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75次/min;RHR2组,75次/min-84次/min;RHR3组,≥85次/min。分析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高(P均〈0.05)。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增加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非S-T段抬高ACS患者167例,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RHR<65次/min;RHR 2组,65次/min≤RHR<70次/min;RHR 3组,70次/min≤RHR<75次/min;RHR 4组,75次/min≤RHR<80次/min;RHR 5组,RHR≥80次/min.随访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发生率.结果随访167例患者,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1%,RHR 5组随访6个月时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33.3%)和复合心血管事件(66.7%)均较RHR 1~4组明显增多(P<0.05及P<0.01).结论 RHR增加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建常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83+186-183,186
目的观察代谢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CA)病灶各项超声检测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人选对象接受了彩色多普勒CCA病灶各项超声检测指标检测,并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MS)进行分组比较。结果7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MS患者39例(52.70%,合并MS组),35例高血压患者未合并MS(对照组)。合并MS组的CCA平均内膜增厚度值、内膜增厚率、平均斑块面积值和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MS患者的CCA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海民和地区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血压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评价动脉硬化度。结果观察组baPWV为(1829±311)cm/s高于对照组的(13664-20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不仅可预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情况,还可作为高血压病长期治疗血压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罗和平  王娟娟  高夫生 《江西医药》2014,(12):1469-1471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的高低,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CA组),以及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三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⑴血清Hcy、IMT、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在三组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Hcy、IMT水平明显高于CA组和对照组(均P〈0.0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⑵高Hcy水平、颈动脉硬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收缩压,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Hcy可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并降低Hcy水平,以防止脑血管意外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交司机血压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公交司机693人(公交司机组)及非公交司机678人(对照组)进行血压检查和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场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公交司机组检出高血压患者198例,检出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13.7%(93/678)(P〈0.05)。在公交司机组中,26~35岁者159人,检出高血压24例,检出率为15.1%;36—45岁者282人,检出高血压75例,检出率为26.6%;46—55岁者252人,检出高血压99例,检出率为39.3%。对照组中,26~35岁者152人,检出高血压6例,检出率为3.9%;36—45岁者264人,检出高血压36例,检出率为13.6%;46—55岁者262人,检出高血压51例,检出率为19.5%。不同年龄段公交司机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公交司机组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公交司机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122±13)mmHg(1mmHg=0.133kPa)比(108±11)mmHg,(73±8)mmHg比(64±8)mmHg,(89±9)mmHg比(75±8)mmHg](P〈0.05)。公交司机组中体重指数〉25ks/m2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指数≤25ks/m2者,有吸烟史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公交司机血压明显高于非公交司机,且高血压的检出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肥胖、吸烟的公交司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婷  王瑞英 《中国医药》2008,3(7):398-39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颈动脉硬化程度选择颈动脉超声作为评估方法,并依据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血清AP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高血压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APN降低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关,管腔狭窄组APN降低尤为明显。结论APN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且伴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清APN水平可作为一个反映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北方部队机关离退休干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项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方部队机关离退休干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对照组按照年龄相同、性别相同、原单位相同、文化程度相同和原职务相同进行1:1配对,两组对象填写了"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结果:离退休干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肥胖例数、吸烟例数、饮食偏咸例数和高血压家族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者中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P均〈0.05或0.01)。结论:肥胖、吸烟、饮食偏咸、参加体育锻炼较少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北方部队机关离退休干部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及坎地沙坦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5例,左心室正常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共3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治疗(8~16mg坎地沙坦,1次/d)前后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HRT指标的变化。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正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P〈0.01);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P〈0.01),左心室肥厚组LVMI均高于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P〈0.01),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治疗后的TO、LVMI降低,TS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室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坎地沙坦可有效降压,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葛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4,(3):93-94,9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汤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封[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O.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8%(6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58/72)(P〈O.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及心肌桥下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心肌桥前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心肌桥的49例患者RHR进行测定,并分为心肌桥前段血管AS组(A组)和心肌桥前段血管非AS组(B组),又按RHR测定结果将RHR〈75次/分者分为RHR 1组,RHR≥75次/分者分为RHR 2组.结果 A组患者RHR为(78.75±5.45)次/分,B组为(70.94±4.31)次/分,A组患者RHR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P〈0.05).RHR 2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桥前段血管AS,与RHR 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前段血管AS与吸烟史、高血压、动脉狭窄程度相关(P〈0.05),A、B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吸烟史、高血压、心肌桥下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可能共同作用于心肌桥前段血管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12%(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血压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房内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正常组35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组3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三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室瓣E峰和A峰最大流速比值(E/A),测定静息心率(RH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高血压LVMI正常组LAD扩大较显著(P〈0.05),而IVST、LVPWT、LVMI、E/A、LVEF及RHR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LVH组b∞扩大更显著(P〈0.01),IVST、LVPWT、LVMI、E/A、LVEF及RHR均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早期IVST、LVPWT、LVM1、E/A、LVEF及RHR尚无明显异常时,已出现LAD扩大。提示LAD扩大是高血压病心脏受损的最早期表现,比左心室肥厚及E/A〈1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硝苯地平30mg每天1次,对照组42例口服氢氯噻嗪(HCT)25mg,每天2次,疗程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较治疗前长升高(P〈0.05),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均明显逆转(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硝苯地平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吡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失眠患者的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失眠患者依就诊次序分配到治疗组(唑吡坦10mg每晚1次、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及对照组(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血压并填写生活质量量表以评价治疗前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吡坦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并失眠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国良  薛亚军 《中国医药》2006,1(12):710-712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随机分组,24例应用厄贝沙坦150mg/d,23例应用依那普利10mg/d,每周观察血压下降幅度,并于服药4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治疗4周后与给药前相比,各项血压指标的比较值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试验不同时期的同一时间点,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间ABPM结果显示,厄贝沙坦组血压负荷日间和晚间较依那普利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2组降压的谷/峰(T/P)比值比较,厄贝沙坦组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厄贝沙坦优于依那普利,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8个月后坐位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在治疗8个月后,血压下降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实验室检查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 RHR)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 )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资料完整为5153例,其中女性2043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至2011年度体检时RH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RHR<64次/min,64次/min≤RHR<70次/min,70次/min≤RHR<77次/min、RHR≥77次/min共4组,分别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RHR对 baPWV 的影响。结果2043例女性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2±10)岁,平均baPWV 为1488˙.9 cm/s;4组平均 baPWV 分别为1405、1440、1492和1637 cm/s;baPWV≥1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40.2%、40.5%、53.1%和64.1%。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RHR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PWV≥1400 cm/s的风险均增加,其OR值分别为1.48(95%CI 1.05~2.08)、2.44(95%CI 1.71~3.48)和2.41(95%CI 1.67~3.48)。结论 RHR是中老年女性ba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行脑血流学检查,比较分析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及高血压病组内不同年龄段、不同分级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高血压病组Qmean、V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岁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除Vmean显著高于〉50岁者(P〈0.05)外,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高血压病患者Qmean、Vmean显著低于Ⅰ级高血压病患者,而其他各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各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均高于Ⅰ级高血压病患者(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为明显,尤其以血液流速的改变最为明显,晚期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