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CRP)测定,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136例COPD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42例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对照组94例为缓解期COPD患者。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CRP及炎性细胞,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等。结果实验组:CRP测定平均值为(55.31±14.81)mg/L,对照组:CRP测定平均值为(7.2±4.0)mg/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9.3096,P〈0.01);实验组CRP值的阳性率、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上通过测定CRP可以有效诊断COPD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析30例患者治疗前及自觉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IL-10、末梢血WBC总数、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加重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好转时的阴性率。结果①CRP、IL-10、N%水平在WBC自觉症状好转时均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P均〈0.01);②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IL-10、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③COPD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好转时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血清CRP既可作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型和乙型流感确诊病例C反应蛋白(CRP)、WBC、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34例发热门诊患者分为3组,甲型流感组207例、乙型流感组89例,238例.分别检测CRP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WBC[(7.1±2.1)×109/L、(7.2±1.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2±1.9)×109/L、(5.3±1.5)×109/L]、中性粒细胞的比例(0.73±0.10、0.73±0.09)和CRP[( 15±8) mg/L、( 19±11) mg/L]均低于非流感组[分别为(8.8±3.9)G/L、(0.77±0.10)、(41±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甲型流感组与乙型流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的体温水平与非流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组和乙型流感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白细胞〉10×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6.4×109/L 、中性粒细胞比〉0.75 、CRP〉10 mg/L各项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型流感组:10.6%(22/207),22.7%(47/207),45.4%(94/207),9.7%(20/207);乙型流感组:3.4%(3/89),21.3%(19/89),42.7%(38/89),18.0%(16/89);非流感组:23.1%(55/238),45.8%(109/238),61.3%(146/238),34.5%(82/238),均P〈0.05].结论 检测流感患者CRP和WBC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COPD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在AECOPD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A、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CRP与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WBC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N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CRP与PA在AECOPD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均可发生显著变化,CRP和PA检测对COPD的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82例老年人CAP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红细胞沉降率(ESR)、体温及痰培养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CAP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给予抗感染治疗7d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hs-CRP阳性率为95.12%,明显高于WBC、N、ESR、体温和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可作为老年人CAP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氨溴索,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体温、C反应蛋白(CRP)、血沉、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好转,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的临床检测功能和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1~6月处于急性感染期的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择取同期健康者103例作为参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CRP和血常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CRP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5/105)、3.88%(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WBC)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加有46例(43.81%),WBC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增加有50例(47.62%),WBC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正常有9例(8.57%),总阳性率为91.43%,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和血常规在临床的测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但CRP敏感度更高且更快捷,在临床应用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联合检测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入院时及病情缓解期检测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40例患者中CRP阳性率95%, WBC阳性率40%, N%72.5%, CRP分别与WBC、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效治疗前后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有显著性差异,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结论 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联合检测不仅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诊断的敏感性,更可以准确的判定此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余兴华  张敏 《海峡药学》2010,22(11):127-129
目的观察自拟三黄汤对小儿肺炎IL-6、血清CRP的影响,明确扶正祛邪为主的治疗机制。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门诊54例肺炎患儿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18例,中药组均予自拟三黄汤,西药组给予对症及抗感染治疗,中西药组为前两组方法结合,共1周,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I、L-6、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各组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I、L-6、血清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I、L-6、血清CR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中西药组(P〈0.05和P〈0.01)。结论三黄汤治疗小儿肺炎急性期具有与抗生素相同的效果,如果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三黄汤及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均能通过降低血清IL-6、CRP水平,这可能是其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临床病理体征的关系。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体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病原菌类型及病理类型下患者各指标的水平。结果在阑尾炎病情上,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P〈0.05);在病原菌类型上,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上,坏疽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化脓性阑尾炎组〉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结论 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情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检测可为阑尾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和生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82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8人,稳定期34人,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C反应蛋白(CRP)、IL-10、住院天数,随访并比较不同NLR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稳定期组患者的WBC、NC、NL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进一步升高(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经过一定时间治疗进入稳定期后,WBC、NC、NLR和CRP水平降低,与急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NLR高患者住院天数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NLR低患者(P<0.05)。结论 NLR可以作为COPD病程变化及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东明  周晓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47-174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与症状好转天数、住院总天数的相关性。结果(1)CRP、N%水平在症状好转时分别为(15.24±6.24)mg/L和(0.70±0.11),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分别为(58.68±29.36)mg/L和(0.78±0.11)(P〈0.01)]。(2)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N%与症状好转天数(r=0.240,P〈0.05)、症状好转天数与住院总天数之间(r:0.567,P〈0.01)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CRP水平、N%均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其中N%尚可作为判定COPD急性加重后症状好转时限的可靠指标,其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13.
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对中重度COP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气道中性粒细胞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中重度COPD随机分为红霉素组(30例.红霉素1日250mg)和对照组(30例,1日安慰剂1片).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三、六个月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所有的患者均保持原有治疗不变。入选患者测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诱导排痰测定痰中白细胞总数计数、痰和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B2整合素(CD11b/CDl8)的浓度。结果红霉素治疗后①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在治疗第三、六个月束深吸气量(IC)均提高(两者P〈0.05)。②红霉素组在治疗第六月末与治疗前比较6MWD显著提高(371.29±70.59m vs350.33±69.75m,P〈0.05)。③红霉素组在治疗第三个月末、治疗第六个月末与治疗前相比诱导痰白细胞总数降低(两者P〈0.05)。④红霉素组在治疗第六月末与治疗前比较痰和血NE浓度均显著降低(两者P〈0.05).⑤治疗第三个月末、治疗第六个月末与治疗前比较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明显下降(两者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抑制其活化;提高肺深吸气量(IC)和运功耐力,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诊断、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68例老年CAP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5例和病毒感染组33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作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计数、NEU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ESR无明显变化(P〉0.05);CRP、WBC、NEU、ES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CRP、WBC、NEU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O.05),但ESR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P〈0.01),治疗后CRP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老年CAP患者急性期检测CRP、WBC、NEU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CRP是老年CAP急性细菌感染和疗效判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伟明 《北方药学》2015,(6):132-133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55例,病毒性感染患儿55例,随机选取无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诊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观察并比较3组间的PCT、CBP、WBC水平。结果: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81±0.25)ng/ml,CRP水平(22.53±3.28)mg/L,WBC水平(16.86±2.63)×109/L,病毒性感染患儿的PCT水平(0.57±0.37)ng/ml,CRP水平(9.35±2.63)mg/L,WBC水平(10.51±2.45)×109/L,对照组中PCT水平(0.31±0.34)ng/ml,CRP水平(5.23±2.21)mg/L,WBC水平(6.53±2.41)×109/L。三组比较组间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感染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82.80%,特异度为91.40%,CRP敏感度为69.80%,特异度为46.30%,WBC敏感度为40.20%,特异度为34.60%;病毒感染组中:PCT敏感度为59.70%,特异度为71.60%,WBC敏感度为39.50%,特异度为31.30%,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6.90%,特异度为21.40%。结论:采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能有效帮助医生确切诊断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洁静  赵景春  苏力 《河北医药》2005,27(4):258-25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变化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6例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血沉(ESR)、痰培养及X线胸片,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的阳性率(P<0.05),且CRP水平在治疗前明显升高,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迅速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RP参与COPD急性炎症过程,又是反映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疗中的作用。方法检测COPD的急性加重期的102例老年患者CRP、白细胞计数、血沉、体温并进行比较;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RP在患者入院时的阳性率为63.7%,和血沉、白细胞有一定相关性,但明显高于其他常规指标。治疗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是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覃安汝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40-344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HFMD患儿179例作为HFMD组,145例保健科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hs—CRP水平和WBC计数。结果hs.CRP总阳性率为39.6%,WBC总阳性率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WBC同时阳性率为8.6%。HFMD组hs—CRP水平、WBC计数[(11.82±3.15)mtg/L、(7.79±1.90)×10^9L^-1]较对照组[(2.31±0.81)mg/L、(7.04_+1.43)×10^9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HFMD同时进行hs—CRP水平、WBC计数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较好地结合临床病史观察病情,指导感染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1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CRP和WBC含量,分析CRP和WBC与病情关系。结果急性高原肺水肿急性期患者的CRP、WBC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急性期CRP阳性率与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RP与WBC呈低度正相关(r=0.469)。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CPR和WBC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重,早期测定CRP和WBC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43例,重度窒息23例)作为2个窒息组,3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以及第7天的血清hs—CRP和WBC数。结果24小时内hs—CRP,轻度窒息组的为(2.98±0.96)mg/L,重度窒息组的为(7.18±1.46)mg/L;轻度窒息组的WBC为(17.65±4.22)×10^9/L,重度窒息组的为(25.12±6.51)×10^9/L。2个窒息组血清hs—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hs—CRP在3组问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WBC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hs—CRP和WBC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窒息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