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5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均有生育要求,分为A组28例在诊断明确后即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B组24例为术前予MTX及米非司酮治疗,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血清β-HCG的变化,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期待治疗,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电凝止血时间以及术后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程度。结果:手术时间B组(38.5±8.7)min,A组(64.3±11.2)min(P<0.05);术中出血量B组(11.4±3.1)ml,A组(59.3±12.1)ml(P<0.05);术中患侧输卵管创面电凝止血时间B组(2.3±0.6)min,A组(15.6±6.8)min(P<0.05);B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45.8%(11/24),A组为25.0%(7/28)。结论:在患者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腹腔内出血的前提下,以保留患侧输卵管功能为最终目的的治疗,并无诊断明确后即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必要;术前予临床中对异位妊娠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才能达到预定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诱导和维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各30例。观察术中各时点的心率变化,摇头、肢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记录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心率A组较术前明显减慢,B组明显加快,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诱导时有23例出现不自主运动,术中均未发现摇头、肢体活动;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60±4)s和(106±11)s;术后清醒时间A组(12.0±0.6)min,B组(33.0±2.6)min,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后未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而B组分别发生躁动8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系统意外事件2例。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及下腹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明 《现代医院》2009,9(3):66-67
目的通过对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及下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及下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R组(n=31)用0.5%罗哌卡因3ml,B组(n=35)用0.5%布比卡因3ml。记录T10皮区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较快且差异无显著性,感觉阻滞T10皮区的起效时间R组(1.8±0.3)min,B组(1.6±0.5)min,平均持续时间R组(2.9±0.05)h比B组(3.6±0.7)h短(p<0.001)。结论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及下腹手术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耐受性和足够的阻滞效果。但R组比B组在术后运动和感觉功能方面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亚低温临床实施方法。方法 对1999年7月~2000年3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出生体重为(3.42±0.56)kg,Apgar评分5min<5,生后6h内存在脑电图异常和/或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11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0.2)℃,持续72h,动态24h心肺功能及呼吸暂停、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等监测。结果 选择性头部降温将鼻咽温度下降至34℃所需时间为(45±25)min。亚低温治疗后复温至35.5℃所需时间为(450±175)min。降温初期鼻咽-直肠温差为1.5℃,降温至72h鼻咽-直肠温差为0.5℃。亚低温实施过程中,无硬肿、呼吸暂停、心律失常、抽搐、低血压、DIC等发生。治疗24、28、72h患儿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24、48h血钙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血糖、Na~ 、K~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中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结论 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在新生儿亚低温治疗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51例术前胸部MRI或增强CT确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实施多脏器保护.结果 5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麻醉死亡,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体外循环时间(241.78±31.74)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5.50±10.2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53.50±9.25)min;心脏自动复跳16例;39例病人8~24 h完全苏醒,顺利脱机拔管,8例出现短暂神经功能异常,给予脑保护措施,72 h完全苏醒拔管,3例双下肢肌力减退,5 d后完全恢复;肾功能衰竭8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1.7%,其中术后3 d死亡5例(3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栓塞,1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15天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安全有效,无麻醉病人死亡.术前、术中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以及术中关注重要脏器保护,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任长和  张杨 《现代养生》2014,(10):38-38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较短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神经外科较短手术患者100例,按门诊单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处理,给予B组患者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比,A组患者保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B两组患者在术后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VAS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可知,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较短手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舒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谷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72-157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将277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98例)为舒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使用;B组(96例)为单独使用异丙酚;C组(83例)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术前、术中、术后SBP、DBP、HR、SpO2、RR变化;舒芬太尼、异丙酚的总量;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PAAS)、术中患者体动。结果:A组术中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术后HR比麻醉前减慢(P<0·05),SpO2术中术后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SBP、DBP显著低于对应的麻醉前值(P<0·05),术中HR与麻醉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SpO2术中显著降低,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RR术中均值与其相对应的麻醉前值比较,明显减慢(P<0·05),A组的异丙酚用量显著少于B组(P<0·05),B组意识消失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意识恢复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5);A组手术时间缩短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PAAS的发生明显高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患者体动明显低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二者的用量减少,患者体动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病人实施新的局部麻醉剂左布比卡因骶管麻醉,将左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的临床作用及血液动力学影响进行比较,并对左布比卡因的药效学进行了分析。方法:将78名2004年6~12月在我院施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注入0.25%左布比卡因0.8ml/kg;B组注入0.25%布比卡因0.8ml/kg。术后在苏醒室监测病人的麻醉镇痛时间、血液动力学改变并观察两组的麻醉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结果:所有小儿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的镇痛时间类似,A组的镇痛时间为223±37min,B组的镇痛时间为216±29min,差异不显著。所有小儿均出现明显的平均动脉压下降及心率减慢,A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分别下降到74±19mmHg及70±16次/min,而B组为77±18mmHg及73±21次/min,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左布比卡因骶管麻醉提供了有效的小儿麻醉镇痛。麻醉效果与布比卡因类似而心脏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黄永珍 《现代医院》2010,10(12):54-55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60例在我院行剖宫产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方法治疗宫缩乏力,B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37±8)min,B组(39±9)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出血量A组(457±55)ml,B组(409±5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B-Lynch缝合具有确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用于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的产后出血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复合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断指再植手术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A组0.2%罗哌卡因200ml+芬太尼0.4mg;B组0.2%罗哌卡因200ml+芬太尼0.2mg+高乌甲素16mg.两组病人均采用PCA术后镇痛.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再植指的血运状况及再植指存活率.结果A组术后镇痛VAS评分1.9±1.2,优良率91%;B组术后镇痛VAS评分1.2±0.7,优良率100%.A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9±0.33s;B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0±0.27s两组比较P<0.01.A组再植指存活率77%,B组再植指存活率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B组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A组,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断指再植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期血液保护的效应。方法将40例行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20例,抑肽酶组(A组)20例。A组首量1×10^6kU,持续量0.25×10^6U/h持续静脉泵注抑肽酶,直至术毕,c组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术前(T1)、无肝期前5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30min(T4)和新肝期120min(Ts)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记录两组术中总出血量和血浆、血小板、液体输入量,并记录两组回收血洗涤量和红细胞悬液洗涤量。结果A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回收血洗涤量、红细胞悬液洗涤量及血浆、白蛋白、胶体输入量[(3708±1910)、(1321±488)、(2121±785)、(2568±904)、(200±63)、(3830±897)m1]明显低于C组[(5676±2241)、(2034±734)、(2697±978)、(3725±1374)、(259±83)、(5065±1505)ml](P〈0.01或〈0.05)。两组T1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A组的PT、AFIT、TT和R均较c组同一时间点缩短(P〈0.05或P〈0.01)。结论在肝移植术中应用抑肽酶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手术期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异体血及血浆代用品的输注量,具有很好的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用于先天性心脏病(CH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先天性心脏病应用Amplatzer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盐酸戊乙奎醚-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结果A组6例(14.0%)患儿术中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多,一度出现轻度上呼吸道梗阻,经吸痰加给氧后缓解;16例(37.2%)患儿在心导管探插或心内操作时出现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为(2.65±1.85)h;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为(45.4±15.2)min。B组2例(4.7%)患儿术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经减轻麻醉后梗阻缓解,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34.9%)患儿在心导管探插或心内操作时出现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为(2.58±1.74)h;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为(50.2±17.3)min,后三者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终止814周妊娠中的最佳麻醉剂量。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5月自愿终止妊娠的妇女90名,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名,术前4 h均于阴道后穹隆填塞米索前列醇0.2 mg,术前静脉推注0.5mg/kg盐酸利多卡因,A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5μg/kg,B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0μg/kg,C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5μg/kg,然后均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比较三组术前、术中、术后BP、HR、RR、SpO2、丙泊酚使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并对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评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术中RR(10.0±4.0)次/min、SpO(289.1±4.2)%与A组[RR(12.0±3.0)次/min、SpO(293.3±2.0)%]、B组[RR(11.3±2.9)次/min、SpO(292.4±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中RR、SpO2与术前[RR(18.9±3.6)次/min、SpO(297.4±1.6)%]、术后[RR(16.7±3.2)次/min、SpO(296.6±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丙泊酚用量(0.9±0.2)mg/kg较A组[(1.5±0.3)mg/kg]和B组[(1.4±0.3)mg/kg]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离院时间(21.2±4.2)min较A组[(16.0±3.2)min]和B组[(16.2±2.8)min]有所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效果014周妊娠中的最佳麻醉剂量。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5月自愿终止妊娠的妇女90名,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名,术前4 h均于阴道后穹隆填塞米索前列醇0.2 mg,术前静脉推注0.5mg/kg盐酸利多卡因,A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5μg/kg,B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0μg/kg,C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5μg/kg,然后均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比较三组术前、术中、术后BP、HR、RR、SpO2、丙泊酚使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并对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评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术中RR(10.0±4.0)次/min、SpO(289.1±4.2)%与A组[RR(12.0±3.0)次/min、SpO(293.3±2.0)%]、B组[RR(11.3±2.9)次/min、SpO(292.4±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中RR、SpO2与术前[RR(18.9±3.6)次/min、SpO(297.4±1.6)%]、术后[RR(16.7±3.2)次/min、SpO(296.6±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丙泊酚用量(0.9±0.2)mg/kg较A组[(1.5±0.3)mg/kg]和B组[(1.4±0.3)mg/kg]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离院时间(21.2±4.2)min较A组[(16.0±3.2)min]和B组[(16.2±2.8)min]有所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效果0级A组分别为18、5、4、3例,B组分别为27、3、0、0例,C组分别为28、2、0、0例;术后镇痛效果0Ⅲ级A组分别为18、5、4、3例,B组分别为27、3、0、0例,C组分别为28、2、0、0例;术后镇痛效果0级A组分别为24、4、2例,B组分别为28、1、1例,C组分别为29、1、0例;术后恶心呕吐情况0Ⅱ级A组分别为24、4、2例,B组分别为28、1、1例,C组分别为29、1、0例;术后恶心呕吐情况0级A组分别为27、3、0例,B组分别为26、3、1例,C组分别为17、8、5例。与B组、C组比较,A组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较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合适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盐酸利多卡因和丙泊酚终止8Ⅱ级A组分别为27、3、0例,B组分别为26、3、1例,C组分别为17、8、5例。与B组、C组比较,A组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较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合适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盐酸利多卡因和丙泊酚终止814周妊娠具有呼吸循环抑制轻、清醒迅速、离院时间短、临床麻醉和术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中输入红细胞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11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外周血NK细胞及T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其中42例患者行术中输入异体悬浮红细胞24 U(A组),39例患者术中输入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24 U(A组),39例患者术中输入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24 U(B组),37例未行术中输血(C组),对三组进行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含量的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术后T细胞含量分别为(59.23±7.74)%和(62.12±6.43)%,明显低于C组(65.25±6.12)%(p<0.05);A组和B组与C组相比术后T细胞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比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A组术后NK细胞含量降低为(11.23±5.74)%,明显低于B组(15.12±4.43)%和C组(16.22±4.12)%,A组术后与其它组相比NK细胞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输入异体红细胞可导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临床上应减少术中红细胞输注,选择少白红细胞可以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老年纤支镜检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A组为插管型喉罩组21例,B组为静脉全麻组19例.观察指标:BP、HR、SpO2、麻醉效果评级、镜检医师满意度、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再接受度.结果 插管型喉罩组患者SpO2、麻醉效果评级、镜检医师满意度均好于静脉全麻组.结论 插管型喉罩在老年纤支镜检中麻醉及通气效果满意,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张静平 《现代保健》2012,(25):10-11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子宫切除的110例患者,按其术式分为LAVH组55例及TVH组5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AVH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少于TVH组(P〈0.05)。LAVH组与TVH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的住院费用因术中使用全麻,高于TVH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皆属微创手术,前者费用较高,但手术效果比后者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肺功能正常的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时应用校正体质量设置机械通气潮气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肥胖患者96例,拟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三组:实际体质量设置潮气量组(A组)、理想体质量设置潮气量组(B组)和校正体质量设置潮气量组(C组),每组32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根据相应体质量水平,按8 ml/kg设置机械通气初始潮气量,呼吸频率15次/min.于机械通气开始后10 min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阻力(Raw),机械通气30 min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peak、Pplat、Raw降低[(15.3±1.8),(18.5±2.6) cmH2O(1 cmH2O=0.098 kPa)比(23.2±3.3) cmH2O,(11.5±1.6),(14.3±1.4) cmH2O比(17.6±2.7) cmH2O,(10.8±1.7),(12.5±2.6)cmH2O/ (L·s)比(16.8±3.0) cmH2O/ (L·s)],PaCO2升高[(48.8±3.1),(40.2±2.3) mmHg(1 mmHg=0.133 kPa)比(28.6±3.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Ppeak、Pplat、Raw升高,Pa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PaO2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率,C组未发生,A组(93.8%,30/32)和B组(81.2%,26/3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功能正常的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时,根据校正体质量8 ml/kg设置潮气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前列腺患者中经腹部B超测定增生腺体大于60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1例,随机分为A和B组,A组26例,平均年龄67.5(64—78)岁,前列腺平均容积为67.4(8094)ml,结石总体积约为422(2.11—15.49)cm3,结石平均体积为4.17(2.12--15.56)cm5最大尿流率为6.7±3.1ml/s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加下腹部和膀胱小切口,完整取出增生腺体;B组25例,平均年龄68.7(62—80)岁,前列腺平均容积为69.1(80—110)ml,最大尿流率为6.9±4.1ml/s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直接将前列腺组织用等离子电切镜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47±15.9分钟,B组为79±12.1分钟,P〈0.05;失血量A组121±55.4ml,B组144±+42.6ml,P〈0.05;平均住院时间A组12.2±5.5天,B组11.7±5.2天,P〉0.05;术后出血:A组术后无出血者,B组1例再次出血。A组切口感染1例。术后6月尿流率检查A组为14.5±6.1ml/s,B组为13.4±7.1ml/s。结论尽管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的平均住院时间可能较剜除加等离子切除术稍长,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术中失血量前者少于后者从而可降低麻醉和冲洗灌注时间过长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与丹参解痉抗凝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孕26 ~ 34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硫酸镁治疗组)34例,B组(硫酸镁+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36例,C组(硫酸镁+低分子量肝素+丹参治疗组)33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及凝血指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结果 三组入院时24h尿蛋白及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A、B、C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5.38±0.32),(4.96±0.22)和(4.31 ±0.26) g/24 h,A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1.45±5.71),(33.34±5.96)和(38.12±3.49)s,C组较A、B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延长孕周时间分别为(6.40±3.46),(10.70±4.21)和(12.50±3.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9.4%(10/34),19.4%(7/36)和6.1%(2/33),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新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与丹参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能有效控制24h尿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有效延长孕周,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Wistar大鼠孕期不同时段铅暴露对妊娠结局及胎盘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影响,评价孕早期、孕后期及孕全程铅暴露的毒性特点及毒性机制。[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雌雄为21),用0.025%醋酸铅对各实验组的孕鼠通过自由饮服的方式染::毒。实验A组:孕早期(1~10d)饮服0.025%醋酸铅,孕后期(11~20d)饮服蒸馏水;实验B组:孕早期(1~10d)饮服蒸馏水,孕后期(11~20d)饮服0.025%醋酸铅;实验C组:孕期全程(1~20d)饮服0.025%醋酸铅。根据大鼠孕期3周推算,足月进行麻醉剖腹取胎,观察胎盘及仔鼠体重、身长、尾长、仔鼠数等;同时采集腹腔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各组大鼠孕末期血铅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滋养细胞MMP-9、TIMP-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孕末期血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胎盘重量及仔鼠体重、身长、尾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C组最低,分别为(0.31±0.13)g、(2.08±0.88)g、(2.37±0.32)cm、(0.98±0.09)cm。血铅水平与胎盘重量呈负相关(r=-0.652,P〈0.01)。孕全程染铅组胎盘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增强。[结论]孕期不同时段铅暴露导致不同的妊娠结局。孕全程染铅的孕末期血铅水平最高,对胎盘及仔鼠影响最大。胎盘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增强可能是铅致胎盘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