短于对照组[(6.82±3.64)s,t=-20.157,P<0.01],FL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70.83%,χ2=142.918,P<0.01)。2组干眼症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LN患者干眼症的发病率增高(75%,χ2=72.557,P<0.01)。结论 LN患者是干眼症易患人群,对LN患者常规进行SIt,BUT及FL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陈中锋 《吉林医学》2013,(33):7005-7005
目的: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干眼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因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症的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清洗眼睑部、按摩睑板腺、热敷眼睑以及局部用药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好转,但是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干眼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睑板腺功能障碍,根据实际对患者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者泪膜的完整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27例临床干眼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症状及泪液分泌功能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27例干眼症患者,男性42例(33%),女性85例(67%)。干眼症的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眼部有干涩感108例(85%),异物感102例(80%),视物疲劳100例(79%),视力波动78例(61%),视物模糊66例(52%),眼部疼痛50例(39%),畏光41例(32%),眼部粘液感40例(31%),眼烧灼感36例(28%),溢泪31例(24%),眼部痒感29例(23%),眼红20例(16%)。结论临床症状是干眼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做相关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眼科门诊对干眼患者的筛查,明确诊断,降低干眼症发病率。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660例干眼患者进行筛查.同时调查分析与干眼症发病率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660例干眼患者中确诊干眼症219例,占33.18%,其中,女性患病率(39.94%)明显高于男性(26.51%);在年龄分布上,I〉5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占40.32%(102/253);干眼症患病率与多种影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干眼症发病率较高,在眼科门诊中应把干眼症筛查的系列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