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 270例肝活检标本取自住院乙肝患者,选择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切片,除依次作HE、弹力、网状及胶原杂色外另用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正常肝组织α-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乙肝病变较轻组肝组织α-SMA示阳必表达占75%;乙肝病变较重及肝硬变组肝组织α-SMA示强阳性  相似文献   

2.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和巨细胞病毒肝炎病例作肝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查,直接诊断CMV肝脏感染及相应的病理变化。方法:10例肝组织标本,其中5例血清抗CMV-IgM阳性临床诊断为CMV性黄疸肝炎者为实验组,另5例血清抗CMV-IgM阴性为对照组。采用PAP法检测肝组织中CMV-IEA和EA。结果:10例肝组织内检出CMV-IEA和CMV-EA均阳性5例;CMV肝炎实验组中,检出阳性4例;对照组阳性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G1-G4及肝硬变患者各50例)肝活检组织及52只SD大鼠(CCl4诱导模型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不同时间(2,5,8,12周)肝组织,采用:(1)动物实验;(2)肝活检随访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技术;(3)组织化学(组化)染色:对肝组织中胶原,网状及弹力纤维进行染色;(4)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用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o),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VEGF等单克隆抗体对肝组织进行染色;(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定量检测75例乙肝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1)CCl4大鼠实验中,在实验不同时间内,其组织肝内血管病变,肝组织病变及VEGF的表达各不相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VEGF阳性肝细胞主要分布在脂肪变区域;晚期(8-12周)则肝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但肝细胞病变显著,血管破坏,血管及成肌纤维细胞增生更趋明显,并见有局部纤维瘢痕形成,假小叶内肝组织肝窦扩张或毛细血管化,其VEGF示阳性;(2)乙肝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等与肝内血管病变导致的肝血供障碍密切相关,肝内血管病变主要有血管炎症,血管塞,血管破坏,血管增生及肝窦狭窄,阻塞,扩张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其贯穿于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乙肝肝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血清中VEGF含量变化与其肝炎分级(G),分期(S)及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到LC反而下降(P<0.01),肝组织中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EGF与乙肝肝细胞的再生及肝病主的程度有关,在肝内血管增生及改建中担当一最重要的角色,其在肝组织中内增强表达发生于乙肝病变的始发阶段。  相似文献   

4.
65例乳腺良性病变,104例乳腺癌用抗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抗角蛋白14(CK-14)和S一100蛋白识别肌上皮细胞(MEC)。结果:所有良性病变中的MEC同时表达MSA、CK-14、S-100蛋白,少量腔上皮细胞亦表达CK-14和S-100蛋白。9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91例(92.8%)仅见个别MSA阳性MEC或完全缺如,7例(7.2%)仅见少量MEC,对9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3例乳腺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MSA免疫组化相符。研究表明,乳腺癌中MEC为残留成分。MSA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硬化性乳腺病和浸润性导管癌;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HBV阳性肝病者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尸检材料中获得30例HBV阳性的肝组织,观察其组织学,并进行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HBAg的染色形态,将其分成两类:反映病毒活跃复制的第一类(18例);病毒可能呈整合状态的第二类(12例)。同时检测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其HBAg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40.0%。其中肾小球阳性者10例,分布主要在系膜区和沿毛细血管袢,也有核内HBCAg表达;肾小管HBAg阳性12例,其中HBSAg阳性11例,形态有膜型、弥漫型、周边型和包涵体样型,HBCAg阳性5例,形态有弥漫型、膜型或伴间质分布及核内表达。肾小管HBAg表达与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MTS1在胃癌及癌前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0例胃癌及12例癌前组织进行抑癌基因MTS1的检测。发现MTS1基因在癌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7%,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0%,P〈0.05;分化良好型胃癌MTS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8.5%,分化不良型胃癌其阳性表达率为16.7%,P〈0.05;在胃癌不同侵及沉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间MTS1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别。提示MTS1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及组织学分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晖  张北华  谭红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27-27,52
对6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MA及Vimentin在其中的表达。结果显示:EMA在6例MMMT中癌组织呈强阳性表达,肉瘤部分4例呈阳性表达。 Vimentin在 6例 MMMT中肉瘤部分呈阳性表达,其中 3例含有分化较差的腺癌,Vimentin呈灶性阳性表达。提示:MMMT的两种肿瘤成分从单一的原始干细胞衍化而来,同时向上皮及间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年树(Tupaia)感染HCV的可能性。方法:用HCVRNA阳性人血清接种10只健康成年Tupaia。观察临床表现;定期检测血清ALT和HCVRNA正、负链;检测肝组织中HCV3种抗原和负链HCVRNA;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upaia接种阳性血清后,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10例血清ALT升高,其中3例在28周时仍高于正常;6例肝组织中HCV抗原持续阳性,持续时间大于28周;10例出现急性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中4例有慢性肝炎病变。检测4只动物血清的系列标本,HCVRNA均呈间歇性阳性;检测3只动物肝组织负链HCVRNA均为阳性;检测1例动物肝外组织,其中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HCV3种抗原染色阳性信号。结论:HCV能够感染成年Tupaia,并可形成慢性病变,感染率约为60%,慢性病变发生率约为40%。Tupaia可作为研究丙型肝炎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家春  刘健虎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6):377-379,F00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胞管化表现,是乙肝的一大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中及时有效的改善其肝  相似文献   

10.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4例乙肝患者,在作血清铁蛋白(SFe)检测的同时进行肝活检与肝功检测。结果表明,SFe升高与乙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总符合率为94.5%,SFe值增高者有肝病变,且增高程度与肝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SFe值正常者肝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还发现,SFe检测比ALT更敏感,更能反映乙肝病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人纤维介素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Chen Y  Ning Q  Wang BJ  Zhang DS  Yan FM  Sun Y  Xi D  Yan WM  Hao L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46-450
目的 研究人纤维介素基因(hfgl2凝血酶原酶/墟皿)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蛋白及mRNA水平的特异性表达,hfgl2表达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纤维蛋白沉积、微血栓及肝细胞坏死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23例重型乙型肝炎、13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及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外组织中蚓2的表达,同时制备hfgl2cDNA探针并对上述组织进行原位杂交以了解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对枯否氏细胞表面标志CD68、纤维蛋白进行了检测。进一步对在重型肝炎肝组织中hfgl2凝血酶原阳性标本进行了hfgl2凝血酶原酶和纤维蛋白双染色。结果21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可见hfgl2表达,而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重型乙型肝炎肝炎的肝外组织均无hfgl2表达。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枯否氏细胞明显增生活化,主要分布于炎性坏死区,表达hfgl2之细胞主要为活化枯否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邻近组织发现有纤维蛋白的沉积和微血栓的形成。结论hfgl2在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活化枯否氏细胞中的异常表达,激活凝血酶原,启动局部的凝血过程,导致纤维蛋白的沉积、微血栓的形成、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炎性反应,并最终引发肝细胞大量坏死,提示hfgl2高表达是重型肝炎肝细胞坏死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彬  李雪娥  郭翠萍 《西部医学》2013,25(8):1257-125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20例健康人和6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血清sICAM-1为(353.17±56.48)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为(209.45±40.17)ng/ml、(412.01±134.23)ng/ml和(693.37±150.23)ng/ml;急性乙型肝炎血清AFP为(9.03±11.29)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分别为(13.44±26.58)ng/ml、(18.82±41.76)ng/ml和(21.33±53.75)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中度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中度患者。此外,对肝功能检查发现,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与ALT和AST呈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sICAM-1和AFP水平因肝炎临床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sICAM-1和AFP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乙肝炎性活动和肝损害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57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重型肝炎患者12例)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6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术技术对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重型肝炎组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无症状携带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IL-18水平上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水平越高.慢性肝炎组患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r=0.63,P<0.01).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PBMC内IL-18mRNA表达水平与PBMC内IL-18蛋白含量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980,P<0.001;r=0.910,P<0.001;r=0.975,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勇  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99-140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及分型标准,将入选168例病例分为慢性轻度乙肝组35例,慢性中度乙肝组38例,慢性重度乙肝组26例,肝炎性肝硬化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SF、CER含量,分析不同组别血清CER、SF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ER水平:原发性肝癌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度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轻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血清SF水平:原发性肝癌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慢性轻度乙肝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肝炎由轻度发展到中度、重度乃至肝硬化的过程中,肝细胞受损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在此演变过程中,血清CER水平渐进降低而sF水平则渐进升高,可作为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治疗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血清CER原发性肝癌时升高,肝炎肝硬化时降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hFgl2在不同型别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分析hFgl2的表达水平与肝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不同型别肝病的患者,把健康受试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4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50例及肝癌患者45例分别分为A、B、C、D、E和F组,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不同组织中hFgl2的表达强度,表达最强的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Fgl2在不同型别肝病患者中的表达,两组间进行比较,观察hFgl2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选取的8个组织中,hFgl2在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最强;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重度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肝癌组中hFgl2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肝癌组的hFgl2表达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hFgl2的表达略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hFgl2表达略高于肝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gl2在不同型别的肝病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并随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DAg与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79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CD8+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肝组织病理变化分为轻、中、重度,15名健康人肝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肝组织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低,乙型肝炎中度和重度患者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D8+CD28+T细胞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升高,CD8+CD28-T细胞却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减低。结论:肝组织内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水平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的一个免疫学指标;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可能是乙型肝炎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6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0)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H-E染色的方法分析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表达,复制和组织这变化。结果:F6代乙肝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稳定整合有HBV基因,肝组织中可检测用HBsAg,HBcAg和X蛋白3种病毒蛋白,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率分别为19.54%和3.39%,且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存在病毒NA和病毒样颗粒;长期的病毒DNA整合,表达和复制可以引起转基因小鼠肝,肺等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具有基因组中稳定整合病毒DNA,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复制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这变化,作为生物医药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